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分析层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

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或者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取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消费者的需求产品市场企业的供给(相对边际效用的比例)(边际成本等于价格)者的身份出现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该图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表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消费者和厂商的经济活动通过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而联系起来。

图中的一切需求关系都用实线表示,一切供给关系都用虚线表示。

分析:从公众方面看,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消费者的经济行为首先表现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提供生产要素,如提供一定数量的劳动、土地等,以取得收入,然后,在产品市场上购买所需的商品,如一定数量的咖啡、茶叶等,进而在消费中得到最大的效用满足。

从企业方面看,同样也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厂商的经济行为首先表现为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所需的生产要素,如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等,然后,进入生产过程进行生产,如生产出一定数量的咖啡、茶叶等,进而通过商品的出售获得最大的利润。

好,持有的财产)(边际产品的比例)决定了每一种产品(如咖啡、茶叶)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的长期均衡条件下,厂商的超额利润(指其他条件保持社会平均水平而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为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为零,产品市场的均衡价格会降至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水平,也就是说,厂商是以最低的价格出售产品。

在图的下半部,消费者对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的供给和厂商对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的引致需求相遇于生产要素市场,由此又决定了每一种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市场的均衡价格(如工资、地租)和均衡数量。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价格等于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

这四部分分别构成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提供者的报酬收入。

结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生产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产品市场和每个生产要素市场,进而所有的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在这样的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被生产出来,每一种产品也都以最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根据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

第二节需求曲线一、需求函数◆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1)商品的自身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互补商品和替代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函数表达式之一: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需求量的最基本的因素。

Q d=f(P) [假定其它因素不变]P为商品的价格;Q d为商品的需求量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商品的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向右下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一般假定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即具有连续性。

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当需求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

如线性需求曲线: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一、 供给函数◆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1) 商品的自身价格;2) 生产的成本;3) 生产的技术水平;4) 相关商品的价格;5) 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 供给函数表达式:Q s =f(P) [假定其它因素不变]P 为商品的价格;Q s 为商品的供给量二、 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商品的供给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价格——数量组合A B C D E 价格(元)2 3 4 5 6 供给量(单位数) 0 200 400 600 800向右上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正值。

线性需求函数通常形式:Q d =α-β×Ρα、β为常数,且α、β>0一般假定商品的价格和相应的供给量的变化具有无限分割性,即具有连续性。

当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时,相应的供给曲线是一条直线;当需求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相应的供给曲线是一条曲线。

如线性供给曲线: 第四节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一、 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 经济食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 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市场均衡可以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二、 均衡价格的决定◆ 含义: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 均衡价格的形成: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来年各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

当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

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实际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三、 均衡价格的变动1.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曲线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变动。

◆ 需求变动(需求曲线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 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变动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供给变动和供给曲线的移动2. 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曲线不变):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变动。

◆ 供给变动(供给曲线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 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线性供给函数通常形式:Qs =-δ+γ×Ρ δ、γ为常数,且δ、γ>03. 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需求变动的影响: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供给变动的影响: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是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 《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 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点的影响有如下规律:需求和均衡价格、均衡产量成同方向变动,即需求↑,均衡价格提高P 0↑,均衡产量提高Q 0↑;需求减少↓,均衡价格提高↓,均衡产量提高↓。

供给和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和均衡产量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均衡价格↓,均衡产量提高↑;供给↓,均衡价格↑均衡产量提高↓。

这就是供求定理。

两种因素同时作用下的均衡价格,将取决于需求和供给各自增长的幅度。

第五节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敬爱哦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1.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可以用文字语言或数学形式来表示。

如均衡价格的经济数学模型可以表示为三个联立方程:Q d =a-b ×ΡQ s =-c+d ×ΡQ d = Q s 由模型决定的变量为内生变量,由模型以外因素决定的为外生变量。

2. 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1) 静态分析:根据外生变量值求内生变量值;2) 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3) 动态分析:研究不同时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节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P 和Q 是该模型所要求的解,即为内生变量;a 、b 、c 、d 均为大于0的常数,他们是模型的参数参数通常也被看成是外生变量。

一、 弹性的一般含义◆ 弹性的一般公式:弹性系数=自变量的变动比例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 弧弹性公式:Y=f (X ) e=X X Y Y ∆∆=X Y ∆∆•Y X , (e 为弹性系数)◆ 点弹性公式: e=Y X dX dY XdX Y dYX XY Y •==∆∆→∆X 0lim二、 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 含义: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 公式: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 价格变动率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本身为负) ◆ 弧弹性:e d = P PQ Q∆∆-= - P Q ∆∆•QP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 点弹性:e d =-=•∆∆-→∆Q P P Q P 0lim QP dP dQ • 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

即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三、 需求的价格弹性:弧弹性1.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计算◆ 如用P 代表价格,Q 代表需求量,P 、Q 代表价格和需求量的增量,E d 为需求价格弹性。

则E d 的计算公式如下: E d ==× 式中的负号表明需求量和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即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

加此负号后,Ed 为正值,便于进行分析。

如某商品价格由5元降为4元,需求量由100件增加为130件,则Ed 数值如下:E d =-=-上例表明,该商品价格降低1%,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1.5%。

◆ 如果仅仅是一般地计算需求曲线上某一段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而不是具体地强调这种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是作为涨价还是降价的结果,则为了避免不同的计算结果,一般通常取两点价格的平均值(221P P +)和两点需求量的平均值(221Q Q +)来分别代替上述公式中的P 值和Q 值,因此,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计算公式又可以写为: e d =×222121Q Q P P ++,此公式也称需求的价格弧弹性的中点公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