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第一节需求理论一、需求的概念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数量。
根据定义,需求是指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缺少这两个条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算作需求,而只是潜在需求。
需求量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即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特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数量。
需求与需求量的比较:尽管需求与需求量都是研究一种商品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的关系,但需求研究商品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的多种对应关系。
如价格为 P=3,Q=10;P=5,Q=8;…;P=N,Q=M,即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而需求量研究价格为某一特定值时商品的需求数量,即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的一组对应关系,如P=3,Q=10。
二、需求的表示方式需求的表示方式除了用概念文字表述之外,还可以用数学工具进行表述以使之更直观。
这就是所谓的数学模型。
1. 需求表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之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例如:假设市场有100位消费者,某商品的需求表(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如表2.1所示。
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 价格(元/千克)个人需求量(吨) 市场需求量(吨) 111 1 100 29900 37.75 775 46.75 675 56.25 625 6 6 600当价格为1元/千克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为1 100吨;当价格为2元/千克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为900吨;以此类推,当价格涨到6元/千克时,商品的市场需求量降至600吨。
2.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如图 2.1 所示,横轴 OQ 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 OP 表示商品的价格,曲线 D 表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
当需求函数为一元一次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直线;当需求函数为非线性函数时,相应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曲线。
注意:与数学上习惯相反,在微观经济学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时,通常以纵轴表示图2.1 某商品的需求曲线自变量 P ,以横轴表示因变量 Q 。
这主要是为了以后计算厂商利润时,实际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3.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函数称为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可以看成是所有影响该商品需求量的因素的函数。
即(,,,,,,)d x y e Q f P l P P F P为简化分析,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把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仅看成是该商品的价格的函数。
即()d Q f P当需求函数为一元一次线性函数时,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d Q P ( 、 为常数,且 、0 )三、需求规律及其例外1. 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向变动关系,即某商品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其中,应特别注意需求定理的假设条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里的其他条件指影响需求的因素。
2. 需求规律的例外需求规律的例外情况包括:第一,“吉芬商品”。
吉芬(Giffen )是英国经济学家,他在1854年爱尔兰发生的大饥荒中发现,尽管土豆价格大涨,但许多爱尔兰低收入家庭对土豆的需求量反而增加;当饥荒过后,土豆的价格下降,而低收入家庭对土豆的需求量也随之下降。
这种现象是吉芬发现的,所以叫“吉芬现象”,类似的商品叫“吉芬商品”。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吉芬商品”属于低档品,这种低档品是低收入者最主要的食物,是他们在现有收入水平能够买到的最便宜的东西,即这种商品在他们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第二,某些炫耀性消费的商品,如珠宝、文物、名画、名车等。
这类商品的价格已成为高收入消费者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价格越高,越显示拥有者的地位,需求量也越大;反之,当价格下跌,不能再显示拥有者的地位时,需求量反而下降。
四、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许多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像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者的预期、人口数量、人口结构、风俗习惯、气候类型等。
但其中主要的因素及它们各自对商品需求的影响如下:1. 消费者收入对于多数正常商品(指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对该种商品的需求增加,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减少,对该种商品的需求减少的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
相对于正常商品而言,低档品(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对该种商品的需求减少;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减少,对该种商品的需求反而增加的商品)则刚好相反。
2. 相关商品价格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
替代品,即两种商品的功能类似,消费者消费一种商品的同时就会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例如牛肉和猪肉、钢笔和圆珠笔、自行车和电动车等。
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完成一种功能。
如照相机和胶卷、手机和充电器、录音机和磁带等,即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替代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反,价格降低,其替代品的需求就会减少。
例如,当猪肉的价格不变而鸡蛋的价格上升时,鸡蛋的需求会减少,鸡蛋的替代品如猪肉的需求就会增加。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其互补品的需求就会减少。
相反,价格降低,其互补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例如,当照相机的价格不变而胶卷的价格上升时,胶卷的需求会减少,照相机的需求也会因此而减少。
3. 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需求还取决于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
人口越多,对所有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就越多,人口越少,对所有物品和劳务的需求也越少。
例如,上海(1 800多万人口)与洛阳市(640万人口)相比,上海在汽车、停车场、电影、学校等任何一种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方面都会大于洛阳。
此外,在一个既定的年龄组中,人口的比例越大,对该年龄组用的某些类型的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就会越大。
例如,1988—1998年,美国20~24岁人的数量减少了200万,结果,这期间上大学的需求减少了;同期,85岁的美国人数增加100万,结果家庭护理的需求增加了。
4. 消费者偏好偏好是个人对物品或劳务的态度,也就是消费者的嗜好。
由于广告宣传、新产品出现或是一些特殊事件等原因,消费者的对某种商品的态度即偏好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商品的需求。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
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就会减少。
5. 消费者预期(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现期(未来)就会增加(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现期(未来)就会减少(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
当消费者预期未来的收入下降时,现期就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当预期未来的收入增加时,现期就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
五、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整条需求曲线表示需求,因此,需求的变动就是整条需求曲线的位置的移动。
需求曲线上的一点表示某一特定价格时的需求量,因此,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
它们的区别在于引起这两种变动的因素是不相同的。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曲线图中,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如图 2.2(a )所示,需求增加,需求曲线1D 向右移至2D ;需求减少,需求曲线1D 向左移至3D 。
(a )(b ) 图2.2 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曲线图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如图2.2(b )所示,随着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即b 点沿着同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到a 点,又从a 点运动到c 点。
第二节 供 给 理 论一、供给的概念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根据定义,供给是指既有提供出售愿望又有提供出售能力的有效供给。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算作供给。
供给量: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特定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1. 生产成本(C )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成本增加会减少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减少;相反,生产成本下降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增加。
2. 生产的技术水平(T)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会增加利润,从而使商品的供给增加;相反,生产技术水平降低,会使商品的供给减少。
3. 生产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替代品,指用同一种资源可以生产的物品。
如同样一块土地,可以种棉花也可以种玉米,如果棉花价格提高,玉米的供给就会减少。
生产的互补品,指必须同时生产的物品,如牛肉和牛排,牛排的价格上升,牛肉的供给就会增加。
4. 生产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P e)当生产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上升时,现在就会适当减少供给,并在制订下一期生产计划时增加对该商品的供给。
当生产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下一期会下降时,现在就会适当增加供给,并在制订下一期生产计划时减少对该商品的供给。
5. 供给者的数量供给还取决于供给者的数量。
生产一种物品的企业数量越多,该物品的供给就会越多;相反,生产一种物品的企业数量越少,该物品的供给就会越少。
随着一些企业进入一个行业,该行业的供给就会增加;随着一些企业退出一个行业,该行业的供给就会减少。
例如,近几年我国建立和管理网络的企业有了非常大的增加,网络服务供给增加也很迅速。
三、供给规律及其例外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供给规律的例外情况:第一,劳动的供给。
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果继续增加,则劳动的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第二,某些特殊商品的供给,如土地、古董、已故名人字画等,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其供给量是固定的,无论价格如何上升,其供给量也无法增加。
四、供给的表示方式1. 供给表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商品的供给表来表示。
商品的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之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例如:某商品的供给表(单个厂商的供给和整个市场的供给)如表 2.2 所示,假设市场有100位生产者。
表2.2 某商品的供给表 价格(元/千克)单个厂商的供给量(吨) 整个市场供给量(吨) 110 1 000 253 5 300 377 7700 4100 10 000 5115 11 500 6 122.5 12 250当价格为1元/千克时,单个厂商的供给量仅有 10 吨,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只有 1 000吨;当价格为2元/千克时,单个厂商的供给量有53吨,商品的市场供给量为5 300吨;以此类推,当价格涨到6元/千克时,单个厂商的供给量有122.5吨,商品的市场供给量增加到12 25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