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7)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7)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任环,字应乾,长治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历知黄平、沙河、滑县,并有能名,迁苏州同知。

倭患起,长吏不娴兵革。

环性慷慨,独以身任之。

三十二年闰三月御贼宝山洋,小校张治战死。

环奋前搏贼,相持数日,贼遁去。

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

已而复至,裹疮出海击之。

怒涛作,操舟者失色。

环意气弥厉,竟败贼,俘斩百余。

夏连战阴沙、宝山、南沙,皆捷。

擢按察佥事,整饬苏、松二府兵备。

倭剽掠厌,悉归,惟南沙三百人舟坏不能去,环与总兵官汤克宽列兵守之。

数月,贼大至,与旧倭合,掠华亭、上海。

环等被劾,得宥。

逾年,贼犯苏州。

城闭,乡民绕城号。

环尽纳之,全活数万计。

副将解明道击退贼,论前后功,进环右参政。

贼掠常熟,环率知县王铗破其巢,焚舟二十七。

未几,贼掠陆泾坝,都督周于德败绩。

环偕总兵官俞大猷击败之,焚舟三十余。

贼犯吴江,环、大猷击败之莺胫湖,贼奔嘉兴。

顷之,三板沙【注】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其别部屯嘉定者,火爇之,尽死。

论功,荫一子副千户。

母忧夺哀。

贼屯新场,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兵攻之,中伏,保靖彭翅等皆死,环停俸戴罪。

贼平,乞终制,许之。

逾二年卒,年四十。

给事中徐师曾颂其功,诏赠光禄卿,再荫一子副千户,建祠苏州,春秋致祭。

环在行间,与士卒同寝食,所得赐予悉分给之。

军事急,终夜露宿,或数日绝餐。

尝书姓名于肢体曰:“战死,分也。

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将士皆感激,故所向有功。

(选自《明史·任环传》,有删节)【注】三板沙:明代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B.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C.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D.寻犯太仓/环驰赴之/尝遇贼短兵接/身被三创几殆/宰夫捍/环出死之/贼亦引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

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

B.“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

C.荫:庇荫,庇护。

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

“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D.母忧:母丧的婉辞。

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任环一向精明能干。

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时就很闻名,后来率领士兵多次打败入侵的倭寇,立下汗马功劳,也多次因功而升职。

B.任环勇于担当,敢于冲锋陷阵。

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任环甘愿承担抗倭大任,在宝山洋与倭贼短兵相接,身负重伤。

C.任环虽作战勇敢,也曾因犯错而受罚。

先因同总兵官汤克宽未敢击滞留的三百旧倭寇而遭弹劾,后因攻击倭贼时中了埋伏,被停了俸禄。

D.任环能够与士兵同甘共苦,并且激励部属的斗志。

他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顷之,三板沙贼夺民舟出海,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

(2)尝书姓名于肢体日:“战死,分也。

先人遗体,他日或收葬。

”【答案】1.A2.B3.B4.(1)不久,三板沙的倭寇抢夺民船出海,任环、俞大猷在马迹山打败了他们。

(“顷之”、“夺”、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2分。

)(2)(任环)曾将自己的姓名写在肢体上,并说:“战场战死,是军人本分。

(不过)父母给的身体,将来或许(要靠这来辨认)收殓。

”(“分”、“或”、判断句,各1分,句意2分)【解析】【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

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

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

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

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2.【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B项,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选项B属于事件与地点错位。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中,“顷之”,不久;“夺”,抢夺;“环、大猷击败之马迹山”是状语后置句。

第二句中,“分”,本分;“或”,或许;“战死,分也”判断句。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任环,字应乾,今山西长治人。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曾历任黄平、沙河、滑县知县,在任期间皆以精明能干闻名,因而升调苏州同知。

倭寇进犯江南沿海,苏州府长吏不熟兵事。

任环性情慷慨,甘愿承担抗倭大任。

嘉靖三十二年闰三月,任环率兵阻击倭寇于宝山洋,其小校张治战死。

任环率兵奋力向前与敌拼杀,相持数日,倭寇逃走。

不久倭寇侵犯太仓,任环率兵乘快马疾驰前线,与贼相遇,短兵接战,身负三处重伤几近死去,其随行宰夫(指行军厨师)保护任环突出敌围而自身战死,倭寇见状亦引众散去。

没多久倭寇复来,任环包扎过伤口便率兵出海迎敌。

此时海涛狂作,船工心存恐惧。

任环执意前行且声色俱厉,结果大败倭寇,俘获、斩首百余级。

紧接着任环又率兵在阴沙、宝出、南沙阻击倭寇,皆获全胜。

故被提拔为按察佥事,专管整饬苏州、松州二府兵备。

倭寇劫掠满足,全部退去,唯独南沙岛三百倭寇因战船坏损不能离去,而任环同总兵官汤克宽却陈兵固守营地未敢出击。

数月后,海上倭寇复来,与南沙岛三百旧倭寇合兵,剽掠华亭、上海。

任环等因此遭弹劾降罪,但不久被赦免。

次年,倭寇侵犯苏州城,城门紧闭,城外的百姓绕城哭号。

任环随即开城纳入百姓,经查活着进入城里的百姓不下几万人。

彼时其副将解明道出城击溃倭寇,此役结束,明朝廷论议近年任环抗倭功绩,遂升迁任环为苏、松两府右参政官职。

倭寇攻掠常熟县,任环率常熟知县王鈇袭击倭寇老巢,焚毁战船二十七艘。

数日后,倭寇攻袭陆泾坝,守军都督周于德战败。

任环同总兵官俞大猷率军击败敌军,焚毁战船三十余艘。

倭寇进犯吴江,任环与大猷大败倭寇于莺臆湖,倭寇逃往嘉兴。

不久,三板沙倭寇抢夺民船出海,任环、俞大猷在马迹山打败倭贼。

另有屯驻在嘉定的倭寇,放火烧杀,全部焚死。

此役论功,授任环一子为副千户。

任环之母病故,其服丧期限未满(明廷规定,当官者为父母守丧须满三年限期,此间不得居官到任),明廷即命任环离乡奔赴前线迎敌。

此时倭寇驻兵新场,任环与都司李经等率永顺、保靖二县官兵攻击倭贼,不想中了埋伏,保靖县彭翅等纷纷战死,任环被停俸以期戴罪立功。

新场倭寇最终被任环剿平后,其上疏请求继续为母守孝服丧,明廷准其请求。

两年后,任环病故。

给事中徐师曾向明廷赞颂任环的抗倭功绩,朝廷遂下诏追赠任环为“光禄卿”,再授其另一子为副千户,并于苏州府建造祠堂,春、秋祭享。

任环于行伍期间,常与士兵同寝共食,所得朝廷赏赐悉数分给下属。

军事紧急,彻夜露宿,有时绝食好几天。

其曾将姓名写在肢体上,并对士兵说:“战场战死,乃军人本分。

(不过)父母给的身体,将来或许(要靠这来辨认)收殓。

”将士听罢都非常感激,因而其部属在战场上拼杀屡建战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贾谊[明]李贽①班固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

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

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

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要于事者著于《传》云。

”李卓吾曰:班氏文儒耳,只宜依司马氏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论也。

立论则不免搀杂别项经史闻见,反成秽物矣。

班氏文才甚美,其于孝武以前人物,尽依司马氏之旧,又甚有见,但不宜更添论赞于后也。

何也?论赞须具旷古双眼,非区区有文才者所能措也。

刘向亦文儒也,然筋骨胜,肝肠胜,人品不同,故见识亦不同,是儒而自文者也。

虽不能超于文之外,然与固远矣。

汉之儒者咸以董仲舒为称首,今观仲舒不计功谋利之云,似矣。

而以明灾异下狱论死,何也?夫欲明灾异,是欲计利而避害也。

今既不肯计功谋利矣,而欲明灾异者何也?既欲明灾异以求免于害,而又谓仁人不计利,谓越无一仁又何也?所言自相矛盾矣。

且夫天下曷尝有不计功谋利之人哉!若不是真实知其有利益于我,可以成吾之大功,则乌用正义明道为耶?其视贾谊之通达国体,真实切用何如耶?班氏何知,知有旧时所闻耳,而欲以贬谊,岂不可笑!董氏章句之儒也,其腐固宜。

虽然,董氏特腐耳,非诈也,直至今日,则为穿窬之盗矣。

其未得富贵也,养吾之声名以要朝廷之富贵,凡可以欺世盗名者,无所不至。

其既得富贵也,复以朝廷之富贵养吾之声名,凡所以临难苟免者,无所不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