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典)论述类文本阅读(配合教学案用)
(经典)论述类文本阅读(配合教学案用)
论述类文本阅读
学习目标
• 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 求。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 2. 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 必备技能。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 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要求
•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 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 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这一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 角度。
• 3.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论述类的文章, 总是要运用材料的。不过,运用的具体情况 则比较复杂。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 种看法。从运用的角度来说,有肯定的,也 有否定的,还有局部肯定局部否定的,都要 分辨清楚。
• 学生答案展示
• 学生1: ①充分尊重历史;②以科学、严肃、严 谨的态度从事研究;③遵循学术准则。答题不规范
• 学生2: ①有着良好的操守;②遵循学术的准则, 不对学术亵渎和辱没;③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希望。
• 学生3:答学题者不:规范社会的良心 ,思想、操守和道德
是社会的榜样,当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 学者的呐喊和力挽狂澜是社会走出泥淖的希望。
• 2、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中国 的经典作品?请分条概述。A
• (1)文化传承的需要
• (2)变化个人的气质
• (3)转移社会的风气(或提高全 民文化素质,或养成社会文化风 气)。(3点,每点2分。共6分)
二、 1、根据文意,概括有必要对“八 卦研究”进行棒喝的原因。(6分)B
学生答案展示 学生1: ①研究历史人物的学者放弃操守、品格,让人不
• 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要接受多种文化;②接受异质文化的
时候,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文化
的精神;③有选择地读书,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
典;④阅读本民族的经典,传承文化,改变气质,
转移风气;⑤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
典的风气。
遗漏信息
参考答案
• (1)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交错,一个人不可 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 (2)无须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接受异质 文化)。 (3)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 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 在一起。(3点,每点2分。共6分)
• 考查材料可以选论述类文本,也可 以选实用类文本。
• 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3题, 18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
•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 1.理解 B •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 •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 2.分析综合 C •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阅读要领
•
阅读论述类的文章,应该从理解重要词语、重要句
子到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全面观照,但应注意下列
几点:
• 1.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 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 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检测,往往要 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
• 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 心,是文章的灵魂。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 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 4.注意表达技巧。论述类文章运用表达技巧 主要是为说理服务的,所涉及的技巧主要是 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修辞技巧等。鉴赏此类表 达技巧,不要脱离所说之“理”作孤立分析。
方法点拨
• (1)读文审题,明确信息角度。阅读时要求平 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 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 意。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 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那些材料?阅读时要边读 边划出关键词句。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阐述 的概念术语,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
•
学术:社会的标杆 ,研究科学、严肃、严
谨 ,是研究并解决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 的
方式,是一种崇高的象征。
缺少整合
参考答案
• ①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术研究应遵循科 学、严肃、严谨的准则;
• ②学者应该有高洁的操守、高尚的学术品 格以及高级的学术趣味:
• ③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应该具有高度的社 会责任感,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
实战演练
一、《经典可改变气质》
1、结合文本,谈谈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应该如何对 待多元文化?请作简要评述。(6分)B
• 学生答案展示:
• 学生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①多读经典文本, 传承文化;②适当接受创新类文本。 选错区间
• 学生2:①要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②中西文化的结合;③学习文化精神。答非所问
• (每点2分,若只答“学术是社会的标杆, 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只得2分。)
三、人与自然无法和谐吗
• 1.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吗?为什么?结合 文章简要阐明。(6分)B
• (2)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读文和审题时 角度意识强便于扣住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 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 查 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信息区, 不漏掉信息点。
回顾现代文解题步骤
• 步骤一:审清题意 • 步骤二:确定区间 • 步骤三:筛选信息 • 步骤四:概括整合
屑;②研究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多如牛毛,不应研究 “八卦”;③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学者是社会的航向和 榜样。 答非所问 学生2: ①才能维护学术的尊严;②才能保护学者的形象; ③才能还学者和学术的本来面目。 未依文意 学生3: ①“八卦研究”是一种放弃学者操守、放弃学术 品格、同样让人不屑的行为,折射的是学者学术品位的 下滑、学术趣味的低级。 ② “八卦研究”不遵循学术 的准则 ,不科学、不严肃、不严谨 ; ③学术媚俗 ,追
逐名利使人们对学术、学者的印象下滑,不利于学术起 到社会标杆的作用。缺少整合
参考答案
• ①“八卦研究”学术品位低下,学 术趣味低级;
• ②不遵循学术的准则,缺乏科学、 严肃、严谨的研究态度;
• ③浮躁媚俗,哗众取宠,不择手段, 追逐名利,失去了学术的尊严。 (每点2分)
• 2、作者认为学者和学术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怎样 的?(6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