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重点强化卷(一) 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应用(建议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1.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飞机上看,物体静止B.从飞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解析】在匀速飞行的飞机上释放物体,物体有水平速度,故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C对、D错;飞机的速度与物体水平方向上的速度相等,故物体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且相对飞机的竖直位移越来越大,A、B错.【答案】 C2.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位置,甲比乙高h,如图1所示,甲、乙两球分别以v1、v2的初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且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图1A.同时抛出,且v1<v2B.甲比乙后抛出,且v1>v2C.甲比乙早抛出,且v1>v2D.甲比乙早抛出,且v1<v2【解析】两球在竖直方向均做自由落体运动,要相遇,则甲竖直位移需比乙大,那么甲应早抛,乙应晚抛;要使两球水平位移相等,则乙的初速度应该大于甲的初速度,故D选项正确.【答案】 D3.人站在平台上平抛一小球,球离手时的速度为v1,落地时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选项中能表示出速度矢量的演变过程的是()【解析】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不变,故选项C正确.【答案】 C4.某同学站立于地面上,朝着地面正前方的小洞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球出手时的高度为h,初速度为v0,结果球越过小洞,没有进入.为了将球水平抛出后恰好能抛入洞中,下列措施可行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保持v0不变,减小hB.保持v0不变,增大hC.保持h不变,增大v0D.同时增大h和v0【解析】小球水平运动的距离x=v0t,球越过小洞,没有进入,说明小球水平运动的距离偏大,可以减小t,A对,B错;选项C、D都使小球水平运动的距离变大,C、D错.【答案】 A5.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当抛出后竖直位移是水平位移的2倍时,则物体抛出的时间是()A.v0g B.2v0g C.4v0g D.8v0g【解析】物体做平抛运动,其水平方向的位移为:x=v0t,竖直方向的位移y=12gt2且y=2x,解得:t=4v0g,故选项C正确.【答案】 C6.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网球,假定球在墙面上以25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落地点到墙面的距离在10 m至15 m之间.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球在墙面上反弹点的高度范围是( )A .0.8 m 至1.8 mB .0.8 m 至1.6 mC .1.0 m 至1.6 mD .1.0 m 至1.8 m【解析】 设球从反弹到落地的时间为t ,球在墙面上反弹点的高度为h .球反弹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故1025 s<t <1525 s .且h =12gt 2,所以0.8 m<h <1.8 m ,故选项A 正确,B 、C 、D 错误. 【答案】 A7.刀削面是西北人喜欢的面食之一,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如图2所示,将一锅水烧开,拿一块面团放在锅旁边较高处,用一刀片飞快地削下一片片很薄的面片儿,面片便飞向锅里,若面团到锅的上沿的竖直距离为0.8 m ,最近的水平距离为0.5 m ,锅的半径为0.5 m .要想使削出的面片落入锅中,则面片的水平速度不符合条件的是(g 取10 m/s 2)( )图2A .1.5 m/sB .2.5 m/sC .3.5 m/sD .4.5 m/s【解析】 由h =12gt 2得t =0.4 s , v 1=Lt =1.25 m/s ,v 2=L +2R t =3.75 m/s , 所以1.25 m/s <v 0<3.75 m/s.故选D. 【答案】 D8.从O 点抛出A 、B 、C 三个物体,它们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3所示,则三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A 、v B 、v C 的关系和三个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t A 、t B 、t C 的关系分别是( )图3A .v A >vB >vC ,t A >t B >t C B .v A <v B <v C ,t A =t B =t C C .v A <v B <v C ,t A >t B >t CD .v A >v B >v C ,t A <t B <t C【解析】 三个物体抛出后均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有h =12gt 2,水平方向有x =v 0t ,由于h A >h B >h C ,故t A >t B >t C ,又因为x A <x B <x C ,故v A <v B <v C ,C 正确.【答案】 C9.一水平抛出的小球落到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时,其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运动轨迹如图4中虚线所示.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图4A .tan θB .2tan θ C.1tan θD.12tan θ【解析】 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即为平抛运动合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小球落在斜面上速度方向与斜面垂直,故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π2-θ,由平抛运动推论:平抛运动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为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2倍,可知: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12tan ⎝ ⎛⎭⎪⎫π2-θ=12tan θ,D 正确.【答案】 D10.(多选)为了验证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A球水平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图5A.两球的质量应相等B.两球应同时落地C.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D.实验也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后,A球做平抛运动,B球做自由落体运动.A 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与B球相同,做自由落体运动,因此两球同时落地.实验时,需A、B两球从同一高度开始运动,对质量没有要求,但两球的初始高度及击打力度应该有变化,实验时要进行3~5次得出结论.本实验不能说明A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性质,故选项B、C正确,选项A、D错误.【答案】BC二、计算题11.在距离地面5 m处将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以10 m/s的速度水平抛出(g取10 m/s2),问:(1)小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是多少?(2)水平飞行的距离是多少?(3)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解析】设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知:(1)h=12gt2,得t=2hg=2×510s=1 s.(2)x=v0t=10×1 m=10 m.(3)v y=gt=10×1 m/s=10 m/sv=v20+v2y=102+102m/s=10 2 m/s.【答案】(1)1 s(2)10 m(3)10 2 m/s12.如图6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L=5 cm,如果g取10 m/s2,那么:图6(1)闪光频率为多少?(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多少?(3)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解析】(1)因AB段、BC段水平位移相同,AB段和BC段所用时间相同.又因为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故Δh=gT2.即h2-h1=gT2,而h2=5L,h1=3L.所以T=h2-h1g=2Lg=0.1 s故闪光频率为f=1T=10 Hz.(2)A、B间水平距离Δx=3L=0.15 m由x=v x T得水平分速度v x=ΔxT=1.5 m/s(3)经过B点时的竖直分速度v y=h1+h2 2T=2 m/s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为v=v2x+v2y=2.5 m/s.【答案】(1)10 Hz(2)1.5 m/s(3)2.5 m/s重点强化卷(二) 圆周运动及综合应用(建议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1.(多选)如图1所示,圆盘绕过圆心且垂直于盘面的轴匀速转动,其上有a、b、c三点,已知Oc=12Oa,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 A.a、b两点线速度相同B.a、b、c三点的角速度相同C.c点的线速度大小是a点线速度大小的一半D.a、b、c三点的运动周期相同【解析】同轴转动的不同点角速度相同,B正确;根据T=2πω知,a、b、c三点的运动周期相同,D正确;根据v=ωr可知c点的线速度大小是a点线速度大小的一半,C正确;a、b两点线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不同,A错误.【答案】BCD2.A、B两小球都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A球的轨道半径是B球轨道半径的2倍,A的转速为30 r/min,B的转速为15 r/min.则两球的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1∶1B.2∶1C.4∶1 D.8∶1【解析】由题意知A、B两小球的角速度之比ωA∶ωB=n A∶n B=2∶1,所以两小球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 A∶a B=ω2A R A∶ω2B R B=8∶1,D正确.【答案】 D3.如图2所示,一根轻杆(质量不计)的一端以O点为固定转轴,另一端固定一个小球,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沿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小球运动到图中位置时,轻杆对小球作用力的方向可能()图2A .沿F 1的方向B .沿F 2的方向C .沿F 3的方向D .沿F 4的方向【解析】 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小球受到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小球受的合力方向必指向圆心,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还有轻杆的作用力,由题图可知,轻杆的作用力如果是F 1、F 2、F 4,则与重力的合力不可能指向圆心,只有轻杆的作用力为F 3方向,与重力的合力才可能指向圆心,故A 、B 、D 错误,C 正确.【答案】 C4.如图3所示,两个水平摩擦轮A 和B 传动时不打滑,半径R A =2R B ,A 为主动轮.当A 匀速转动时,在A 轮边缘处放置的小木块恰能与A 轮相对静止.若将小木块放在B 轮上,为让其与轮保持相对静止,则木块离B 轮转轴的最大距离为(已知同一物体在两轮上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相等)( )图3A.R B4 B.R B 2 C .R BD .B 轮上无木块相对静止的位置【解析】 摩擦传动不打滑时,两轮边缘上线速度大小相等. 根据题意有:R A ωA =R B ωB 所以ωB =R AR BωA因为同一物体在两轮上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相等,设在B 轮上的转动半径最大为r ,则根据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向心力有:mR A ω2A =mrω2B得:r =R A ω2A⎝ ⎛⎭⎪⎫R A R B ωA 2=R 2B R A =R B 2.【答案】 B5.如图4所示,滑块M 能在水平光滑杆上自由滑动,滑杆固定在转盘上,M 用绳跨过在圆心处的光滑滑轮与另一质量为m 的物体相连.当转盘以角速度ω转动时,M 离轴距离为r ,且恰能保持稳定转动.当转盘转速增到原来的2倍,调整r 使之达到新的稳定转动状态,则滑块M ( )图4A .所受向心力变为原来的4倍B .线速度变为原来的12 C .转动半径r 变为原来的12 D .角速度变为原来的12【解析】 转速增加,再次稳定时,M 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仍由拉力提供,拉力仍然等于m 的重力,所以向心力不变,故A 错误;转速增到原来的2倍,则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根据F =mrω2,向心力不变,则r 变为原来的14.根据v =rω,线速度变为原来的12,故B 正确,C 、D 错误.【答案】 B6.如图5所示,某公园里的过山车驶过轨道的最高点时,乘客在座椅里面头朝下,身体颠倒,若轨道半径为R ,人体重为mg ,要使乘客经过轨道最高点时对座椅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则过山车在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图5 A.0 B.gR C.2gR D.3gR【解析】由题意知F+mg=2mg=m v2R,故速度大小v=2gR,C正确.【答案】 C7. “快乐向前冲”节目中有这样一种项目,选手需要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跃到鸿沟对面的平台上,如果已知选手的质量为m,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摆动,此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如图6所示,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选手可看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选手摆动到最低点时所受绳子的拉力等于mgB.选手摆动到最低点时所受绳子的拉力大于mgC.选手摆动到最低点时所受绳子的拉力大于选手对绳子的拉力D.选手摆动到最低点的运动过程为匀变速曲线运动【解析】由于选手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拉力和选手自身重力的合力提供选手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T-mg=F向,T=mg+F向>mg,B正确,A错误;选手摆到最低点时所受绳子的拉力和选手对绳子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错误;选手摆到最低点的运动过程所受合力是变化的,是变速圆周运动,拉力是变力,故D错误.【答案】 B8.如图7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在长为l的细轻杆的一端,绕轻杆的另一端O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球转到最高点A时,线速度大小为gl 2,此时()图7A.杆受到12mg的拉力B.杆受到12mg的压力C.杆受到32mg的拉力D.杆受到32mg的压力【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重力和沿杆方向杆的弹力,设小球所受弹力方向竖直向下,则N+mg=m v2l,将v=gl2代入上式得N=-12mg,即小球在A点受杆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12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杆受到12mg的压力.【答案】 B9.如图8为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佟健拉着庞清在空中做圆锥摆运动的精彩场面,目测体重为G的庞清做圆锥摆运动时和水平冰面的夹角约为30°,重力加速度为g,估算庞清()图8A.受到的拉力约为3G B.受到的拉力约为2GC.向心加速度约为3g D.向心加速度约为2g【解析】庞清做圆锥摆运动,她受到重力、佟健对她的拉力F,竖直方向合力为零,由F sin 30°=G ,解得F =2G ,故A 错,B 对;水平方向的合力提供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F cos 30°=ma 即2mg cos 30°=ma ,所以a =3g ,故C 、D 错.【答案】 B10.在高速公路的拐弯处,路面建造得外高内低,即当车向右拐弯时,司机左侧的路面比右侧的要高一些,路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设拐弯路段是半径为R 的圆弧,要使车速为v 时车轮与路面之间的横向(即垂直于前进方向)摩擦力等于零,θ应满足 ( )A .sin θ=v 2Rg B .tan θ=v 2Rg C .sin 2θ=2v 2RgD .cot θ=v 2Rg【解析】 当车轮与路面的横向摩擦力等于零时,汽车受力如图所示则有:F N sin θ=m v 2R F N cos θ=mg解得:tan θ=v 2Rg ,故B 正确. 【答案】 B 二、计算题11.在用高级沥青铺设的高速公路上,汽车的设计时速是108 km/h.汽车在这种路面上行驶时,它的轮胎与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车重的0.6倍.(1)如果汽车在这种高速路的水平弯道上拐弯,假设弯道的路面是水平的,其弯道的最小半径是多少?(2)如果高速路上设计了圆弧拱桥做立交桥,要使汽车能够以设计时速安全通过圆弧拱桥,这个圆弧拱桥的半径至少是多少?【解析】 (1)汽车在水平路面上拐弯,可视为汽车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车与路面间的静摩擦力提供,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由向心力公式可知这时的半径最小,有F m =0.6mg =m v 2r ,由速度v =30 m/s ,得弯道半径r =150 m.(2)汽车过拱桥,看做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到达最高点时,根据向心力公式有:mg -F N =m v 2R ,为了保证安全,车对路面间的弹力F N 必须大于等于零,有mg ≥m v 2R ,则R ≥90 m.【答案】 (1)150 m (2)90 m12.如图9所示,一光滑的半径为0.1 m 的半圆形轨道放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以某一速度冲上轨道,当小球将要从轨道口飞出时,轨道对小球的压力恰好为零,g 取10 m/s 2,求:图9(1)小球在B 点速度是多少? (2)小球落地点离轨道最低点A 多远? (3)落地时小球速度为多少?【解析】 (1)小球在B 点时只受重力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m v 2Br代入数值解得:v B =gr =1 m/s.(2)小球离开B 点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得:2r =12gt 2 s =v B t代入数值联立解得:s =0.2 m.(3)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规律可知,小球落地时的速度为v =v 2B +(gt )2=5 m/s.【答案】 (1)1 m/s (2)0.2 m (3) 5 m/s重点强化卷(三)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建议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1.(多选)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同步,但高度和速度可以选择,高度增大,速度减小B.它的周期、高度、速度都是一定的C.我们国家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定点在北京上空D.我国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也定点在赤道上空【解析】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过地心,且相对地面静止,只能在赤道上空,它的高度一定,速率一定,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同步,故选项B、D正确.【答案】BD2.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20.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A.110B.1C.5D.10【解析】行星绕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r2=m4π2T2r,则M1M2=⎝⎛⎭⎪⎫r1r23·⎝⎛⎭⎪⎫T2T12=⎝⎛⎭⎪⎫1203×⎝⎛⎭⎪⎫36542≈1,选项B正确.【答案】 B3.我国成功发射了“嫦娥三号”,关于“嫦娥三号”卫星的地面发射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等于7.9 km/sB.介于7.9 km/s和11.2 km/s之间C.小于7.9 km/sD.介于11.2 km/s和16.7 km/s之间【解析】“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是以直奔38万千米远地点的方式发射的,所以其地面发射速度大于7.9 km/s,但由于它并没有脱离地球的引力范围,所以小于11.2 km/s,故B正确.【答案】 B4.星球上的物体脱离该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 2与第一宇宙速度v 1的关系是v 2=2v 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 ,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的16.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A.gr 3B.gr 6C.gr 3D.gr【解析】 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G Mm r 2=m v 21r 在该星球表面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G Mm r 2=m g6 由以上两式得v 1=gr6,则第二宇宙速度v 2=2v 1=2×gr 6=gr 3,故A 正确.【答案】 A5.如图1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几个人造地球卫星A 、B 、C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某一时刻它们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 .根据v =gr 可知,运行速度满足v A >vB >vC B .运转角速度满足ωA >ωB >ωC C .向心加速度满足a A <a B <a CD .运动一周后,A 最先回到图示位置 【解析】 由G Mmr 2=m v 2r 得,v =GMr ,r 大,则v 小,故v A <v B <v C ,A错误;由G Mmr 2=mω2r 得,ω=GMr 3,r 大,则ω小,故ωA <ωB <ωC ,B 错误;由G Mm r 2=ma 得,a =GM r 2,r 大,则a 小,故a A <a B <a C ,C 正确;由G Mm r 2=m 4π2T 2r 得,T =2πr 3GM ,r 大,则T 大,故T A >T B >T C ,因此运动一周后,C 最先回到图示位置,D 错误.【答案】 C6.(多选)据英国《卫报》网站2015年1月6日报道,在太阳系之外,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类地行星,绕恒星橙矮星运行,命名为“开普勒438b ”.假设该行星与地球绕恒星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的周期为地球运行周期的p 倍,橙矮星的质量为太阳的q 倍.则该行星与地球的( )A .轨道半径之比为3p 2q B .轨道半径之比为3p 2 C .线速度之比为3qp D .线速度之比为1p【解析】 行星公转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G MmR 2=m 4π2T 2R ,解得:R =3GMT 24π2,该行星与地球绕恒星均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行的周期为地球运行周期的p 倍,橙矮星的质量为太阳的q 倍,故:R 橙R 太=3(M 橙M 太)(T 行T 地)2=3qp 2,故A 正确,B 错误;根据v =2πR T ,有:v 行v 地=R 行R 地·T 地T 行=3qp 2·1p =3qp ;故C 正确,D 错误.【答案】 AC7.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约为1∶80,有研究者认为月球和地球可视为一个由两质点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都围绕地月连线上某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据此观点,可知月球与地球绕O 点运动线速度大小之比约为( )图2A .1∶6 400B .1∶80C .80∶1D .6 400∶1【解析】 月球和地球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各自的向心力,则地球和月球的向心力相等.且月球和地球与O 点始终共线,说明月球和地球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因此有mω2r =Mω2R ,所以v v ′=r R =Mm ,线速度和质量成反比,正确答案为C.【答案】 C8. (多选) P 1、P 2为相距遥远的两颗行星,距各自表面相同高度处各有一颗卫星s 1、s 2做匀速圆周运动.图中纵坐标表示行星对周围空间各处物体的引力产生的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物体到行星中心的距离r 的平方,两条曲线分别表示P 1、P 2周围的a 与r 2的反比关系,它们左端点横坐标相同.则( )图3A .P 1的平均密度比P 2的大B .P 1的“第一宇宙速度”比P 2的小C .s 1的向心加速度比s 2的大D .s 1的公转周期比s 2的大【解析】 由图象左端点横坐标相同可知,P 1、P 2两行星的半径R 相等,对于两行星的近地卫星:G Mm R 2=ma ,得行星的质量M =R 2aG ,由a -r 2图象可知P 1的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所以P 1的质量大,平均密度大,选项A 正确;根据G Mm R 2=m v 2R 得,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v =GMR ,由于P 1的质量大,所以P 1的第一宇宙速度大,选项B 错误;s 1、s 2的轨道半径相等,由a -r 2图象可知s 1的向心加速度大,选项C 正确;根据G Mm r 2=m ⎝ ⎛⎭⎪⎫2πT 2r 得,卫星的公转周期T =2πr 3GM ,由于P 1的质量大,故s 1的公转周期小,选项D 错误. 【答案】 AC9.(多选)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2009年被定为以“探索我的宇宙”为主题的国际天文年.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完成了既定任务,于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成功撞月.如图4为“嫦娥一号”卫星撞月的模拟图,卫星在控制点1开始进入撞月轨道.假设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根据题中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可以求出月球的质量B .可以求出月球对“嫦娥一号”卫星的引力C .“嫦娥一号”卫星在控制点1处应减速D .“嫦娥一号”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大于11.2 km/s【解析】 由G Mm R 2=m 4π2T 2R 可得M =4π2R 3GT 2,选项A 正确;月球对“嫦娥一号”卫星的引力F =G MmR 2,因不知道卫星的质量,故月球对卫星的引力不能求得,选项B 错误;卫星在控制点1减速时,万有引力大于向心力,卫星做向心运动,半径减小,进入撞月轨道,选项C 正确;若发射速度大于11.2 km/s ,会脱离地球的束缚,不可能绕月球转动,选项D 错误.【答案】 AC 二、计算题10.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离地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已知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v 1=7.9 km/s ,(g 取9.8 m/s 2)问:(1)这颗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多大? (2)它绕地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多大?(3)质量为1 kg 的仪器放在卫星内的平台上,仪器的重力多大?它对平台的压力多大?【解析】 (1)卫星近地运行时,有:G Mm R 2=m v 21R ,卫星离地高度为R 时,有:G Mm 4R 2=m v 222R ,从而可得v 2=5.6 km/s.(2)卫星离地高度为R 时,有:G Mm 4R 2=ma ;靠近地面时,有:G MmR 2=mg ,从而可得a =g4=2.45 m/s 2.(3)在卫星内,仪器的重力就是地球对它的吸引力,则:G ′=mg ′=ma =2.45 N ;由于卫星内仪器的重力充当向心力,仪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仪器对平台的压力为零.【答案】 (1)5.6 km/s (2)2.45 m/s 2 (3)2.45 N 011.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个星球A 和B 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 和B 两者中心之间距离为L .已知A 、B 的中心和O 三点始终共线,A 和B 分别在O 的两侧.引力常量为G .图5(1)求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2)在地月系统中,若忽略其他星球的影响,可以将月球和地球看成上述星球A 和B ,月球绕其轨道中心运行的周期记为T 1.但在近似处理问题时,常常认为月球是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这样算得的运行周期记为T 2.已知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为5.98×1024 kg 和7.35×1022kg.求T 2与T 1两者平方之比.(结果保留三位小数)【解析】 (1)两星球围绕同一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角速度相同,周期也相同,其所需向心力由两者间的万有引力提供,设OB 为r 1,OA 为r 2,则对于星球B :G Mm L 2=M 4π2T 2r 1 对于星球A :G Mm L 2=m 4π2T 2r 2 其中r 1+r 2=L 由以上三式可得T =2πL 3G (M +m ).(2)对于地月系统,若认为地球和月球都围绕中心连线某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由(1)可知地球和月球的运行周期T 1=2πL 3G (M +m )若认为月球围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的关系:G MmL 2=m 4π2T 22L解得T 2=2πL 3GM则T 22T 21=M +mM =1.012.【答案】 (1)2πL 3G (M +m )(2)1.01212.有两颗人造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 1∶r 2=4∶1,求这两颗卫星的:(1)线速度之比; (2)角速度之比; (3)周期之比; (4)向心加速度之比.【解析】 (1)由G Mmr 2=m v 2r 得v =GM r所以v 1∶v 2=1∶2. (2)由G Mmr 2=mω2r 得ω=GM r 3所以ω1∶ω2=1∶8.(3)由T=2πω得T1∶T2=8∶1.(4)由G Mmr2=ma得a1∶a2=1∶16.【答案】(1)1∶2(2)1∶8(3)8∶1(4)1∶16重点强化卷(四)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建议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1.在同一位置以相同的速率把三个小球分别沿水平、斜向上、斜向下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在同一水平地面时的速度大小()A.一样大B.水平抛的最大C.斜向上抛的最大D.斜向下抛的最大【解析】不计空气阻力的抛体运动,机械能守恒.故以相同的速率向不同的方向抛出落至同一水平地面时,物体速度的大小相等.故只有选项A正确.【答案】 A2.(多选)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a=12g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h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动能增加了12mghB.物体的动能减少了12mghC.物体的势能减少了12mghD.物体的势能减少了mgh【解析】物体的合力为ma=12mg,向下运动h米时合力做功12mgh,根据动能定理可知物体的动能增加了12mgh,A对,B错;向下运动h米过程中重力做功mgh,物体的势能减少了mgh,D对.【答案】AD3.如图1所示,AB为14圆弧轨道,BC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BC的长度也是R.一质量为m的物体,与两个轨道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当它由轨道顶端A从静止下滑时,恰好运动到C处停止,那么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做功为()图1A.12μmgR B.12mgRC.mgR D.(1-μ)mgR【解析】设物体在AB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AB,物体从A到C的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mgR-W AB-μmgR=0,所以有W AB=mgR-μmgR=(1-μ)mgR.【答案】 D4.如图2所示,木板长为l,木板的A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物体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木板水平,在绕O点缓慢转过一个小角度θ的过程中,若物体始终保持与板相对静止.对于这个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mgl sin θ(1-cos θ)B.弹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mgl sin θcos θC.木板对物体所做的功为mgl sin θD.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mgl cos θ【解析】重力是恒力,可直接用功的计算公式,则W G=-mgh;摩擦力虽是变力,但因摩擦力方向上物体没有发生位移,所以W f=0;因木块缓慢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