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1~4章)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1~4章)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节认识运动
1.以地球做作为参考系
2.车厢内的人是注视另一站台的火车,即人的视线以离开了地面,人不以自身为参考系,就会一另一站台的火车为参考系,显然,人习惯于以自身为参考系,故有此感觉。

3.(1)、(3)
4.以列车位参考系时,人向西运动;以地面为参考系时,人随列车向东运动。

5.在研究瓢虫的星数、翅膀扇动问题时,不可以将瓢虫视为质点。

在研究瓢虫的爬行轨迹、飞行路线问题时,可以将瓢虫视为质点。

6.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致,都是一天,因此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总是相对静止的。

第二节时间位移
1.位移为零;路程1600m。

2.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大于物体运动的位移,物体作直线运动并没有改变运动方向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3s内”是指时间,时间为3s;“第3s内”是指时间,时间为1s;“3s 末”是指时刻;“前3s”是指时间,时间为3s;“最后1s”是指时间,时间为1s。

4.(1)“9时0分50秒”是时刻;“21小时”是时间;“6时23分”是时刻。

(2)是时刻。

(3)是时刻。

5.(1)影子的边缘在“圭”上的位置可以表示时刻,就象时间坐标轴上的一点;影子边缘在“圭”上移动的距离可以表示时间,就象时间坐标轴上的
一段。

(2)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钟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照,表影则最长。

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

如果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或最短值),这两次最长值(或最短值)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365天的时间长度。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1.下面一条纸带运动比较快,上、下两条纸带运动的时间之比是16:10。

2.在DK范围内点于点之间的距离几乎是等间距的,所以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A到D和K到N范围内,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不是等间距的,
所以纸带做变速直线运动。

3.略。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1.大白鲨合某优秀运动员的速度都是平均速度。

大白鲨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11.94m/s,某优秀运动员的速度为2.29m/s,所以大白鲨的速度更快。

2. B
3.100km/h
4.略。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C
2.不对。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就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已知汽车运动的初速度,末速度等于零,又知减速时间,加设汽车作匀减
速直线运动,则可以利用t
v v a t 0-=算出汽车的速度,由于算出的加速度为负值,大小为4m/2s ,其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4. (1)1.702,2.536,3.351,4.142,4.9
(2)倾角θ越大,加速度越大。

第六节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
1. AC
2. (1)120km ,(2)120km/h (3)35min (4)略
3. (1)300;300;300。

(2)码头,1200。

(3)30。

(4)略
4. (1)乙的运动方向和甲的运动方向相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甲、乙物
体的位移都在增加,丙物体的位移在减小。

(2)丙、乙、甲
5.略
第一章习题
1.地球:忽略了地球的大小,同时也忽略了地球的自转;行走的人:忽略了人的高矮胖瘦,同时也忽略了人行走的动作;抛出的手榴弹:忽略了手榴弹的摆动及转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忽略了汽车的长度高度和轮子的转动。

2。

以相邻的运动员为参考系,则他自己是静止的。

他看到大地迎面而来,则他是以自己为参考系。

3.D
4.200
5.D
6.B
7.C
8.不合理。

因为图像中某一时刻有两个位移值,这是不成立的。

9.AB 段反映物体匀减速直线运动,BC 段反映物体静止,CD 段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E 段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火车停站,上落乘客,然后启动,达到一定速度后匀速运动就是一例。

10.BD
11.C
12.响了21次,意味着火车运动距离等于250m (20段铁轨的总长度),用了15s ,速度为16.7m/s 。

13.甲图的加速度最大,丁图的平均速度最大,丙、丁图的加速度等于零。

14.解:旅客沿扶梯从地铁站到达地面的位移
m m H s 98.9845
sin 7045sin 00=== 方向沿扶梯向上。

再由
s s v s t 98.98198.98=⎪⎭
⎫ ⎝⎛== 15.解:汽车的速度变化()s m s m v /24/125=-=∆,所用时间t=8s
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得
22/3/824s m s m t v a =⎪⎭
⎫ ⎝⎛=∆= 所以汽车加速度大小为32/s m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16.6;2;4。

17.100km/h
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一节
1、C
第二节
1、B D
5、7.20m/s 第三节
6.
答:d1=1.15cm,d2=4.95cm,d3=10.75cm,v2=0.19m/s,a=0.60m/s2 第四节
本章习题
\
物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节
4.略
6.(a)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1.D
本章小结
10.答:不对。

因为手握瓶子的松紧跟摩擦力的大小无关。

13.B
15.略
21.
. word.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