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自测题)_129002864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自测题)_129002864

第二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自测题

一. 填空题

1. 在氨溶液中,加入NH4Cl则氨的解离度 ,溶液的pH ,这一作用称为 。

2. 对于分析浓度为0.10 mol/L的一元弱酸HA,当K1为1.010-5时,[A-] = 。

3.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H2O既是酸又是碱,其共轭酸是 ,其共轭碱是 。

4. 对于某一共轭酸碱对HA-A-,在水溶液中,其Ka和Kb的关系是 。

5. 在水溶液中,H2PO4-是两性物质,计算其氢离子浓度的最简式是 。

6. NaCN水溶液被稀释4倍,溶液中[OH-] ,pH 。

7. 已知水溶液中CH3CH2CH2COONa的Kb = 7.6910-10,它的共轭酸是 ,相应的Ka值为 。

8. 某弱酸型指示剂HIn的KHIn = 1.010-6,HIn呈红色,In-为黄色。将其加入三种不同的溶液中,颜色分别是红色、橙色、黄色。这三种溶液的pH范围分别应是 、

和 。

9. 向含有NH3和NH4Cl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后,溶液的pH ;含[NH4+] = [NH3] = 0.5 mol/L的溶液和[NH4+] = 0.9 mol/L,[NH3] = 0.1 mol/L的溶液相比,其缓冲能力 。

10. 已知HCN的pKa = 9.37,HAc的pKa = 4.75,HNO2的pKa = 3.37,它们对应的相同浓度的钠盐水溶液的pH顺序是 。

11.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Fe(H2O)5OH]2+的共轭酸是 ,共轭碱是 。

12. pH3.14.4是甲基橙的 ,向pH在此区间内的溶液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溶液呈现的颜色从本质上说是指示剂的 。

13. 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值随其在溶液中的浓度增大而 。对于可以用最简式表示溶液中[H+]的HA型弱电解质,和c的关系是 。

14. 若Na2CO3水溶液的碱性比同浓度的Na2S溶液的碱性弱,则H2S的 应比H2CO3的 更小。

15. 要配制总浓度为0.2 mol/L的NH3-NH4+缓冲溶液,应向每升浓度为 的氨水中,加入 mol固体NH4Cl,才能得到缓冲容量大的缓冲溶液。

16.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氨在水中的解离,实际上是NH3和H2O之间发生的 反应,反应式为 。

17. 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pH3.14.4,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8.09.8。向某溶液中加入酚酞和甲基橙指示剂各一滴,溶液显黄色,说明此溶液可能的pH范围是 。

18. 1升水溶液中含有0.2 mol某一弱酸(Ka = 10-4.8)和0.2 mol该酸的钠盐,若溶液中不再含有其它具有酸碱性的物质,则该溶液的pH为 。

19. 向50 mL 0.20 mol/L的某弱酸(Ka = 1.010-5)溶液加入50 mL 0.20 mol/L NaOH溶液,则此溶液的pH为 。

20. 不同的酸碱指示剂有不同的变色范围,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只有当指示剂的 和 的平衡浓度之比为 至 时,目视观察到的,才是酸式形体和碱式形体的混合色。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一般约为 个pH单位。

21. 已知弱酸HA的Ka = 1.010-4,HA和NaOH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

22. HCO3-是两性物质,碳酸的酸离解平衡常数分别为12711aaK4.310, K5.610,那么CO32-的Kb是 。

23. 在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是以 和 为依据的。

24. 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和滴定剂和被滴定物的浓度有关,浓度越 ,滴定突跃范围就越大,可供选择的指示剂就越 。

25.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 越好。

26. 甲基橙的pKHIn = 3.4,其理论变色点为pH = ,理论变色范围为 。

27. 当[HIn] = [In-]时,溶液的pH = pKHIn,此时,在理论上溶液应该呈现指示剂酸式形体颜色和碱式形体颜色的中间色,因而被称为指示剂的 。

28. 混合指示剂可使变色范围缩小,从而使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更敏锐。有两种配制混合指示剂的方法:一是用一种颜色不随溶液pH改变而改变的 和一种指示剂混合而成,二是用两种不同的 混合而成。

29. 如同在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含量时,分别使用酚酞和甲基橙作为指示剂那样,在一次滴定中使用两种不同的指示剂来确定两个终点的滴定方法称为 法。

30. 最理想的指示剂应是其变色点恰好和滴定的 重合。

31. 在酸碱滴定分析过程中,为了直观地描述被滴定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通常是以 为纵坐标,以加入滴定剂的 为横坐标,绘成曲线,此曲线被称为 。

32. 酸碱滴定法是用 去滴定各种具有酸碱性的物质,当达到化学计量点时,通过滴定剂的体积和 ,按滴定反应的 关系,计算出被测物的含量。

33. 二元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判断依据是 ,能够分步滴定的判据是 。(滴定准确度达到0.5%)

34.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 是酸, 是碱,在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的Ka和Kb的关系是 。

35. 用吸收了CO2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HAc至酚酞变色,将导致滴定结果 (偏低、偏高、不变),用它滴定HCl至甲愜橙变色,将导致结果 (偏低、偏高、不变)。

二. 正误判断题

1. 酸性强的物质,其共轭碱的碱性就弱。

2. 纯水中Kw = [H+][OH-] = 1.010-14(25C),加入强酸后,因[H+]大大增加,故Kw也大大增加。

3. 加入酚酞后,仍为无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4. 在溶液中,强电解质也有一值,称为“表观解离度”。

5. 在H2S溶液中,H+浓度是S2-浓度的2倍。

6. 氨水和HCl混合,不论两者比例如何,一定不可能组成缓冲溶液。

7. 等量的HAc和HCl(浓度和体积都相等地),分别用等量的NaOH中和,所得溶液的pH相等。

8. 已知乙酸的pKa = 4.75,柠檬酸的2apK4.77,则同浓度的乙酸的酸性强于柠檬酸。

9. NaHCO3的水溶液为酸性。

10. 向NaHCO3的水溶液中通入CO2气,便可得到一种缓冲溶液。

11. 多元酸或多元碱的逐级解离常数值总是K1 > K2 > K3。

12. 如果HCl溶液的浓度为HAc溶液浓度的2倍,那么HCl溶液中[H+]就一定是HAc溶液中[H+]的2倍。

13. 解离度和解离常数都可以用于比较弱电解质在溶液中解离程度的高低,因此,它们的值都和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浓度无关。

14. 由于SnCl2水溶液易发生水解,所以要配制澄清的SnCl2溶液,应先加盐酸,再稀释。

15. 在同浓度硫酸、硝酸、高氯酸的稀水溶液之间,分不出哪种溶液的酸性更强。

16. 当溶液被稀释时,溶质的活度系数会增大。

17. 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就构成缓冲溶液。溶液中只含碳酸钠时即对酸或碱无缓冲作用。

18. 加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可见酸碱指

示剂在酸性溶液中显其酸式形体的颜色,在碱性溶液中显其碱式形体的颜色。

19. pH相等的缓冲溶液,未必具有相同的缓冲容量。

20. 两性物质既可以酸式解离,也可以碱式解离,所以两个方向的Ka和Kb的大小相同。

21. 因HCN的Ka = 4.910-10,所以可以用HCl标准溶液准确滴定0.1 mol/L NaCN。

22. 多元酸在水中各型体的分布取决于溶液的pH。

23. NaHCO3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PBE)为:[H+] + [H2CO3] = [OH-] + [CO32-]。

24. 强酸滴定强碱的滴定曲线上,滴定突跃的大小只和滴定液和待测溶液的浓度有关。

25. 酸碱滴定中,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和指示剂的理论变色点的pH相等。

26. 酸式滴定管一般用于盛放酸性溶液和氧化性溶液,但不能用于盛放碱性溶液。

27.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变色敏锐、用量少。

28. 各种类型酸碱滴定,其化学计量点的位置均在滴定突跃范围的中点。

三. 单选题

1. 等量的酸和碱中和,得到的pH应是( )。

A. 呈酸性 B. 呈碱性 C. 呈中性 D. 视酸碱相对强弱而定

2. NaAc溶液被稀释后( )。

A. Ac-的解离度增大 B. 溶液的pH上升 C. [OH-]增高 D. 前三者都对

3. 通过凝固点下降实验测定强电解质稀溶液的解离度,一般达不到100%的原因是( )。

A. 电解质本身未全部电离 B. 正、负离子之间相互吸引

C. 电解质解离需要吸热 D. 前三个原因都对

4. 将1 mol/L NH3和0.1 mol/L NH4Cl溶液按下列体积比混合,缓冲能力最强的是( )。

A. 1:1 B. 10:1 C. 2:1 D. 1:10

5. 在氨水中加入NaOH,使( )。

A. 溶液中[OH-]变小 B. NH3的Kb变小 C. NH3的变小 D. 溶液的pH变小

6. 下列溶液中能作为缓冲溶液的是( )。

A. 60 mL 0.1 nol/L HAc和30 mL 0.1 mol/L NaOH混合液

B. 60 mL 0.1 nol/L HAc和30 mL 0.2 mol/L NaOH混合液

C. 60 mL 0.1 nol/L HAc和30 mL 0.1 mol/L HCl混合液

D. 60 mL 0.1 nol/L HAc和30 mL 0.1 mol/L NH4Cl混合液

7. 在乙酸溶液中加入少许固体NH4Cl后,发现乙酸的解离度( )。

A. 没变化 B. 微有上升 C. 剧烈上升 D. 下降

8. 在氨水中加入NH4Cl后,NH3的和pH变化是( )。

A. 和pH都增大 B. 减小,pH增大 C. 增大,pH减小 D. 和pH都减小

9. 需配制pH = 5的缓冲溶液,选用( )。

A. HAc-NaAc,pKa(HAc) = 4.75 B. NH3H2O-NH4Cl,pKb(NH3) = 4.75

C. Na2CO3-NaHCO3,2a23pK(HCO)10.25 D. NaH2PO4-Na2HPO4,2a34pK(HPO)7.2

10. 将NH3H2O稀释一倍,溶液中OH-浓度减少到原来的( )。

A. 1/2 B. 1/2 C. 1/4 D. 3/4

11. 有两溶液A和B,pH分别为4.0和2.0,溶液A中H+浓度是溶液B中H+浓度的( )。

A. 1/100 B. 1/10 C. 100倍 D. 2倍

12. 可逆反应HCO3- + OH-  CO32- + H2O所涉及的各物质中质子酸是( )。

A. HCO3-和CO32- B. HCO3-和H2O C. H2O和OH- D. OH-和CO32-

13. 某弱酸HA的Ka = 210-5,则A-的Kb为( )。

A. 1/210-5 B. 510-3 C. 510-10 D. 210-5

14. 配制pH = 10.0的缓冲溶液,可考虑选用的缓冲物质对( )。

A. HAc-NaAc B. HCOOH-HCOONa C. H2CO3-NaHCO3 D. NH3-NH4Cl

15. 用NaHSO3(H2SO3的27aK110)和Na2SO3配制缓冲溶液,其缓冲pH范围是( )。

A. 68 B. 1012 C. 2.44.0 D. 31

16. 弱酸的强度决定于( )。

A. 溶解度 B.  C. Ka D. 酸分子中H的数目

17. 弱酸的解离常数值由下列哪项决定?( )

A. 溶液的浓度 B. 酸的解离度 C. 酸分子中含氢数 D. 酸的本质、溶剂及温度

18. 计算二元酸的pH时,若12aaKK,经常( )。

A. 只计算第一级解离而忽略第二级解离 B. 一、二级解离必须同时考虑

C. 只计算第二级解离 D. 和第二级解离完全无关

19. 将不足量的HCl加到NH3H2O中,或将不足量的NaOH加到HAc中去,所形成的溶液往往是( )。

A. 酸碱完全中和的溶液 B. 缓冲溶液

C. 酸和碱的混合液 D. 单一酸或单一碱的溶液

20. 在某溶液中加入酚酞和甲基橙各一滴,显黄色,说明此溶液是( )。

A. 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D. 不能确定

21. 向HAc溶液中,加入少许固体物质,HAc解离度减小的是( )。

A. NaCl B. NaAc C. FeCl3 D. KC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