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物理光学问题求解方法 1.光的色散实验不仅表明了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而且表明了不同色光通过棱镜后偏折的程度不同。如图所示,相距很近的两束平行的红光和紫光,间距为d,斜射到较厚的玻璃砖的上表面,并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则下列现象可能的是( ) ①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大于d; ②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小于d; ③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但距离等于d; ④两条出射光线不再平行。
A.②③④ B.②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 每条单色光入射到玻璃砖后最终折射出来的光线都与初始入射光线平行; 紫光由于波长短,频率大,偏折能力强,所以紫光最终出射光线比红光出射光线向左平移的要多,即平行光线间距会缩小。 故B正确。
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水透镜中注入少量水后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时透镜的焦距
10cm20cmf
C.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移动到40cm刻度线处光屏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D.向水透镜注水后,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像光屏向右移动
【答案】BC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由图可知20cmu,40cmv,则 202fcmf 10cm20cmf……①
40cm2f 20cmf……②
由①②可得透镜焦距 10cm20cmf
故B正确 C.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将透镜移动到40cm刻度线处,物距40cmu,像距为
60cm40cm20cmv 即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向水透镜注水后,透镜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小,使光线提前会聚成像,所以要使光
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故D错误。 故选BC。
3.如图所示,白板上画有两个黑色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板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明显发生了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下方箭头是凸透镜形成的虚像
C.下方箭头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
D.把玻璃杯移得离白板更远一点,观察到下方的箭头比移动前变得更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玻璃杯下半部分的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A错误;
B.据图能看出,此时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据B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相当于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
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增大物距,像距缩短,像变小;把玻璃杯移得离白板更远一点,即
增大物距,观察到下方的箭头比移动前变得更小,故D错误。 故选C。 4.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从而使光在不断的反射中沿内层玻璃芯向远处传播.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光线的入射角将增大 B.D点将要向右侧移动
C.信息将传输得更快些 D.光线BC和CD的夹角将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随之增大,所以C点右移,也使BC光线在上表面的入射角增大,同样会使反射光线CD的反射角增大,则光线BC和CD的夹角将增大,D点右移,使CD光线在下表面的入射角也增大,并加快信息的传
输速度.故选D.
5.如图所示,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又在a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c,蜡烛放在纸筒前,此时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c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同时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c两小孔处三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c两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应该是凸透镜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故BCD项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
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抽出杯中的水,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一束光线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这过程发生了折射现象,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逐渐抽出杯中的水时,入射光线与水面的交点会左移,入射角大小不变,那么折射角大小也不变,在杯底形成光斑也会左移,故选B。
7.如图,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竖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三个像,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镜子内的三个像
A.全都做顺时针运动
B.全都做逆时针运动
C.一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
D.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 S在竖直的平面镜中成的像为S′,在水平的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0;S′在水平的平面镜中成
的像为S″,而S0 在竖直的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点也是S″,即再次成像的像点是重合的,所以一共有3个像,如图所示:
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镜子内的三个像中,S0、S′均做逆时针运动.S″是重合的像,相反了两次,应该做顺时针时针转动,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是左右相反的.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8.某同学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不同位置,依次得到倒立的放大的像和倒立的缩小的像,测得像距分别为26厘米和16厘米,则该透镜的焦距f为( ) A.6厘米厘米
C.13厘米厘米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当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时,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即12vf,代入数据得:26cm2f 解得: 13cmf
当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时,像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8cm13cmf,代入数据得: 16cm2ff
解得: 8cm16cmf
所以 8cm13cmf
故选B。
9.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B.放大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
C.凸透镜A的焦距大于凸透镜B的焦距 D.凸透镜B的焦距大于凸透镜A的焦距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甲可知,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
故A正确; B.由乙图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放大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不相同,故
B错误;
CD.由甲图可知,物距
35cm5cm30cmu 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所以
A30cm2f
得 A15cmf
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 BB30cm2ff
可得 B15cm30cmf
所以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0.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一点光源S,点光源S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平面镜从图示的位置开始绕圆筒的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º时,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镜中转过的角度为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转过的角度为θ2,则( )
A.θ1=30º,θ2=30º B.θ1=30º,θ2=60º C.θ1=60º,θ2=30º D.θ1=60º,θ2=60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如右图所示,平面镜旋转30°,相当于入射角增大30°,因为原先入射角为0°,(如左图)则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夹角为60°,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即为60°(如右图)由左右两图的“虚像”的位置可知: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