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2018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湖南省衡阳县2018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京剧:演技还是演戏刘佳演技还是演戏?这个几乎不能构成问题的问题,已经困扰京剧很久了。
我们或许真的应该回到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思考一些最基础也最本质的问题。
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歌舞与人类日常行为方式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它不可能如实地再现生活。
写意允许适度抽象和夸张,但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摹生活,只不过在意和有难以兼得的时候要借助虚拟,把眼睛看不到的有化为心灵能感觉到的有——抟虚成实,并且,为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一个个有意味的形式——程式固定下来,也就是戏曲的技。
程式就像细胞之于生命、语词之于文章,是一出戏的最小构成单位。
作为构成美和呈现美的艺术元素,程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过高度提炼概括,逐渐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就像书法线条可以脱离字意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一样,不依赖于剧情和人物,我们也一样可以欣赏水袖的曼妙、唱腔的婉和武功的惊心动魄。
技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也形成了自身的艺术规律和要求,并与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戏和技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戏剧建构的同时,也建构起了美轮美奂的戏剧表演技法,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
技,最初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戏而被创造出来的,它的不断打磨也是为了让戏更精彩,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
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
能否正确认识戏与技的关系,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京剧传承与新剧目创作的质量。
在流派创始人相继离去、流派意识却空前强化的后流派时期,究竟应该如何继承流派?是满足于模仿那些被大师们使用过的程式技巧,还是那一种使大师能够成为大师的流派精神?不似之似似之,观众所希望看到的高水平传承,不是要求现在的演员简单机械地重复前辈大师的一举一动,而是要像他们那样在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进而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这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
由于文人与艺人、理论家与演员历史上形成并延续至今的微妙关系,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长期存在着两套立场、角度和表述方式大不不相同的话语系统,给很多基本问题的阐释带来难度,往往大家明明是一个心气儿,说出来的话却迥然不同。
相信这种割裂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演员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的提高、评论家对戏曲创作实践的重视而逐渐消除。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了解了戏曲发生发展的源头,演技还是演戏就不会成为困扰京剧发展的问题。
B.中国戏曲与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变形不一样,不允许抽象和夸张,只是认真描摹生活。
C.技是在将意化有时为了避免过于个性化的虚拟造成信息传递障碍而将程式固定下来形成的。
D.技创造出来是为了让戏更精彩,一旦没有了技,戏剧就失去了灵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京剧是演技还是演戏的问题,第二段分析了这一问题。
B.文中用细胞与生命、词语与文章的关系比喻程式与戏曲的关系,通俗易懂。
C.文章在得出戏与技的关系结论后,论述了这一结论对京剧传承与创作的影响。
D.文章结尾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指出演员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不高才是问题的根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技经过高度提炼概括后逐渐拥有了独立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使我们可以不依赖于剧情和人物欣赏到技的美妙。
B.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观念影响并促进技的审美个性和发展轨迹,这是中国戏曲无与伦比的艺术特性。
C.只有深刻体察剧情与人物,顺应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巧妙运用程式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才是流派精神的内核。
D.中国戏曲的批评与实践的割裂关系造成的戏剧发展的困扰,这一困扰将会随着时代的进步等因素而逐渐消除。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诱狼张爱国大雪整整下了一个月,一停下,猎人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树林里,等待那只母狼。
太阳就要落山了,母狼还没有来。
莫非它不会来了?就在猎人的耐心将尽的时候,树林里伸出一个灰褐色的头颅,猎人一眼就认出是那只母狼。
它四下一番张望,大概是认为没有了危险才慢慢走出来。
血腥的记忆让它不得不这么做,这个冬天,它家族的七只成年狼,除了它,都成了猎人的盘中餐和袋中钞票。
看着母狼明显消瘦的身子,猎人的心很疼,既为那白白流失的肉,更为那宝贵的皮——瘦狼的皮易脱毛、没看相,卖不上好价钱。
母狼已到了射程之内,但猎人不能开枪,因为一枪下去,至少要在它的身上留下一个窟窿,那样的皮更卖上好价钱。
母狼突然停下脚步,昂头,嗅鼻。
它似乎嗅到了猎物的味道,一只被猎人折断了腿的兔子。
母狼一看,冲过去,两只前爪摁住兔子,张开了嘴……猎人激动极了,只要它咬一口兔子,他就成功了——兔子身上被抹了毒药。
可是,就在母狼大张的嘴即将挨上兔子的一刹那,它却突然丢下兔子跑进树林。
可恶的畜生,竟然识破了计谋。
猎人很懊恼,一定是一个月前死于同样计谋的公狼的遭遇唤起了它痛苦的记忆。
猎人必须筹划新的计谋,他不相信凭他作为一个人的智慧就战胜不了一个畜生。
三天后,当那只母狼又出现时,猎人的心一阵剧痛——它更加消瘦了。
它虽然还是很警惕,但踉跄的步伐里明显多出了急躁。
猎人知道,为了幼狼,它今天必须找到食物,它体下被幼狼抓咬得血肉模糊的乳头就是明证。
这次,猎人为母狼准备的是它的公狼——猎人将那只公狼的皮囊塞满了海绵,固定在一个做了伪饰的陷阱上。
发现公狼时,母狼稍一吃惊就跑了上去。
为了避免它发现破绽,猎人摁一下手里的遥控器,公狼发出一声狼叫声。
猎人本以为它听到叫声后会更加不顾一切地冲过去,没想到它却停下脚步,仔细看了看公狼,突然蹿进树林里。
猎人狠狠地给自己几个嘴巴,骂自己自作聪明,多此一举,十足的猪脑子:凭狼的听觉,能分辨不出它的公狼的叫声?猎人决定采用对他来说是最辛苦的一招。
猎人踩着没膝的雪,在树林里攀爬了三天才找到那只母狼的巢穴。
母狼不在,两只幼狼中的一只已经死去,另一只骨瘦如柴,浑身颤抖,伏在地上,不时地伸舌舔舐一截干枯的兽骨。
见了猎人,幼狼竟然晃悠悠地站起来,飘忽忽地走向猎人,它大概是误以为猎人是给它送食的吧。
猎人抓出幼狼,为了不让它立即死去,给它喂了点牛奶,然后固定到陷阱上那只公狼的身边。
母狼很快就找来了。
它完全没有了前两次的小心和警惕,惨叫着跑向幼狼,干瘦的身子直被风吹得打趔趄。
就在猎人认为母狼这次一定会掉进陷阱的时候,母狼却在陷阱的边沿站住了,直盯着幼狼,凄惨地叫着。
约莫半分钟,母狼开始绕着陷阱走。
三四圈后,母狼跨上那根架在陷阱上用于伪装的树枝,颤巍巍地走向幼狼——它要救走幼狼。
猎人赶紧大叫,想让母狼受惊吓而跌进陷阱,可它仿佛听不见。
猎人又向母狼身旁放了一枪,可它还是毫无顾忌,只专注地走向幼狼。
眼看母狼就要挨上幼狼了,猎人慌了,对着幼狼砰的一枪。
幼狼中枪,掉落陷阱。
母狼没有叫,也没有跑,扭头看看树上的猎人,看看陷阱里的幼狼,又看看公狼,突然一声惨叫,扑向公狼,抱着它一起滚进陷阱。
猎人得意地从树上跳下,活动活动冻僵的手脚,走过去,掀开陷阱上的伪饰物,不由得大惊:母狼已将公狼的皮囊撕成碎片,正在拼命地撕咬、抓扯着自己的皮毛。
陷阱里,一片血腥!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雪整整下了一个月这一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为下文诱狼作铺垫。
B.小说多次刻画了母狼瘦的外形特点,既写出了母狼的生存环境的恶劣,又突出了母狼生命力顽强的形象。
C.母狼在识破了狼人的阴谋的情况下还是毫无顾忌,只专注地走向幼狼,这一奋不顾身的行为是爱子心切的本性使然。
D.母狼已将公狼的皮撕成碎片,正在拼命地撕咬、抓扯着自己的皮毛这一动作描写刻画出母狼残忍的本性。
5.小说中猎人给人印象深刻,请你对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分析。
(5分)6.小说以陷阱里,一片血腥!结尾收到了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
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
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
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
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
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学生就业网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
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学历不重要吗?高学历能否带来高工资?》)材料二: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行业TOP10申万一级行业硕士博士占比(%)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银行8.9471.69计算机6.757.13传媒5.7749.13建筑装饰5.3542.77房地产6.2939.41国防军工9.338.96通信5.0936.77公用事业4.2134.89综合6.5133.73非银金融7.3130.68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材料三:做研究工作,主要靠成果说话,并不只看学历有多高。
将知识化为生产力才有意义。
不过在工作中庞浩也看到了自己在发展前景上的学历短板,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很多专利的研究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
如今我国每年毕业的研究生已超过60万人,20年间,研究生扩招疯涨了11倍,甚至超过了本科生。
研究生如此扩招,研究生就业势必遭遇高学历泛滥困境,造成很多岗位的学历要求超过岗位本身的需求。
研究生数量的增加造成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使得买方市场处于优势地位。
而买方市场的优势又加大了用人单位挑选的余地,使得追求高学历成为一种风气。
(摘编自中国民生网《学历提升了,就业收入是否有增加?》)材料四:就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
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
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的专业就业率都超过了86%。
而且,半年之后所有的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