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改变自己:从心开始
读《改变自己:心理健康自我训练》有感
我很少读这一类的书籍,因为需要动脑子,需要去思考和反思,我觉得生活已经很混乱,很繁琐,如果看点书籍还要动脑子就太累人,那就失去了我最初读书的初衷,所以这本书在我家的桌子上放了两天,我才随意的翻阅了几眼,多年看书的经验让我一看到书名基本上就大致了解到这本书需要表达的是什么,真正引起我兴趣的是导论的第一句话: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不是被动等待,而是努力争取。

有时候一个人会对另一个人感兴趣可能是因为对方的一个动作,有时候一个人对一部电视剧感兴趣可能是因为一句台词,有时候一个人对一本书感兴趣可能就是因为一句话,于是我翻阅了它,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

就像书中很多的案例一样,我很焦虑,觉得生活抛弃了我,命运遗忘了我,我也经常会跟自己说,如果.........就好了,我也一直觉得自己的心理有问题,太悲观。

当然,在现在的社会里很多人一定有跟我一样的问题,书里都把它归结为不安全感和坏习惯。

所以我就说我不太爱看这类书,因为我已经开始思考了,我会把自己的情况和书中的案例对比,会把书中的测试一个一个的做完,然后饶有兴趣的查看我到底是什么情况,最后我也找到了我的问题原因,果然就是不安全感作祟,再把不安全感当成习惯一样每天的去重复重复再重复,所以我开始反思了。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希望有个有前途的工作,有领导可以
赏识我的工作,因为我觉得我有能力完成我的工作,可是当在工作中出了一点点问题或被领导质疑几句,我就开始觉得我不行,也许这份工作不适合我;当原本和和睦睦的家庭出现波澜,有责骂、有争吵,我也会觉得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关心,家也不再是避风的港湾;当朋友同事之间有人对我稍有不满,我就会觉得是不是他们都是这么想的,我要怎么做才能打消他们的不满,让他们各个都觉得我是个不错的人呢?于是对于他们的要求我都不好意思说不。

就这样我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中,想着要让每个人满意,如何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于是无形的压力就这样扛在了肩上,不能用一颗平静的心去看待每一件事。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这就是不安全感,joseph j.luciani博士认为,焦虑和抑郁是由不安全感驱动的,而没有人生来就缺乏安全感,内心满是愤怒、无聊或抑郁。

马克吐温也说:生活中我担忧过成千上万件事,但大多数的担忧都没发生。

是的,我的工作还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家庭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朋友同事之间的友谊还在嘻哈笑闹中进行着,似乎并没有因为我的焦虑而向不好的方面发展。

人的一生应该过得幸福快乐健康,然而现实却总和人们开着玩笑。

人们每天勤奋工作、学习,或为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或为养家糊口,辛辛苦苦不说,可一不小心就焦虑了,再不小心可能就抑郁了。

有的人焦虑而快乐,而有的人抑郁并痛苦......,一切一切都是从心里的不安全感衍生出来的,如何可以掌控住不安全感,让自己有颗平静的心?我相信要改变自己的内心很难,拥有一颗平静的心更难,就是因为难所以很多人过不了这一关,很多人都会选择对自己而言比较容易的事情去
做,我有一个同学,喜欢追连续剧,每星期有三天要去学英语,每次到了学英语的这天就要开始纠结,大部分是想看电视的心胜利了,为什么?不是他不喜欢学英语,可毕竟要记单词记语法,也是一件烦心事,可看电视就不同了,轻松娱乐,没有负担。

如果我们可以争胜自己的内心,改变它,选择那些对我们来说较难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抑制住这些不安全感,把每天的焦虑、抑郁都变成乐观、自信,把原本从心底发出的悲伤、自怨自艾统统给打住,把坏习惯变成好习惯,那么人生会不会更快乐呢!
我想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不是一点点,它让我正视了我的心,它让我觉得我的人生并不是那么糟糕,很多时候在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不能一味的选择容易的简单的,就如同仇恨一个人很容易,但要宽容一个人却很难一样。

改变自己,从现在开始,从心开始,让我们摆脱让人抑郁的不安全感,改掉每天不停焦虑的坏习惯,改变那些我们能改变的事,因为这些会阻止你意识到追求真正快乐的、自发的内在潜力,让我们一起重新调整和把握自己的生命历程。

最后,我想用这本书中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的对平静的祈祷来结束这篇文章:
上帝,赐予我们优雅吧,让我们能平静地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赐予我们勇气吧,让我们去改变那些应该改变的事情;
赐予我们智慧吧,让我们分清事物间的区别。

同丰店休闲板块夏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