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萨缪尔森经济学

萨缪尔森经济学

《经济学》读书笔记——萨缪尔森,人民邮电出版社,04年版统计学院12级统计二班李艳斌201202010245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萨缪尔森是当代新古典经综合派领袖人物,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

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当初拿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时,心里没有底,手捧着这样一本凝聚着大师无数心血与人类智慧结晶的厚重的书,我想,一定是内容错综复杂而让我这个初出茅庐刚开始接触经济学的学生绞尽脑汁才能看懂其冰山一角的书,担心自己无法认真地从头到尾看完这本巨著而对心中的偶像有所不恭。

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的课本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

此书的一大特点是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根据世界范围内的形势发展以及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而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持续着天翻地覆的改变,把各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新元素都加入到最新版《经济学》里,使读者能够足不出户就可将当今社会上影响人类生活包括经济现象、环境变化、世界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学基础识知相结合进行初步的了解。

这本书的编排基本上能满足各个层次读者的需求,较高深的内容在附录或特别标明的小节里单独安排。

第一编是基本概念,主要介绍了一下学习经济学的一些必备基础知识。

第二编是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和产品市场,第三编是要素市场:劳动、土地和资本,以上两篇也是我们在任一本微观经济学的书本中都能看到的主题。

第四篇从微观的角度主要讨论了下国际贸易、政府以及环境,第五篇至第七篇全面讲述了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

读此书没有特别明显的吃力而泛味地看普通教科书的感觉,简单的文字,甚至有时略带幽默的语言,仿佛是在阅读剧情引人入胜的小说一样让人有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下去的冲动,对理论的讲述间或会结合实际加入些许评价,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纵观全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在让我领略了大师风采的同时更让我通过对经济学的学习以及和实际相联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我想这也是老人家坚持不懈所想达到的目的吧。

好读书,读好书,读完好书,学到知识,我们要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去为这个社会造福。

所有的经济理论都建立在三大假设上面:稀缺性假设,经济人假设,理性人假设。

稀缺性假设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至今没有人对其产生过怀疑。

但经济人假设与理性人假设则从理论和实践上备受质疑。

经济人假设与理性人假设可以归结为“理性经济人”假设。

其基本含义有两点:自利与理性行为。

古典的“经济人”假设以完全理性为条件,即经济人无所不知,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市场方面也是一路绿灯,就是说处于完全竞争状态且产权明晰。

这显然超出了经济人的能力范围。

西蒙则把完全理性修正为有限理性,也就是添加了约束条件,比如人的自身理性能力的限制,信息的不对称,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当我开始看到供求曲线这章时,脑中不再充斥各种斜率不同的线条以及一成不变的坐标图,我所想到的是各种经济关系受供求关系这一亘古不变的原理影响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鲜艳画面。

雪灾时湖南江西个别停水停电的政府部门管制不严厉的小城市里,纯净水、蔬菜、蜡烛、大米短时间内涨价数十倍,春运时的火车及高速公路的汽车上一包方便面售价五十元,虽说有些夸张,但这些现象都不难理解,物价短时间内上涨了一些这也都是正常的,只要此后物价恢复正常就行了,实际上必定也会回到原来的价位。

适度的进行管制允许物价在一定范围内浮动才是明智之举.我们都知道消费物价指数CPI在不断上涨,长期的物价上涨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短期的由供求关系造成的物价上涨也如此。

在我看到有关效用论及产品市场的篇章时,我没有想要把关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的各个公式、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产量曲线图、MC曲线与AC曲线之间关系的数学推导过程、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垄断竞争市场的定义、规模报酬递增的定义等全部记下来的愿望,取而代之的是在书本中举出的大量实例让我对他们的现实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这本书的第四编里讲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知识和对公平与效率这个永恒话题的讨论。

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很直观地让我了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国民收入分配现状。

收入分配问题的严峻性在这些年来我国大刀阔斧摧枯拉朽式的经济发展中渐渐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是否和谐是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

在宏观经济学方面,萨缪尔森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理论体系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的宏观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混合物。

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它包含三个要点:①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②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也是暂的;③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危机使萨伊定律在理论和政治上都陷入危机。

传统经济学家认为国家不应该干预经济生活。

而凯恩斯则认为国家应该干预经济以此为经济掌舵。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学派认为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应该和凯恩斯主义相结合。

在总需求方面,新古典综合学派接受了凯恩斯的理论。

①作为宏观经济运行成果度量国际收入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的大小。

②总需求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

③消费取决于已有的收入和消费倾向。

④投资取决于利息率和资本的边际效率的比较,利息率取决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的均衡,其中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引起。

资本的边际效率则取决于厂商预期收益和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当资本的边际效率超过利息率时,资本家才会进行投资。

在供给方面,新古典综合学派在基本保留传统的观点的基础之上,把凯恩斯的劳动市场的理论纳入到传统劳动力市场理论之中。

庇古认为,如果市场上存在过剩的产品或者失业的劳动者,在经济自由放任的情况下,竞争会迫使工资或者价格下降。

价格下降则意味着人们手中的流动性资产如货币的购买力提高。

也就是说,随着价格的下降,人们会变得越来越富有。

这样,富有的人们就会增加消费和投资,则社会上过剩的消费品会越来越少,直到过剩消费品消失时为止。

因此来讲,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理论政策也是正确的。

然而,这个时期的工会的力量已经是十分的强大了,工会在协议工资时的力量迫使工资和价格的下降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的劳动供给曲线机会发生作用。

资本主义社会同样也会出现失业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就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

萨缪尔森认为,国家是否干预经济都是有充分的理由的,是否干预经济应该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进行。

萨缪尔森的在“宏观经济学”中,对经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轨迹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四个重要的因素,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

他指出,如何积累资本以求得持续高速发展是经济落后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为这些国家的产出少,可能刚刚能解决生存的问题,无法进行积累以求得未来的发展;而有的国家也许产出较高,但也存在将产出中的多少用于当期的消费,又有多少用于投资的问题。

这些国家应当尽量减少当期消费,把尽量多的产出继续投入,使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萨缪尔森的整个经济学逻辑体系并非完美无缺,随着岁月的流逝,对其《经济学》批判的声音一直没有停止过。

凯恩斯主义者批评其过于为自由放任的市场制度辩护,而斯密的追随者则又批评其过于追随凯恩斯。

斯蒂格利茨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现代经济学被人为分割为“宏观”和“微观”是患了精神分裂症,但是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理论,为后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值得后人认真揣摩学习的。

凯恩斯曾说,“从长期来看,我们都要死去。

”萨缪尔森虽逝,但其非凡的成就以及那本不朽的著作必将永久地教导一代一代学人,并继续影响着这个世界。

以下是一些具体章节的笔记: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亚当斯密被当做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物品价格的形成,土地劳动资本等价格的形成,市场机制长处和弊端,指明社会经济效益实际上出自个人的自利行为。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创立,当时美国尚未走出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凯恩斯的理论展现了一个探讨高通胀和高失业交替攀升的商业周期的根源的分析范式。

经济组织的三个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生产给谁生产什么: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之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

如何生产:由谁采取什么技术,使用什么资源来生产。

为谁生产: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居民间进行分配。

第二章现代经济中的市场与政府市场如何解决三大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商品和劳务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

消费者购买商品和劳务——》企业的收入——》作为企业员工的消费者的收入。

利润,即净收入,为总销售额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企业会因为利润的多寡离开或加入某个行业的生产。

2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为了应对价格竞争和取得最大利润,生产者努力使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技术3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

要素价格,生产要素市场决定的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水平。

收入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取决于所拥有的要素数量和价格。

低收入者通常是由于受教育水平低或生活在就业水平低,工资收入低的地区。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应用弹性不等于斜率在图形中考察一条需求曲线时,较陡的曲线并不意味着缺乏弹性,较平缓的曲线也并不意味着富有弹性:需求曲线的斜率取决于价格和需求的变化,而弹性则取决于它们百分比的变动。

但是完全无弹性和完全有弹性的极端情况除外。

对于直线而言,上端富有弹性,下端缺乏弹性,中点处弹性为1。

直线上一点的弹性等于位于该点之下的线段长度与该点之上长度的比值。

弯曲曲线上点的弹性等于该点在通过该点的切线上的弹性。

物品总是稀缺的。

社会永远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求。

在正常时期,价格起到配给稀缺品的作用,当政府插手干预时,价格失效,于是必然带来:浪费,低效率,短缺。

第五章需求与消费者行为当我们平衡各种需求时,就是在做出决定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

价值悖论没有什么比水更有,但水很少能交换到其他东西,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却能交换到大量其他物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