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

分子间弱相互作用


化合物 甲胺 乙胺 丙胺 丁胺 二甲胺
二乙胺 三甲胺
沸点(℃) 化合物
沸点(℃)
-7
三乙胺
90
17
三丁胺
213
49
苯胺
184
77.8
N-甲基苯胺 196
7
N,N-二甲 194
基苯胺
56
二苯胺
302
3.5
乙酰胺
221
化合物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己烷
熔点(℃) 化合物
-182.6
庚烷
-183
0.9
-105.5
第三节 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与分子识别及自组装
• 分子识别是一种人工受体和小分子之间的选择性 相互结合,而不是单纯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 分子自组装的原理是利用分子与分子或分子中某 一片段与另一片段之间的分子识别,相互通过非 共价作用形成具有特定排列顺序的分子聚合体。
第四节 生物大分子的弱相互作用
•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中因为这种作用可以 形成胶束。
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 分子间相互作用与沸点 • 分子间相互作用与熔点 • 分子间相互作用与溶解性
化合物 甲℃)化合物
-161.6 庚烷
-88.5 辛烷
-42.1 壬烷
-0.5
癸烷
36.1
十一烷
一大段时间内的大体情况
+_
+_
_+ _ +
+_
非极性分子的瞬时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每一瞬间
诱导力
• 诱导偶极与固有偶极之间产生的分子间相 互作用力。决定诱导力强弱的因素包括极 性分子的偶极矩以及非极性分子的极化率。
+_
分子离得较远
+ _ +_
分子靠近时
取向力
• 极性分子之间固有偶极的取向所产生的吸 引力。
第三章 有机分子的弱相互作用与物理性质
• 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方式 • 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 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与分子识别及自组
装 • 生物大分子的弱相互作用
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方式
• 范德华作用力 色散力 诱导力 取向力
• 氢键作用 • 疏水亲脂作用
色散力
• 由瞬时偶极而产生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1)氢键键能一般为20-30 kJ/mol,这与理论计算 的偶极-偶极或偶极-离子的静电作用能基本相当。
2)不同类型氢键的键能随X,Y原子电负性的增大或 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3)氢键的几何构型一般为直线型或稍有弯曲,以使 X,Y间静电斥力最小。
疏水亲脂作用
• 有机分子溶解于水后,水分子要保持原有 的结构而排斥有机分子的倾向称为疏水作 用,而有机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吸引力称为 亲脂作用。
68.8
十二烷
沸点(℃) 98.4 125.7 150.7 174.1 195.9 216.3
化合物 乙醇 丙醇 丁醇 乙二醇 甲醚 乙醚 四氢呋喃
沸点(℃) 化合物
78.3
乙醛
97.8
丙烯醛
117.7 丙酮
197.5 甲酸
-24
乙酸
34.6
甲酸甲酯
66
乙酸甲酯
沸点(℃) 21 53 56 100.5 118 32 59.1
辛烷
-187.1
壬烷
-138
癸烷
-129.7
十一烷
-95
十二烷
熔点(℃) -90.5 -56.8 -53.7 -29.7 -25.6 -9.7
正戊烷
沸点(℃) 36 熔点(℃) -130
异戊烷
28 -160
新戊烷
9.5 -17
化合物 顺-2-丁烯 反-2-丁烯
沸点(℃) 3.7
熔点(℃) -139.0
_
_
+
+
分子离得较远
+ _ +_
取向
氢键作用
• 分子中与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元素相结合的H 原子,还能与另一分子中电负性很大的原 子间产生一定的结合力而形成的键。 表示为:X—H…Y,其中X,Y代表F,O, N等电负性原子
氢键的键能比化学键的键能小且具有较强的方向性 和饱和性。氢键的静电作用的本质可成功地解释氢 键的一些性质,例如:
• 蛋白质二级结构: -螺旋(helix)、 • -折叠(folder)
• DNA的碱基对: A-T G-C
角蛋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