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分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潜在影响
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忽然太阳完全没入阴影,大地一片昏暗。
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
恐万分;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举火照明,鸣锣击鼓。
然而,没过多久,天色
渐明,太阳重现。
这是古人描述的日食发生后的情景。
在人类对日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能对日食
的发生作出预测预报,出现这样的情况毫不奇怪。
尽管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象,但每次能观
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一百平方公里,只占地球面积很少的一部分,并且那些地方未必有人
居住,观察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
所以,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
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
即使以往见过,或者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
免不了会产生恐惧。
奇特的日全食更会引起震惊。
在中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项重大事件:“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
(懿王元年,在郑这个天上,早上天亮了两次。
)科学家证实,“天再旦”发生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28分,今陕西华县(当时的郑)一带可见到此次日
全食,于是当地人产生天亮了两次的错觉。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国家、部族、家族以至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
当人们还
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时,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作
出解释或判断。
相传尧已经设立“掌天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通过观测太阳和
星宿来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以利农事。
《尚书?胤征》记载:夏王仲康时(约公元前205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
观测,居然没有及时作出预报,以致引起全国震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