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
2015-07-22T14:13:39.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9期供稿 作者: 吕晓兰
[导读] 根据存在可疑性的病变部位实施病理检查,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
吕晓兰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病理科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 目的:讨论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
疗的
2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
经过术前病理诊断,其中有
140例(58.33%)患者被诊断成高级上皮内瘤变,有100例(41.67%)患者被诊断成为低级上皮内瘤变。同
时,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其中有
160例(66.7%)患者被诊断成腺瘤上皮内瘤变,有80例(33.3%)患者被诊
断成浸润型癌。结论: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其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9-0292-02
上皮内瘤变指的主要是细胞组织结构、形态同其正常的发源组织之间具备着一定的差异,而常见与胃肠道黏膜、宫颈与前列腺,主要
分成高级与低级,类似于中度与轻度的异型增生,其中高级主要指的是中毒异型增生以及原位癌
[1]。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
直接的影响机体,若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诊断与治疗,则会促使其病情迅速的发展,最终发生癌变,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身
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2]。本研究我院2007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2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病理诊断应
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2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其中女性患者为130例,其年龄为28~79岁,平均为
(52.9±8.6)
岁;男性患者为110例,其年龄为29~80岁,平均为(53.2±7.5)岁。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具备可比性
(P>0.05)。患者肿瘤分布部位主要为横结肠、升结肠、直肠、降结肠与乙状结肠等。
1.2 方法
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主要包含术后病情转移、肿瘤分布位置、术前病理诊断、术后病理类型与术后
病理诊断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前病理诊断,其中有140例(58.33%)患者被诊断成高级上皮内瘤变,有100例(41.67%)患者
被诊断成为低级上皮内瘤变。同时,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其中有
160例(66.7%)患者被诊断成腺瘤上皮内瘤
变,有
80例(33.3%)患者被诊断成浸润型癌。同时,在术前被确诊成高级上皮内瘤变的140例患者中,浸润型癌患者为114例
(
81.4%);术前被确诊成低级上皮内瘤变的100例患者中,浸润型癌患者为19例(19.0%)。肿瘤分布部位情况:5例横结肠患者中,有1
例腺癌患者,有
4例浸润型癌;52例升结肠患者中,有16例腺癌患者,有34例浸润型癌患者其他2例;100例直肠患者中,有40例腺癌患
者,有
60例浸润型癌患者;35例降结肠中,有12例腺癌患者,有23例浸润型癌患者;48例乙状结肠中,有16例腺癌患者,有32例浸润型
癌患者。
3.讨论
上皮内瘤变指的主要是细胞组织结构、形态同其正常的发源组织之间具备着一定的差异,常见与胃肠道黏膜、宫颈与前列腺,主要分
成高级与低级,类似于中度与轻度的异型增生,其中高级主要指的是中毒异型增生以及原位癌。此外,结直肠上皮内瘤变将会在很大程度
上直接的影响机体,若没有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诊断与治疗,则会促使其病情迅速的发展,最终发生癌变,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
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3]。其中,病理诊断主要指的是对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发病过程中的机体结构等进行研究,以此有效的对疾病进
行诊断与治疗,从而使患者尽早得到医治,并有效的得到康复
[3]。此外,医护人员在对疾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的对肿瘤
形态、范围与位置等进行研究,根据存在可疑性的病变部位实施病理检查,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疗。
本研究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24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分析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
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前病理诊断,其中有
140例(58.33%)患者被
诊断成高级上皮内瘤变,有
100例(41.67%)患者被诊断成为低级上皮内瘤变。同时,全部的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经过术后病理诊断,
其中有
160例(66.7%)患者被诊断成腺瘤上皮内瘤变,有80例(33.3%)患者被诊断成浸润型癌。此外,肿瘤分布部位情况如下:其中5
例横结肠患者中,有
1例腺癌患者,有4例浸润型癌;52例升结肠患者中,有16例腺癌患者,有34例浸润型癌患者其他2例;100例直肠患者
中,有
40例腺癌患者,有60例浸润型癌患者;35例降结肠中,有12例腺癌患者,有23例浸润型癌患者;48例乙状结肠中,有16例腺癌患
者,有
32例浸润型癌患者。
结语:
综上所述,病理诊断应用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其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值得被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刚,童创,王建国,王家米,何磊,曾永庆.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诊治体会[J].安徽医学,2010,24(6):103-105.
[2]邓志勇,李海,郑晓娟,张阳,徐松.WHO新旧分类在结直肠腺癌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差异探讨[J].现代肿瘤医学,2009,10(25):44-
45.
[3]陈超,张丽,张相成.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研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0(15)∶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