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NO.1心理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一、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二、心理分析学说中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有关的理论:1、无意识和压抑的理论基本概念:作为一切意识行为基础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人的精神生活主要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即意识和无意识,中间夹着小部分潜意识。

1)无意识的含义:一个指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另一个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2)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可召回到意识部分中去;3)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

4)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之间所保持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无意识之中的各种本能冲动或动机、欲望一直都在积极活动之中,力求在意识的行为中得到表现。

但因其是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所以当其出现时,就会在意识中唤起焦虑、羞耻感和罪恶感,因之加以抵抗。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的动机都是向上运动的,向外推的,而意识却施以相反的力量,向下向内紧压。

这就是所谓的压抑。

5)压抑的功能:把主体的经历和回忆、各种欲望和冲动保存和隐藏起来,不让他们在意识中出现。

2、人格构成学说1)本我、自我和朝我本我: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和最不易把握的部分。

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所组成的。

本我是贮藏心理能量的地方。

特性:无意识、无理性、只遵循快乐原则;一切本能冲动后面的性力的贮藏库;收容一切被压抑的东西。

自我: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

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

特性:从本我中分化来,一部分是无意识,一部分是意识的,主要为意识;合乎逻辑,受现实支配;对本我之中的东西有检查权;在超我指导下,按现实条件,去驾驭本我的要求。

超我:也称为理想自我、自我典范,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人格最后形成的而且是最文明的一部分。

主要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

2)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自我同时受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控制,而且要使他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

压力下会产生焦虑,并促使自我发展了一种可以调节冲突,缓和3种危险对自身的威胁的机制——心理防御机制。

主要方式:压抑、投射、否认、退行、固着、升华、置换、抵消、反向形成3、性心理的发展1)性本能:人有两种本能自我本能和以性欲为基础的种族保存本能—性本能。

本能背后还有一种潜力叫做力比多。

力比多又称性力,是一种力量、一种本能。

2)性心理的发展A.口欲阶段(0-1岁左右)B.肛欲阶段(1-3岁左右)C.性器欲阶段(3-6岁左右)D.潜伏期阶段(6-12岁左右)E.青春期阶段(12-18岁左右)人在幼年时期,对异性双亲的眷恋现象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特征之一。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即使说明此问题的术语。

4、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1)症状的意义:神经症的症状是性的满足的代替物。

症状即可用以达到性欲满足的目的,也可以达到禁欲的目的。

2)心理病理学心理分析学说涉及的是癔病(或称歇斯底里)、强迫症和恐怖症学说认为,焦虑是理解神经症的关键所在。

焦虑是一种弥漫性的恐惧的体验。

由于有焦虑体验者无法意识到其恐惧的具体对象,所以焦虑被称为“无原因的恐惧”。

焦虑是自我先预感到某种危险的存在,产生了焦虑,为防止焦虑的发展而对力比多的要求实行压抑。

三、治疗方法1、自由联想让病人舒适地躺着或坐好,把自己想到的(进入头脑中的)一切都说出来。

心理分析家的工作在于对对方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至知道到无意义的矛盾冲突即病因为止。

2、释梦梦是有意义的心理现象,梦是人愿望的迂回满足3、阻抗病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无意地使治疗重心偏移;一方面是治疗神经症的障碍,一方面是治疗的中心任务。

治疗者应通过阻抗产生的原因分析,帮助病人真正认清和承认阻抗。

4、移情由于心理分析治疗时间很长,病人会把对父母、亲人等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即把早期对别人的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把他当成自己的父母。

亲人等。

5、解释目的是让病人正视他所回避的东西或尚未意识到的东西,使无意识之中的内容变成意识的。

四、治疗实施1、适宜对象:癔症、强迫症和恐怖症的病人2、治疗规则:安静不受干扰;不能有其他人在场旁听;病人必须把浮现的任何想法都报告出来3、实施过程:A.正式开始前,经过两周的试验性分析阶段B.第一阶段,建立治疗的同盟关系C.第二阶段,移情的出现记及其解释D.第三阶段,治疗的修通或阔通E.第四阶段,结束,解决病人对治疗者的依赖问题和拒绝治疗结束的企图,彻底解决病人对治疗者的移情。

NO.2 行为治疗的理论与技术1、行为治疗最早由斯金纳(skinner)1954年提出2、代表人物: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英国艾森克等人3、理论基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和斯金纳等人的操作条件反射强化学说、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理论4、主要观点:求助者的各种症状都是个体生活中通过学习而形成并固定下来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设计某些特殊情境和专门程序使求助者逐步并消除非适应性或不良行为,并经过新的学习训练形成适宜的行为反应。

5、基本假设:1)、如同适应性行为一样,非适应性行为也是习得的,即个体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不适应的行为的,但要注意并非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行为引起的;2)、个体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行为或不适应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6、共同特点:1)、治疗只是针对当前来访者有关的问题进行的;2)、治疗是以特殊的行为为目标的,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在的;3)、治疗技术以实验为基础;4)、对于每个治疗者来说,治疗者根据其问题和本人情况采取适当的行为治疗技术。

7、基本过程:1)、确认来访者的不良行为,据此可制定治疗目标、选择治疗技术和方法;2)、以适当的技术方法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帮助来访者建立起新的行为方式;3)、记录靶行为的基线水平及变化过程,以评价治疗过程。

8、行为分析及行为观察与评估行为分析:也称为行为功能分析,是一个收集和分析有关病人的信息过程。

准确的行为分析有助于治疗者制定治疗措施,选择评估手段并实施治疗。

1)、治疗者面对来访者时首先应区分其问题行为或不适应的行为是否由生物原因造成;2)、对适宜进行行为治疗的来访者的问题行为,治疗者应进行具体分析,确定需要改进的问题行为中的具体目标(即靶行为)。

在考虑来访者的靶行为时,应注意靶行为的发生有何先行刺激,同时还要注意靶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及来访者的心理、生理状况对其行为的影响。

行为的观察与评估有助于治疗者对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实施结果的了解,也有助于来访者了解治疗的进展,增强改进的信心。

行为观察法:a.频数测量 b.反应分类 c.间隔记录 d.持续时间,对连续性行为的观察记录以观察外显行为为特征9、常用技术1)、放松训练对于应付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的情绪与情境非常有用,可以帮助人们振作精神,恢复体力,消除疲劳主要方法:肌肉放松法、想像放松法、深呼吸放松法2)、系统脱敏法最早由沃尔朴提出主要用于来访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

主要原理:交互抑制或反条件作用A.放松训练B.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C.要求来访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等级层次中列出的项目进行想象或实地脱敏3)模仿学习原理: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治疗利用人类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倾向,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以适当的反应取代其不适当的反应,或帮助某些缺乏某种行为的人学习这种行为。

主要方式:看电影或电视录像、听录音、由治疗者做示范种类: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4)、角色扮演多用于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行为和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重复,又是一种预演。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来访者可改变自己旧有的行为或学习新的行为,并进而改变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看法。

方法:a.问题及情境说明 b.较色分配 c.治疗者的指示语 d.信息反馈 e.模仿学习 f.结束5)、决断训练又译为肯定性训练、自信训练和声明己见训练适用于人际关系的情境,用于帮助来访者正确地和适当地与他人交往,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特别适用于那些不能表达自己愤怒或者苦闷的人,很难对他人说“不”字的人和那些很难表达自己积极情感的人。

步骤:A.确认需要进行决断训练的问题B.提高来访者进行决断训练的动机C.定义适当的行为D.决断行为的训练阶段6)强化的方法系统的应用强化手段去增进某些适应性行为,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

原理:建立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原理之上类型:a.正强化为了能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应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保持下来;b.负强化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c.正惩罚当不适应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d.负惩罚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与原有的奖励。

方法:塑造通过强化的手段,矫正人的行为,使之逐步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代币管制法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的方法;正强化消退法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于强化,使之渐趋消弱以致消失注意事项:A.强化物要适宜,要能够起到治疗者所希望的治疗作用;B.强化物的呈现要及时,意义明确;C.强化的标准要逐渐提高,强化的次数要逐渐减少。

(对正强化而言)治疗者的强化作用:治疗者具有社会强化作用,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影响作用。

NO.3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及过程罗杰斯早期提出治疗过程的12步骤:(有机结合)了解即可,来访者中心是重点1.来访者前来求助2.治疗者向来访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治疗者要向对方说明,对于他所提的问题,这里并无解决的答案,咨询或治疗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气氛,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到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

治疗者要使对方了解咨询或治疗的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治疗者必须以友好的、诚恳的、接受对方的态度,促进对方对自己情感体验作自由表达。

4.治疗者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治疗者接受了对方的这种信息必须对此有所反应。

但反应不应是对表面内容的反应,而应深入来访者的内心深处,注意发现对方影射或暗含的情感,如矛盾、敌意或不适应的情感。

5.来访者成长的萌动当来访者充分暴露出其消极的情感之后,模糊的、试探性的、积极的情感不断萌生出来,成长由此开始6.治疗者对来访者的积极的情感要加以接受和认识对于来访者所表达出的积极的情感,如同对其消极情感一样,治疗者应予以接受,但并不加以表扬或赞许,也不加入道德的评价。

而只是使来访者在其生命之中,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去自己了解自己。

使之既无须为其有消极的情感而采取防御措施,也无须为其积极情感而自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