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明月中心校向琼
小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义务教学阶段,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
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计算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的基础,计算能力的好与差,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
一、首先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
常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金钥匙。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使学生在获得技能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喜悦。
讲究训练形式,不是只停留在先计算,在汇报答案是否与正确答案相符的情况下进行,教师应注重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激发计算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适当的练习一些口算。
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如:用游戏、夺红旗,竞赛等方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打破常规的计算模式,让课堂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学生怎么计算,而是充分发掘计算教学的潜在价值,丰富计算教学的内涵,依附计算这个载体,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教学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我适时地列举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质量。
二、培养阅读数学教材的习惯。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
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
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而有效的方法,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
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法,结合有关内容进行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教育,对学生要有耐心,有恒心,坚持不懈,狠抓到底。
在做计算时往往学生认为计算题简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大意,计算结束后不检查,验算等不好习惯造成错误。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1.“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计算习惯。
由于学生大多数都没有这一良好习惯,往往拿到一道题,不认真审题,提笔就算,既没有看清数字,也没有弄清运输顺序,那不错才怪呢!比如:9+2*3这样简单的一道题,有些会毫不犹豫单的得出答案33。
如果这位学生再仔细一点,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了。
终归一句话,不认真审题,因此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
2.养成抄题,验算的好习惯。
计算都要抄题,,抄完后再与原题核对,做到不漏不错。
做完题后,一些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其实这种看法不对,验算不仅能保证不出错,还能保证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如果能养成积极及时验算习惯的习惯的话,那么他的只算能力将有很大提高。
3.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
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书写格式的指导,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规范的书写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
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自觉地进行检查,验算,审题,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终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