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古诗二首

1.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A《村居》【教材解析】《村居》是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课的两首古诗之一,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它描写的是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

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

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的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筝曲《高山流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学生起来背)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烟”前鼻音,“醉”“散”是平舌音,“忙”“童”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2、学习一、二句:(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2)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板书:?)我们一会儿再解决这个问题。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充分地说)(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8)指名反复读。

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指导写“忙”字。

(3)请你谈谈自己放风筝时的心情,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散学归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读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4)指名朗读。

老师相机指导。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自由练习朗读全诗,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准备比赛读。

2、比赛读,其余同学当评委。

3、配乐背诵,边背边想象在美丽的春天里快乐的生活。

五、解疑1、这首诗我们先读到这里。

还有一个小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呢?(老师指板书)“草长莺飞二月天”为什么不说“二月天草长莺飞”?2、请同学们按“草长莺飞二月天”读一遍,再按“二月天草长莺飞”读一遍,看看怎样读更好听。

3、让学生写出“天”“烟”“鸢”的拼音,然后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韵母都是ān)4、小结:《村居》公开课教学设计你们说得真好!他们的韵母都一样,这样写诗,听起来特别好听,特别有味道。

如果换成了“飞”字味道就差了。

六、扩展活动1、(配乐)自由动手绘画。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2、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板书设计】村居草长/鸟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教学目标1 学习《咏柳》,理解诗句的意思。

2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情分析多数孩子能熟读,甚至背诵这首古诗了,教学本课时,主要应该帮助孩子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里的思想感情,并且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习古诗首先要理解题目,然后读诗,借助注释、插图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诗意(从不理解的字,词开始理解,再理解句意,最后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在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最后背诵下来。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

春的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

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美丽,可爱。

你能背诵几首和春天有关的诗吗?(指名背)今天,我们要学的第一首古诗也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

板书题目,齐读。

活动【讲授】合作探究,学习古诗一、朗读引入课文,了解作者。

1、教师范读古诗《咏柳》。

2、解题。

咏,用诗词的形式描述。

这里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同学们观察过春天的柳树吗?师出示图片,生观察。

3、介绍作者。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

他少年时期就以文辞尤佳而出名,晚年与李白交友,善酒后作诗文。

二、自读自学,师生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这首诗,把诗读通顺,把字音读准,有能力的同学读出诗的节奏来。

b、认读生字,不理解的字词要多读读,想想是什么是意思。

c、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交流汇报。

a、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咏、碧、妆、裁、剪)b、学生练习读诗,教师抽查并示范朗读节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学习理解重点词语。

碧玉:绿色的玉。

这里用来比喻嫩绿的柳树枝叶。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一”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

绦:用丝编成的带子。

细叶:柳树新萌发出的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似:好像。

三、学习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

2、全诗中,哪些句子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实景呢?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一读,再回答)。

前两行是作者看到的。

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这样写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之多,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3、诗的后两行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抽人读完后回答)写的是作者的想象。

这样写使我们感受到柳树的美和它生命力强的样子,同时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4、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注意把握节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活动3【活动】迁移运用,培养能力《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校园、果园、油菜田等),表达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

活动4【作业】小结本文的学习,布置作业。

1、背诵《咏柳》2、发挥想象,把诗中的景物画下来。

3、板书设计咏柳碧玉妆高谁裁出?丝绦垂万二月春似剪刀!《古诗二首》B《村居》一、猜谜激趣,导入揭题。

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风筝)2. “对,就是风筝。

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纸鸦’,也有人把它称为‘纸鹞’或‘风鹞’。

放纸鸢一定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吧!”3. 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2)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古诗《村居》。

请大家齐读诗题。

二、初读感知。

过度:“这是诗人高鼎在农村居住时写下的一首赞美春天美景的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宇音。

2.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 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②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你是怎样做的?你的心情怎样?)③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④理解诗意:齐读,你读懂了什么?2. 朗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①指名读。

②点评。

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高兴的心情。

(板书:人乐)③男女生赛读。

④全班齐读。

过渡:孩子们有一个好心情跟他们周围的景物是分不开的。

3.学习“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①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的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

) (板书:景美)②诗中哪一句是描写景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③理解诗意:自由读,说说诗句中写了哪几种景物,并想象描绘出景色来。

4.朗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指名读——点评(读出美感)——分组赛读——齐读5.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四、读诗想画,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五、拓展。

“我们还学过几首赞美春天美丽景色的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

”背诵《咏柳》、《春晓》。

板书: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景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人乐)《咏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这节课,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一起来学习一首写春天的诗--《咏柳》。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贺知章你们知道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3、课件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

4、过渡:柳树真美啊,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

(课件出示诗歌)师:同学们已经按课文的预习要求预习了课文,接下来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这首诗再朗读几遍,等一下向老师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能力好吗?读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能体现柳树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个记号.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