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流程
2018-08-08 主讲人—陈艳
• 1、 到患者床旁,进行患者身份识别至少2种或2种以上识
别方法;
2、
床号、床头卡所显示的患者信息与医嘱信息相符;
3、意识清楚让患者自己说出姓名,与医嘱信息相符;上述
特殊患者(意识障碍,7岁以下儿童,语言或听觉障碍等);通
过腕带和陪人识别;
• 4、离开病房检查,手术患者,根据医师所开据检查或手术单
• 12、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门急诊、病房、手术室 、产房、新生儿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登记制度)
• 13、在检验、放射、超声、高压氧等直接与患者当面接触 的科室都应进行识别患者。
• 14、护士在识别患者时,应集中精力、避免干扰,遇有疑 问一定要查明,不得凭想象、印象确定病人。
• 15、护士在执行各种治疗、护理时,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 度,查床号、姓名的同时,还必需查看腕带标识。
• 8、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使 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 9、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 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 10、腕带填写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 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 11、“腕带”原则上佩戴在病人“左手”,患者识别制度,患 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与患者沟通识别,特殊患者与陪送人员沟通识别;通过手
腕带识别;
5、门
急诊患者,与患者沟通识别,上述特殊患者与陪送人员沟通
识6、在实施任何介入或者有创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 者或者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 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 7、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 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