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社会
•
由社会性质,刘少奇认为这个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 矛盾,一方面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另一方 面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当社会过 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后,资产阶级被消灭后,无产阶级与资 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消失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
毛泽东就在1957年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题 目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一次系统 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他讲社会主义社 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阶级构成: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 工人阶级 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 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 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 农民阶级 本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 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及与之相联系 的三种基本的积极力量之间的矛盾, 其他小资产 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 阶级 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 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民族资产阶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 级 国内的主要矛盾。
•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 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 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共成熟过程
(1)中共一大到二大: 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
(2)第一工运高潮到国民大革命: 工人单枪匹马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国民大革命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到武装反抗。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革命道路的开辟: 攻打中心城市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5)遵义会议: 从听命于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6)国共关系调整: 依据主要矛盾变化,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基本阶级力 量
政治特征
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 人民民主专政。
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 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添加 文字
第三部分
区别与联系
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 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 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革 命。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 (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了
土地改革,《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等 执行了新的一条土地改革路线,即依靠贫雇农、 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 (4)建国后,新解放的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
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
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之间基本相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 础上的矛盾。因此他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 义制度本身的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经济成分: 国 五 种 经 济 成 分 营 经 济
合 作 社 经 济 个 体 经 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与 新民主主义社会
组员:王润沁,王晓,孙楸玥, 曾青浩,黄一鸣,赵一超,居首
引言: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定义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阶段及起止时间
• 新民主主义社会
• • • • • 定义 主要矛盾 经济成分 阶级构成 路线与任务
第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
定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 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无 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其所谓“新”,是相 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 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 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 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 主义革命。
中共土地政策:
•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制定了土地革命总路线 ,即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 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 所有制 。
• (2)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
,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调整农村政 策,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农民交租交息、地 主减租减息的政策。
演示完毕 感谢聆听
。
• (5)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手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
则实现了以集体所有制为主的公有制经济。
总结反思:
对中国来说两种社会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者 为后者的形成起了铺垫性的作用。是历史的必经过程。 两种社会的任务不同:前者的任务是反对资本主义, 后者的任务是人民内部矛盾。两种社会的主要矛盾不 同:前者的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也叫 敌我矛盾;后者的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 求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 “双半”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 性质的社会。 其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同时,又具有 过渡性,是一个资本主 义因素不断缩小,逐渐向社会主义 转变的社会。
•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这个新,是相对于17-18
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
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
民主主义革命。
•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 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 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五个阶段:
1919——1924 1924——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共 产 党 初 创 时 期
国 民 大 革 命 时 期Leabharlann 国 共 十 年 对 峙 期
全 民 族 抗 日 时 期
解 放 战 争 时 期
1、共产党初创 时期(1919-1924年),开始 于五四运动,结 束于第一次国共 合作。
第二部分
新民主主义社会
定义: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 的社会。它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是近代中 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 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 历史的探讨 :
•
新民主主义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新民主主 义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是什么?对此,新中国建立前与 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对这些问题做过多次的思考和分析。 • 毛泽东和刘少奇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社会的 性质是过渡性的社会,有的人说这个社会是新资本主义社 会,被毛泽东给否定了。毛泽东说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中 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其次这个国 家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而非资产阶级。后来毛泽东预 测把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得需要一二十年 时间。
2、国民革命时 期(1924--1927 年),开始于国 民党一大,结束 于蒋介石发动的 政变。
3、土地革命时 期,也叫十年对峙 时期.(1927-1937年)开始于 南昌起义,结束 于日本全面侵华。
4、抗日战争时 期,(1937--1945 年)开始于日本 全面侵华,结束 于日本投降。
5、解放战争时 期,(1946--1949 年)开始于国民 党进攻中原解放 区,结束于南京 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