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单选、多选1.(冯特)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P1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
P23.(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P34.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方面。
P35.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P36.人格倾向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心理活动对象的取向和选择。
P37.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P38.(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P4 9.(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心理测验有两个基本要求,即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P510.(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的程度。
P511.(效度)指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的程度。
P512.测验的种类较多,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
)P513.影响生理学人物的有(缪勒、赫尔姆霍兹、费希纳)。
P914.(赫尔姆霍兹)所倡导的色觉理论与听觉理论以及“无意识推理”理论,迄今仍是心理学上解释色觉、听觉现象以及知觉经验的重要理论根据。
P915.(费希纳)是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教授,首创用实验法将物理刺激的变化转化为心理经验的过程。
P9 16.(冯特)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心理学派的奠基人。
P917.冯特的弟子(铁钦纳)发展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第一个学派——构造注意心理学派。
P918.(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使用实验内省法。
P1019.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P1020.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P1121.完美注意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韦特默、考夫卡和苛勒)。
P1122.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霍妮、沙利文、费罗姆)。
P1223.人本注意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P1224.对来访者提出(无条件地积极关怀)的是罗杰斯。
P1225.外胚层:后来发展为表皮、指甲、牙齿、头发、感官及神经系统。
中胚层:后来发展为真皮、肌肉、肌腱、循坏系统和排泄系统。
内胚层:后来发展为消化系统、肝、胰腺、唾液腺和呼吸系统。
P2326.脑主要由(脑干、间脑和小脑)组成。
P2527.脑干位于颅腔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延脑有(活命中枢)之称。
(下丘脑)是内脏系统活动的调节中枢。
P2528.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性激素和泌乳激素)三种激素。
P2729.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联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P2830.高级神经活动主要指的就是大脑皮层所完成的(条件反射活动)。
P2931.明代(李时珍)提出“脑为元神之府”、“泥丸之宫,神灵所集”。
P2932.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叫动力系统,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第三机能系统叫行为调节系统。
P3033.(视觉区)位于大脑皮层后端的(枕叶)内。
(听觉区)位于皮层颞叶上缘。
人的运动区主要在(中央前回)。
P313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谢切诺夫)把反射的概念推广到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上,认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物的一切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P3335.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P3336.(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
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见梅子的时候会流口水,是(条件反射)。
P3437.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三个特点。
P4738.初中生人格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意识高涨)和(反抗心理)。
P5239.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P6640.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创立的。
桑代克提出三条学习定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P6641.(桑代克的联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P6642.布鲁纳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P6643.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称为(观察学习)。
P6644.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P6845.(一般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特殊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P6946.(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打靶”实验支持的是(经验概况说),苛勒在1919年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支持的是(关系转换理论)。
P6947.直观教学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形式。
P7348.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
P754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部分P8050.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
P8251.前习俗水平对应(惩罚定向)和(寻求快乐定向),习俗水平对应(好孩子定向)和(权威定向)。
P8352.(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认识发展的关键。
(道德评价能力)是道德认识发展的标志。
P8653.(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失误个别属性的反映。
P10154.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包括(平衡感觉、运动感觉和内脏感觉)P10355.(感受性)指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每一种感觉都有(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阈限)。
P10356.(后象)是指当前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
P10557.颜色具有(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个基本特性。
P10958.(平衡感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做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做旋转运动进行反应的感觉。
P11759.(运动觉)为人体提供身体各个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的感觉。
(知觉)是对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失误整体的反映。
P11860.运动知觉主要包括(真知动觉)和(似动知觉)两种类型。
P12361.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P12562.(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保持)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回忆和再认)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基本环节。
P13763.(组块的大小、复杂性和熟悉性)等都可以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
1分钟以内的记忆为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P14564.(再学法)根据初学和再学所用的次数或时间来计算保持量。
(重构法)是指要求被试再现学习过的刺激次序。
P14965.(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6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P16867.聚合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求同),发散思维包括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的三个主要热的。
P17268.推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
69.(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在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P18370.(内部言语)是一中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
P18871.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包括(语境、推理、图式、策略)P18972.(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绘。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P19373.意识的特征包括(觉知性、能动性、目的性和社会历史性)P20274.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用过(动物磁)治疗癔症病人。
P20475.注意包括(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P20676.过滤器理论由(布鲁德本特)提出,衰减理论由(特瑞斯曼)提出。
晚期选择理论由(多伊奇)提出,认知资源理论由(卡尼曼)提出,双重加工理论由(谢夫林)提出。
P20777.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主体自身的特点)。
P20878.需要有(对象性、紧张性、驱动性、周期性)的特点。
P2287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是最重要、最有力量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是需要层次的最高点。
P22980.奥尔德弗的需要理论,即(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P23081.社会性需要包括(成就需要、交往需要、权利需要)P23182.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调节与维持功能)P23383.意志的品质包含(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
与(自觉性)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与(果断性)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与(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动摇或执拗,与(自制力)相反的表现是任性和怯懦。
P23784.勒温根据人类的趋避行为把动机冲突分为(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P23885.挫折的产生需要(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三个因素。
P24086.情绪状态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具有(弥漫性)的特点。
P24387.(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P24488.(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是由坎农和巴德提出的一种情绪理论。
P24589.(沙赫特)和(辛格)提出,情绪的体验是一种生理唤醒和认知评价相结合的状态。
P24590.压力反映的表现(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心理反应)P24991.(职业枯竭)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倦、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人性化淡漠、攻击性行为等。
P25292.在中学生中,最为常见的恐惧症是(社交恐惧)。
P25493.罗夏墨迹测验由10张对称的墨迹图片组成。
主观统觉测验由30张图形卡片和一张空白卡片组成。
P27294.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根据能力在人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可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P27495.(液体能力)决定于个人的天赋。
(晶体能力)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96.(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
(吉尔福德)提出三维结构理论,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
97.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瑞文1938年编制的(非文字智力测验)。
98.(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