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季学期信息经济学复习提纲目录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 (2)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2)4.试比较分析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的异同。
(4)5.举例分析信息运行的两大基本模式。
(4)6.运用博弈论的基本范畴,分析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4)7.何为信息成本?运用肯尼思.阿罗的理论方法,总结信息成本的主要特征。
(6)8.借鉴斯蒂格勒信息搜寻的理论方法,分析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信息搜寻现象。
(6)9.何为信息租?举例分析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信息寻租现象。
(6)10.如何客观地评价信息资源丰裕系数? (7)11.何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角度,举例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
(9)12.根据斯蒂格利茨的观点,政府适当干预市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政府来纠正市场失灵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10)13.应用A. M. Spense 的市场信号理论,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
(10)14.“维克瑞拍卖”的设计原理及其评价。
(11)15.应用产业发展周期理论,分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其走向。
(11)16.何为信息产业的梯度转移?信息产业梯度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12)1.信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1)超越农业经济的直接经济。
——网络营销、虚拟办公(2)提供更多的非物质产品。
——咨询服务、互联网金融(3)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成为社会的核心技术。
——数据库的经济效益(4)知识与资本并重,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方正将知识转换成财富(5)从事信息活动的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增加(规模经济)。
——咨询行业的服务人数增加。
(6)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增加。
——信息产业化,百度等互联网公司(7)非价格因素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掌握知识比掌握财富更重要(8)企业关注人们的注意力,形成注意力经济理念。
——多种信息渠道进行广告宣传2.何为信息范式?如何理解信息经济学的概念及其内容范围?范式指科学家集团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和方法的综合,信息范式指构成信息科学的基础。
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与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的综合性经济科学。
信息经济学的基本范围:(1)宏观信息经济学——马克卢普,提出了知识产业的问题。
——波拉特,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
(2)微观信息经济学——奈特,拉开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至70-80年代,是微观信息经济学大发展时期:哈耶克和鲍莫尔的不完全信息思想;斯蒂格利茨对信息价值及其对价格、工资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研究;维克瑞等人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等,形成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
例1、信息安全问题:信息管理角度例2、成本控制的相关信息:经济角度共同点:信息范式+信息经济∈信息经济学3.理解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不确定信息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1)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从信息数量分布角度考察信息状态。
定义:对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与所掌握的信息数量相等,此时处于完全信息状态。
反之,如果所掌握的信息数量少于所需信息,则此时为不完全信息状态。
基本观点:1.完全信息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古典经济学的构建基础。
2.现实生活通常是处于不完全信息状态。
3.后来的经济学家提出基于不完全信息的经济学理论。
例如,W.J. Baumol : “在市场活动中,每个经济成员所拥有的信息不会是完全的,而是不完全的。
”以项目投资为例:相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决定着投资决策。
通常需要了解如下信息:项目信息(专业性)法规信息(涉外法律)市场信息(传统、网络)团队信息(核心成员)其他信息(政策、专项管理等)(2)完备信息与不完备信息——从信息数量与质量结合的角度,考察信息状态定义:对于解决问题,不仅了解发生的概率,而且能够把握发生的结果,此为完备信息状态。
若只知其一,则为不完备信息状态。
或称:完美信息与不完美信息。
以机构招聘为例:招聘方:既要看应聘者的简历,又要检验应聘者的能力。
应聘方:既要知道招聘的是什么岗位,又要了解招聘的岗位数量。
既要“自知之明”,又要了解竞争对手(3)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从信息数量分布的均衡性,考察信息状态。
定义:对于当事人双方,彼此了解的信息数量相等,信息质量一致,则双方处于对称信息状态。
反之,双方处于不对称信息状态。
或称,均衡信息与非均衡信息。
例子:“保研”——一个基于对称信息的诉求与博弈的经典例子校方:要求保研学生提供足够的证明,以确定其“优秀生”的身份。
学生:希望得到尽可能详尽的关于学校或专业以及“竞争对手”的足够信息。
小结:1.不对称信息(非对称信息)具有普遍意义。
2.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导致人们交易活动的产生及其可能的收益。
3.非对称信息状态产生的原因:人们认识与活动的局限;社会的专业分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3)确定信息与不确定信息——从信息质量的角度,考察信息的属性特征。
定义:对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在数量、质量等方面不存在不定因素,此时处于确定信息状态。
反之,如果存在不定因素信息,则此时为不确定信息状态。
不确定信息的四种基本形态:1.事件要素的不确定性;2.事件过程的不确定性;3.事件环境的不确定性;4.事件结果的不确定性。
小结:1.不确定性及其不确定信息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的核心范畴之一。
2.不确定性是企业利润的基础。
3.不确定性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外生不确定性——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之外的不确定性;内生不确定性——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自身之内的不确定性。
举例分析——从“学生贷款”,看金融机构的风险规避:1、贷款读书是一条有效的助学途径。
——中西方皆如此!2、在我国,金融机构有经营险。
——还款的不确定性3、全社会呼吁“信用体系”!毕业生“毁约”带来的思考:——16%的毕业生曾有过毁约的经历——尾款问题4.试比较分析公共信息与私人信息的异同。
相同点:从信息内容的角度,考察信息的属性特征。
定义:公共信息——市场参与者能够共享的公开信息。
私人信息——个别的市场参加者所拥有的具有独占性的市场知识。
特征:公共信息:公开、公众、公益。
私人信息:个人所有、相对封闭、个人受益。
公共信息对经济运行的制约:增加,可能会减少市场交易机会,影响常规的市场秩序;增加,经营者难于找到市场机会,无法实现企业利润。
私人信息的基本评价:普遍性,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收益性,能够给个人带来实惠;局限性,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
举例分析:公共信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公司股票所有人的知情权;国家法规制度的规定性。
私人信息——知识产权保护(企业或个人):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权。
5.举例分析信息运行的两大基本模式。
(1)官僚制度下的信息运行模式①官僚制度是指建立在职权关系基础上的组织管理体系。
②典型代表:政府行为、公司管理系统。
③信息运行特点:直线性;单向性;强制性(2)市场制度下的信息运行模式①市场制度是指协调市场活动、配置市场资源、规范市场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及其体系。
②典型代表:市场交易:等价交换;企业经营:市场规则配置资源;国际贸易:全球经济一体化。
③信息运行特点:分散性;多方向;协商性6.运用博弈论的基本范畴,分析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行为,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也称对策论。
博弈论的基本范畴(十个基本要素)(1)参与人:指博弈中的决策主体。
——行为目的: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为条件:存在行为集合;存在偏好函数。
——不做决策的参与人,视为环境参数。
如:竞选。
行为集合:纲领、行动、日程、团队等;偏好函数:说些什么——承诺;做些什么——行动。
(2)行动:指参与方在某时点进行决策的具体行为,包括决策的形式和内容等决策变量。
——行动组合:决策主体的行动有特定的组合要件,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行动顺序:不同决策主体的行动顺序将影响最终的行为结果。
(3)信息:指参与方关于决策行为对手、环境、以及其他方面的相关知识。
——信息集:在特定时刻,对于做出决策所拥有的全部知识。
——信息环境:信息条件。
完全信息——没有事前的不确定性;完美信息——发生概率与结果皆确定(完备信息)。
(4)共同知识:指所有参与人都了解的知识或规则。
——理想状态:“所有人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所有参与人知道”的知识。
——现实情况:达成“一致信念”,即认同。
(5)战略:指参与方行为的指导思想和完整的行动计划。
——不同的指导思想,有相应的战略及其战略组合,比如,进攻或防守。
——完整的行动计划(规划),将体现其设计思想和意图,比如,“方案”的制定。
(6)战略空间:指决策参与方的全部战略(解决方案)的集合,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组合。
——如田忌赛马的战略空间(7)收益:指在特定的战略组合下,参与方得到的确定的(或预期的)效用水平。
又称支付或报酬。
——个人收益最大化,是决策人的基本出发点。
——博弈过程存在着收益函数:一方的收益取决于另一方的战略(8)收益矩阵:指每个参与方个人收益所组成的、以矩阵形式表现的数量关系。
——不同的信息条件,有不同的决策选择。
——不同的游戏规则,限定不同的决策选择。
——比如,游戏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9)均衡:指所有参与方自主选择的、并可以接受的最优战略组合。
——均衡状态:所有参与方都不再改变战略时的相对稳定状况。
——存在占优战略均衡:占优均衡(劣势方无奈的选择结果)。
(10)结果:指博弈的最后结局,也是研究博弈活动最关心的核心问题。
——如:均衡战略组合;均衡支付(收益)组合。
——结果通常是决策参与方期望达到的理想效果(与实际会有出入)——“胜”与“负”、“成功”与“失败”的思考。
7.何为信息成本?运用肯尼思·阿罗的理论方法,总结信息成本的主要特征。
信息成本指的是行为主体用于信息活动的支付或付出,通常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搜集成本、制作成本和交易成本。
搜集信息的成本——体现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
——如,正常渠道:购买;非正常渠道:窃取;制作信息产品的成本——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生产过程。
——如,设计、制作、成品;交易过程发生的信息成本。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一般交易活动的信息成本。
——例如,信息产品流通、律师服务、市场监控;——二是专指信息产品投入市场进行交易的信息成本。
——例如,广告投入、营销管理、竞争对手;信息成本的特征,从信息作为投入要素的角度:(肯尼思·阿罗的观点)①行为主体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投入。
例如,所学专业、关系资源②信息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资本成本(不可逆投资)如,硬件投入、技术投入③不同领域的信息成本是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