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改革研究摘要:笔者从事初中科学学科教学工作多年,认为传统模式下以讲授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本来生动有趣的科学学科教育失去生机和活力,基于此结合笔者在日常教育中的实践和经历,通过开展课堂讲授和趣味实验的方式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作用,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生;激发;互动;主体性1 传统模式下初中科学学科教学方法的局限性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以往初中科学学科的讲授模式和学生的知识接受效果,传统模式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师通常采用的讲授法进行课堂授课,虽然教师认真的按照预定教案进行授课,但笔者认为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完成课堂的知识讲授,而很少注意到学生是否愿意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没有参与课堂,学生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能做到仅仅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竖着耳朵挺好,做好笔记”。
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而言的一种硬性灌输的过程,所以学生在学习初中科学学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没有把学习作为一种兴趣和爱好来进行,不能理解初中科学课本中的有趣的知识点,只是像应付一样完成课堂笔记,完成课后作业,如果问学生到底从初中科学的课堂中学习到什么知识,学生很可能回答不出来。
因为这种方式不能通过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来发现学习过程中的兴奋点,学习缺乏主动精神,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强制灌输的知识。
而且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由于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多,而且思路越来越开阔,这种情况下,仍然把学生作为一种被动的学习机器,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其实已经是一种时过境迁的方法了,学生由于被动的接受成为习惯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打击是非常严重的,学生在根本上排斥学习,因此通过这种方式在目前看来不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 教改模式下新出现的两种教学思路及分析关于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时下教育界最热门的谈论问题,而且教育主管部门也强令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活跃课堂讲授气氛,纵观各种教学手段实施之后,我们课堂教学的确发生了一些改变,下面我就新出现的教育方法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2.1 “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问题正是因为之前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较多的采用了讲授类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教学形式僵化死板,课堂气氛的压抑郁闷,最终的结果导致学生最终失去学习兴趣。
新一轮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展开,从专家讲座到学术杂志乃至权威的教育机构,大家都在讨论、研究甚至实践,以实际行动迎接教育改革,部分教师逐步尝试采取的是启发式教学的模式,通过提问来刺激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这种模式再后来的逐渐发展中逐渐演变成课上提问的一种变形,如果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简单到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不具有启发性,如果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那么,再多的课堂提问都将成为一种课堂作秀,不能使学生获得学习乐趣,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去的。
真正的启发式教学是在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之中的前提下,积极提出问题,这不断能过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答案的思考,这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局面。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够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教师在少数,大多只是流于形式。
2.2 “双基”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让我们讨论一下目前流行的“双基”教学模式,“双基”教学模式中突出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授,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只有教会学生基础知识,才能令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领域内的其他知识。
但在目前实际教学实践中,实际得到的教学效果并不如设想的那样,一味强调掌握基础知识,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实践中忽略对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开发,就会是课堂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学生应该掌握的实际使用的能力形成一种割裂,笔者认为只有将基础知识作为触媒,以此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基础知识向外延伸,进而激发学生在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不是“被学习”。
3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关于切实发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积极构建高效学习课堂,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提出仅供参考。
3.1发挥理实一体化一体化教学,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而言,其实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初中科学课程设置没有任何问题,无论是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还是学科的趣味性,目前的初中科学比较以前的版本,已经进步多了,而目前学生的学习气氛不高,主动性不强,笔者认为还是被沉重的升学压力所致,关于这点笔者没有办法解决,这是大趋势,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明显的感觉的通过初中科学的趣味学习给学生日常学习减压,通过科学有趣的小实验和课堂问题的巧妙设置,在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的间隙,安排穿插初中科学的学习,通过有趣的小实验,通过日常生活经历的科学解释,在无意中打开了学生学习初中科学的兴趣和兴奋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此类方法,明显感觉到学生在初中科学的实验课程中的氛围和主动性要高于日常的其他课程的学习,这是笔者欣慰的地方,也是为我们的学生悲哀的地方,我们的学生不是不聪明,不是不勤奋,而是被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庸师的错误教导导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是我们思考的地方。
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笔者认为其实没有那么的复杂,其实只要将我们课堂要讲授的内容结合课本的科学实验和野外观察进行一个比较好的融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穿插实验和感受,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科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我觉得这就是作为教师的责任所在,我们交给学生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到学生能运用的时候就已经过时了,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的动力,才能让学生永续的开展学习,这是最重要的。
3.2通过课后实践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掘学生学习自主性思维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结合笔者长期的初中科学代课经验认为其实初中科学课程是学生最好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范例,本文以初中化学为例,讲述一个实验案例,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历史上首先发明炸药的国家,说到炸药学生们肯定都很感兴趣,尤其是平时不爱学习的男学生,但很多学生可能私下里面做过实验,按照传统的比例将硫磺、硝酸钾和木炭按照1:2:3的比例混合然后点燃,但这种化学反应并没有带来实际意义上的剧烈反应,学生很迷茫,根据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在既不违反国家政策层面,同时还让学生学到这方面的知识,笔者就结合了日常的教学心得,设计了一个小木炭跳舞的化学小游戏,通过在试管底部加4-5克硝酸钾,然后使用酒精灯加热片刻后,在试管里面加入少些木炭屑,这时候就会发现慢慢加热后的硝酸钾和木炭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木炭屑在硫酸钾上面上下翻腾,像小木炭跳舞一样,学生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就明白化学反应的组成有否其实是和化学条件有着重要的关系的,因此就慢慢增加了对这些条件和知识点的探究兴趣。
还有就是在教授化学物品理论上的名称和属性时,并且通过和实践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其在现实生活是怎么存在的,是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的,这样的话,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就不仅仅是学习了,而是和生活相融合,其实这种方式的开发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到了上大学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未来以什么为职业,其实初中阶段通过初中科学的引导和培养,很多有潜力的学生能过通过实践和实验对初中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学生以后的职业认知很重要,学生知道我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才会下功夫去学习,才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下功夫钻研,这很重要的,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最重要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这个感兴趣才会下功夫把这门课程学好。
3.3教师通过巧妙准备课堂内容,梳理好课堂内容减轻学生学习难度引导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是是目前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因为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生掌握好实践的前提是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掌握,也就是说理实一体化,理论是基础,实践是辅助,因此采取何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是教师思考的重点内容,既然前面所说的讲授法效率低下,按照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模式,笔者建议,按照国外成熟的授课模式的经验,建议教师在上课前和学生做好充分沟通,下节课我们准备上什么内容,大概的知识点是什么,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是什么,需要学生在课下准备什么资料,然后明确一个准备的标准,这在以前的教育模式下叫做预习,也就是带着问题进行预先学习,提前预知重点和难点,但目前我们认为预习教学的重点应该改变一下,让老师和学生在地位平等的条件下,通过协商和沟通,拉近距离同时可以使用现在快捷高效的网络手段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提前准备本次教授的基本知识体系,对其有一个基本了解,以此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能够引起共鸣和反馈,让学生的主动性能够得到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距离的拉近增加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而教师在授课之前,亦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提问的可能性,就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在“质疑、答问、讨论”的过程中得以激发。
优秀的教师,不会惧怕学生在课上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相反,他们会将这些问题当成激发学生兴趣的跳板,通过再次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通过对学生独创性见解的表扬,从而使整个教学气氛高潮迭起。
3.4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通过“以情促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通过现代生理解剖学我们能够了解到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过程中大脑兴奋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学生大脑自然兴奋持续20 分钟左右,便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转移。
这就要求我们掌握这个规律,适时给予必要的调节引导,使思维重新集中活跃,达到思维的最佳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以情促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绝佳手段,在讲授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展示的同学上课的热情极高,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争取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设置部分悬念,发挥青少年对于悬疑情节的好奇心和探究力,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语总而言之,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创设和谐和愉悦的课堂氛围是不可或缺的,好的老师会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以自身丰富的情感启发学生,以真诚的心激励学生,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1、缪建新.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