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影响

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近代史的推动作用前言:众所周知,在人类的历史上发生了三次重要的工业革命,它们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前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近代史的推动作用。

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同时,两次工业革命在很多方面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和内燃机为标志;前者局限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胎于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钢铁、汽车、化工等;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人类历史上爆发了以蒸汽机的广泛应为主要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

它首先发生在英国,接着扩展到西欧和北美的一些国家,例如:法国、美国和德国等。

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到19世纪中期为法、美两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时间,这样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就基本上完成。

它作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取得了统治地位。

机器的发明和蒸汽动力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显示了巨大的作用。

如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1770年,煤产量为260万吨,到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的1836年,煤产量为3000多万吨,60多年间增加了10倍半。

正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垮。

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二、引起了社会的变革,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工业革命期间,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它广泛地排挤了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从而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对立的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

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

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

因此,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展开斗争,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工人运动逐渐兴起,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出现就开始了。

三、工业革命还改变了人口的流动方向,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由于工厂系统取代了分散在家庭加工的制度,使大批的人由乡村涌向新兴的工业城市,这样城市人口激增,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取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使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可忍受、较合意。

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因而,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年,它们已包括41,500万人口即人学的五分之一。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社会变化,因为居住城市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民生活在城市里。

四、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式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形成了近代意识工业革命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使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大幅度提高,日益取代旧技术,使先进的技术由工业革命发生地传播到那些偏僻的国家和地区。

它又是一场近代化运动,它使人们逐渐形成了近代意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如: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时间意识、风险意识、变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

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城市生活和快捷交通等等。

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又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从而推动历史的进步。

五、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不可分割的整体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在使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的同时引起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火车以及汽车、飞机先后发明,使人际关系、国际交往日趋密切,这种变化更加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有助于国际间的人口流动和资本流通并为未来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扩大了分工的规模,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扩大了新兴工业世界的范围,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变化与发展,由此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并为最终形成世界经济打下了基础。

首先,由濒临大西洋的英国开始的这场技术革新,冲破种种阻力,打破国界、洲界,越过大西洋向欧、美和亚洲扩展。

工业革命深入和扩展的过程,就是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不断传播发展的过程。

1825年英国解除关于机器输出的禁令后,大批机器和先进技术被引进法、德、美、俄等国,推动了这些国家工业革命的全面开展,同时也刺激了英国的机器制造业。

其次,英国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的扩展,进一步强化了国际分工。

例如:美国南方生产的大量优质棉花是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后盾。

该地区又成为英国工业品的广阔销售市场,美国棉花与英国工业品的相互流通,成为两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两地经济休戚相关。

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的人口和资金流通。

外国移民大量涌入美国,不仅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而且带来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技术,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重要人力资源。

其三,到19世纪中叶,英国凭借它先进的生产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交通运输和占有广大的殖民地而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工厂",这意味着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和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久,即19世纪70年代又爆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以电力、石油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

它不像第一次工业革命那样首先发生在一个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然后推向全世界,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同样,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垄断组织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企业竞争,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或者凭借专利等经济制度保护,产生垄断组织。

1、第二次革命使垄断经济逐渐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基石,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体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首先,垄断是在竞争中形成的。

在竞争中获胜的必然是设备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的企业。

设备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的企业发展成为垄断组织,这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其次,垄断是新兴工业部门生产的需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工业、化工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部门,都需要巨型设备、巨额投资,进行大规模生产,垄断组织在这些部门发展的程度较高。

2、一定程度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

垄断组织出现,企业的扩大,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管理作为科学诞生,垄断组织内企业经营管理得到改善,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

垄断组织有条件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信息网络,从而使其能更快取得新的成果,并加快新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步伐。

国际垄断组织的形成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弊端,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保护了生产力。

垄断组织的产生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扣动之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整适应了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二、促使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的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带来各国民众社会生活新变化的同时,也影响到全球人类共同体的面貌,其中之一便是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成为将局部性的国际交流推进到全球性的沟通,将分散的、局部性的世界变成互动的、联成一体的整体性世界的根本动力。

19世纪最后30年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的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世界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两倍以上。

187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了3倍多。

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获得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间的联系更趋密切。

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金融资本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

相应地,资本主义列强加快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步伐,直至最后将世界瓜分完毕。

此时,国际分工达到"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离与对立的完成阶段,形成日渐明朗的分工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和日本诸国。

于是,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且形成"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总而言之,两次工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为人类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推动了世界特别是近代世界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