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篇一:高三《文化生活》第3课学案】《文化生活》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教学案【考点解读】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文化的多样性的内涵: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也都是通过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2)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能深切感受。
②a、庆祝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就决定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也属于整个世界。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所以,文化既是的又是的。
(3)在文化交流中,要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才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尊重文化多样性(1)文化具有多样性原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文化是民族的)(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怎样理解文化是世界的?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就决定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3)怎样对待文化多样性?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要求:a、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b、必须遵循睦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1)小到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经济、政治、文化活动(2)重要途径:商业贸易、、教育(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5、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口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2)大众传媒: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类型: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特点: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手段。
能够最大程度的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1)有利于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也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与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需要;是展示中国人民良好精神风貌和改革开放成果的需要;是增加国家“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促进与各国展开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合作的需要。
【易错易混点】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10、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11、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课堂练习】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a.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
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3.2014年8月在南京举办的夏季青奥会,借助互联网技术使青奥圣火先后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不仅让无数人圆了“火炬手”的梦,也让青奥会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
这说明()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4.“微电影”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依靠微博、视频网站和手机等新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观众。
这意味着()a.文化产业提高国家软实力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5、随着经济的发展,微博作为一种便捷的宣传工具和即时通信工具,被人们广泛运用,微政务、微公益、微商业、微社交、微监督等应运而生。
这些“水滴石穿”的力量,已经或正在改变着网络话语环境甚至我们的社会生活环境。
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30多年来,我国广告产业经营额年均递增30%左右,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
2013 年中国广告经营额超过5000亿元,其中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告经营额同比下降,网络广告经营额达到638亿多元,同比增长45.85%。
这说明()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新的传媒出现会逐步替代旧的传媒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现代信息技术决定文化发展方向7.一个拜年的手势,寄托了千百年来中国人之间浓浓的牵挂和祝福。
这体现了()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②民族节日是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④传统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8.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国的传统节日,但庆祝节日的习俗各有差异。
由此可见(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庆祝传统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④传统习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9.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各国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③④ c.②④ d.①④10.江苏省徐州窑湾古镇,是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
该镇有1300多年历史,“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鼎盛时期有古建筑一万多间,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
但由于人为破坏,千年古镇遗存缺失,致使大运河申遗成功而徐州无缘运河遗产名录。
这启示我们()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要处理好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③保护传统文化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④保护文化遗产目的在于发挥其经济价值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 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这体现了()a. 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b.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c. 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d.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12.2008年10月,第31届世界戏剧节在南京举行,来自五大洲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个剧目登台亮相,赢得了广泛好评。
这表明()a.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都可以为我所用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13.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
这表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14.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这表明()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15.在中外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已成为各国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园地。
建立孔子学院()a.有利于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别与冲突b.有利于各国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c.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d.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互信与理解16.我们在说“幽默”、“基因”、“沙发”的时候,会想到它们来自英语吗?总以为这就是中文,其实它们落地融化到汉语中了。
同样,老外在说“dimsum(点心)”、“kungfu(功夫)”、“gelivable(给力)”时,他们也用习惯了,不会发问来自何方。
这主要表明( )a.文化在交流、借鉴的过程中发展 b.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强c.文化创新过程必须体现时代精神 d.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17.2014年10月2日至10日,来自全省68所中学的77名中学生在俄罗斯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异国时光。
他们表演的《茉莉芬芳》《紫竹调》等节目,处处透着浓郁的“中国风”。
江苏中学生“文化使者”在俄罗斯的文化交流()a. 表明教育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 体现了我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c. 有利于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我国文化创新d.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8.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要搭建两个平台:一是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搭建国际平台,二是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
这两个平台的搭建()a.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b.促进了各民族文化融合,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c.延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能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d.增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19.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对“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世界遗产,并获得了成功。
跨国申遗成功说明()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②丝绸之路是中哈吉三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中哈吉三国存在着共同的国家利益和文化发展目标④不同文明的交流合作能有效推动国家间的经济发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许多中国民间器物——首饰、绣品、木雕、瓷器上,都可以看到吉祥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