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策略(zxls_20190309112443)
初三历史中考复习策略(zxls_20190309112443)
(3.12—3.18) (3.19—3.25) (3.30—4.8)
(4.9—4.15) (4.16—4.22) (4.23—4.29) (5.4—5.13) (5.14—5.20) (5.21—5.27) (5.28—6.3) (6.4—6.10)
复习世界史上册17—21课 复习世界史下册1、2、7、8、9课 复习世界史下册10——19课、八上列强的侵略
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
宋昌利
2018.3.23
一、研究中考考纲
《初三教师共做共研中考试题》
重要考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
京大屠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经济全球化影响
常考考点:《马关条约》、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五四运动、 魏源和严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美、中日建 交、文化巨人但丁与达· 芬奇、“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 第三层:学科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
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 的考查,要把握两个字“思”、“广”: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 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 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几个?广,就是广泛涉猎学科相关内容:除了 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 4.“创新性” “四翼” : 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 第四层:核心价值。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 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 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 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
应用
总结反思
能力
基础 清单 落实完善
理解 记忆 吃透教材 熟记考点
求牢 求准
二轮复习:关键在整合(整合形成体系)
知识专题 确定专题 题型专题 依据考纲,提炼核心要点 构建专题 参照中考,匹配典型例题 讲练结合,详略得当 总结规律、形成技巧
专题对应训练 强化专题
错题反复训练
三轮复习:关键在细节(细节夯实基础)
家国情怀)的渗透,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包括对历史原因、
历史意义、历史材料的归纳、概括、处理能力,也包括一定 的审题能力、组织答案和正确作答的能力,注意答题针对性、 准确性、规范性,提高答题技巧。
三个主阵地
(一)集智备课
总体要求 备考纲、备教材、备教法、 备学法、备教案、备课件。 集智备课 三个一研 一周一研、一课一研、一题一研。
负责人
复习八上近代化的探索、中共成立、抗战、内战
政权的巩固与发展 古代史 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 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
王倩
廖远华 宋昌利 陈诗能 王倩 廖远华 宋昌利
热点上课-- 命题
集智备课--高效课堂--双向细目表命题
中考考什么?怎么考?教什么?如何教?
(二)三个主阵地
1.不忘初心——静悟考纲 回归教材
2.那些年我们挖过的“坑”——初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总结
3.从优秀到卓越——提升历史学语言描述的精准度
4.考前大扫荡——寻找知识盲区
5.厉害了我的哥!——热点大揭秘
6.历史考试没什么,就做两道题!——应试技巧指导
教学进度一览表
教学时间
(3.5—3.11)
教学内容
复习世界史上册12—15课
做一题,会一道题 做一题,会一类题 做一题,会出一题
提升能力 201 整理改错 7 201 高效讲评 3 200 精选周练 3 199 精研考题 6
三个主阵地
(三)命题---有的放矢,精选精练
基础题滚动练
常错题反复练 重点题变式练 拔高题适度练
命题 依据双向细目表 周练 月考 专题训练
训练
四、其他策略
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2.“综合性” 关重要的能力。
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体四层 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 “四层” : 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 3.“ 应用性” 四翼 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个主阵地
(一)集智备课
1.一周一研
(1)研究课例(听课、评课) (2)研究教学内容 (3)研究教学进度
三个主阵地
(一)集智备课
做到“六统一” 2.一课一研 • 统一进度; ( •1)研究考纲、考点、中考真题 统一教学目标(标高); •2)研究重点、难点 统一重难点; ( • 统一每一节课共性内容(学科核 (3)研究教法、学法 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思维、 核心品质); (4)研究上课课件 • 统一作业(导学案练习题和课后 题单); (5)研究一周周练 •命题、做题、修改、审题、印刷 统一单元检测试题(周练)。 ) (
中考考什么?怎么考?教什么?如何教?
以《课标》为参照,以《考纲》为依据,以教材为根
本,从最低要求做起,对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加以整理、罗
列、深化,复习时不要把知识点完全孤立起来,重点知识也 要让学生形成一个面,一条线,一个框架;要交给学生必要 的记忆历史、理解历史的方式方法。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加 强对学科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重点知识 自主复习 合作探究
中考链接
主题启示
专题复习——“四两拨千斤”
梳理线索,宏观引领
成体系
复 习 课
自主复习,夯实重点
抓落实
重升华 求提升
合作探讨,重在启示
精点检测,巩固拓展
三个主阵地
(二) 上课---高效课堂
讲评课
第一层次:讲答案、讲解题、讲知识 第二层次:讲方法、讲规范、讲拓展 第三层次:讲规律、讲立意、讲思想
关注高考考向
高考评价体系
怎么考
第一层: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 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高考尽管 “一体” : 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 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 1.“基础性” 60%的基础题。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 明确体现,检验的方法,就是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都能熟练解答。 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 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 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 第二层: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 的问题。 高考再怎么重要,它也是教育的一环,都 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
复习八上近代化的探索、中共成立、抗战、内战 政权的巩固与发展 古代史 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 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 热点问题
专项训练计划
教学内容
复习世界史上册12—15课 复习世界史上册17—21课 复习世界史下册1、2、7、8、9课 复习世界史下册10——19课、八上列强的侵略 王倩 廖远华 宋昌利 陈诗能
考后锦囊(君念三遍,大彻大悟 ) 1.学生自主管理: 建立各班历史学科带头人负责制 考前锦囊(君念三遍,如有神助) (带头人须有一定威信、成绩优异),定时培训各 滔滔江水滚滚流,考过不要放心头。 中考就中考,没啥大不了。有点小紧张,考得更加好 ! 班历史学科带头人,负责班级历史复习状态的监督、 考完一科丢一科。一心复习下一科。 问题反馈等,形成模范引领作用。 难就大家难,但我不怕难。 考完忙着对答案,错了心慌又意乱。 易就大家易,但我不大意。 2.借助外力: 4月初邀请专家(县教研室、二中教研 明知错了不能改,浪费时间很明显。 慢做会,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 组长)到二外视导,听课、评课,为我组老师作中 笨蛋!还愣着干什么?! 考复习指导性讲座,明确中考导向; 舍弃全不会,只求作答都做对。 要事第一,快找资料,立即复习下一科! 不会也要得两分,多得一分是一分 ! 3.研究热点: 5月全组进行关于“提高中考复习效率” 和“中考解题技巧培训”及“中考热点”的专题研讨。 只是中考,做题而已! 雄起!
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 ,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功能和政治使命。
2017年泸州市中考命题原则和指导思想
2017年泸州市中考能力要求
中高考考试试题上的对接
1.试题题型的一致性: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2.问题定向上的趋同性:依据材料……;结合
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3.重视对所给材料的解读和信息提炼 4.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主题立意、方法 立意的转变 5.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应试心理 6.高中教师参与命制中考试题 7.高考试题中考化 要求基本一 致,差别在于 材料选择的难 易度、问题设 计难度、答案 组织程度、语 言逻辑要求等。
三个主阵地
(二) 上课---高效课堂
敬畏课堂,决胜课堂
统一上课要求:没有准备充分的课不讲;可讲可不讲的内 容不讲;多数听得懂的内容不讲;讲了以后也听不懂的内 容不讲。 统一上课模式:主题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讲评课。
主题复习——“六脉神剑”
明确考点
明方向 抓重点 抓落实 求突破 抓运用 重升华
复 习 课
4.轻松迎考: 6月进行应试技巧指导、中考七天乐。
恳请批评指正
谢谢!
巨变:社会性质的变化
根源 资本主义的萌 芽与发展 思想条件 经济条件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
高中历史新课标新鲜出炉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明确写进新课标
•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 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的灵魂,是诸素养 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 本质的体现,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 特征;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途径;历史 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 家国情怀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旨在通过 诸素养的培育,达致立德树人的要求。 • ——引自2017年8月高中历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