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美—感知美—寻找美
情感与态度: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欣赏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以及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征突出这个特点的.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 明确说明顺序.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类型:讲读课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方面: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到哪些地方去游览过?(学生各抒己见)我想对喜欢旅游的同学说:有个地方千万别错过,因为人们给它“天堂”的美称,这个地方是哪里呢?——苏州园林!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来欣赏一下它的“美”吧。
(板书课题、作者)
(多媒体出示苏州园林图片,让学生欣赏并简要谈谈对它的第一印象。
)
二、常识简介
1、简介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它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
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它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于一身,现存的园林约有二百处,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拙政园、沧浪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2、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
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收在《叶圣陶集》里。
三、检查预习
1、注音
轩榭()池沼()对称()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斟酌()阑干()
2、解释词语
嶙峋:枯瘦的样子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恰当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四、整体感知
(一).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1-2段,思考下列问题:
(要求:听读时注意把握语气、语调、语速和重音)
1、为什么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明确:“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指苏州园林具有代表性、指导价值,突出它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试在第2自然段中找一个比喻句来形容它的美。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二).学生自读课文剩下的部分,思考:
1、为了说明这幅美丽的“图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的?
请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出各部分的美。
2、每一方面是怎么体现出“美”的特点的? 找出相应的句子读出来.(板书时教师引导学
生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各部分的美)
明确: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注意角落的布置美(7段)
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
注意色彩的搭配美(9段)
五、合作探究
1. 本文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明确)
明确:第1段:点明对苏州园林的总的印象: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第2段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
第3-9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是第2段的分说
第10段:以“不止以上这些”来结束全文,余味无穷。
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的?
明确:从全文看,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六、挑战自我——我来做导游
(多媒体出示几幅苏州园林景观图)
在所展示的幻灯片或课文中任选一处景点以导游的口吻向同学们介绍
(提示:注意介绍的条理,注意介绍的方法,用上重要的词语)
七、教师小结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之美,充分显示出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它是我国园林艺术中一枝独秀的奇葩,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应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园林瑰宝而感到骄傲、自豪!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写一段说明性的片段(300字左右),介绍自己家乡的某处名胜古迹。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