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害急救常识

伤害急救常识


图4-5胸外按压
伤害急救常识 1.2 心肺复苏术
图4-6仰头抬颏法
(4)连续15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5)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①开放气道。开放气道分为仰头抬颏法和托颌法。 ·仰头抬颏法。急救者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另 一只手握住其颏部使头尽量后仰,保持气道开放状态, 如图4-6所示。
伤害急救常识 1.2 心肺复苏术
伤害急救常识
伤害急救常识 1.1 复原卧位
当患者意识不清,但有呼吸、脉搏,而 脊椎又没有受伤时,应将他摆放成复原卧位, 如图4-4所示。这个姿势可防止患者舌头后 坠而阻塞呼吸道,同时方便口腔内的分泌物 或呕吐物从口腔流出,降低气道阻塞或吸入 异物的危险。
图4-4复原卧位
伤害急救常识 1.1 复原卧位
伤害急救常识 1.2 心肺复苏术
(6)两人以上同时协助做心肺复苏时,应每隔2 min交替进行,以免 按压者疲劳导致按压质量和频率降低。轮换时要求动作快,尽量减少中断按 压时间。
(7)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接手急救。 3. 小儿心肺复苏术 儿童根据年龄段可划分为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1岁以内的婴儿和1~8岁 的小儿。在解剖学特点上,小儿的解剖生理结构与成人相比有较大差异,因 此急救者在进行心肺复苏时需要了解和掌握这些差异特点,并针对不同年龄 的儿童采用不同的复苏手法。8岁以上儿童心肺复苏程序及方法基本同成人。
2. 心肺复苏的步骤 心肺复苏的步骤如下: (1)观察现场是否安全,确保实施救援时不会受到危害。如果有危险因素则要及 时躲避或脱离危险,否则不能接触、移动患者。 (2)确认现场安全后,轻拍患者的肩膀并大声呼喊“你还好吗?”“先生/女士, 听得到吗?”检查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有意识。观察时间为5~10 s,可以通过观察 患者有无胸腹起伏来判断。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者没有正常呼吸(只有喘息),安检 人员指定一名同事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立刻采取心脏复苏术。
1. 复原卧位的操作方法 (1)救助者跪在患者胸旁,放平其双腿,将患者靠近自己的上臂向外横放,手肘呈直角弯曲, 手掌向上。 (2)将患者另一只手臂横放于胸前,手背贴在对面的脸颊侧。 (3)将患者远离救助者一侧的腿抬起,提高其膝盖直至脚掌平放在地面。然后一只手握着患者 离救助者较远侧的前臂,另一只手抓着患者同侧的大腿外侧,然后向自身方向拉动,使患者侧卧。 (4)调整患者头部位置,保持气道畅通,如果需要,可调整垫在脸颊下的手,以保持头部后仰。 (5)将患者上方腿的髋关节和膝关节部位摆成直角,以防止身体前倾。若患者肢体受伤不可屈 曲,可用卷起的毛毯或其他支撑物放在伤者胸前,支撑身体。
伤害急救常识 1.2 心肺复苏术
(3)胸外按压。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或用胸外 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急救者可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 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即双乳头 之间、胸骨下半部,将另一只手置于其上,两手手指交 叉且不接触患者胸壁。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 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分钟,下压深度为 5 cm而不超过6 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 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 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具体操作如图4-5所示。
伤害急救常识 1.2 心肺复苏术
小儿心肺复苏的步骤如下: (1)观察现场安全。同成人心肺复苏的步骤。 (2)确认现场安全后,对1岁以上小儿可触其颈动脉搏动。 (3)胸外按压。小儿胸外按压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单掌环抱按压法。该方法适用于新生儿,急救者一手四指置于患儿后背,拇指置于前胸两乳 头连线下方,向后背方向按压。 ②双手环抱按压法。该方法适用于新生儿和婴儿。急救者用双手围绕患儿胸部,双手拇指并列 或重叠于前胸,其余两手手指置于患儿后背,向相对方向按压。 ③平卧位双指按压法。该方法适用于婴儿,急救者一只手置于患儿后背,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 置于两乳头连线下方,向后背方向按压。 ④单掌按压法。该方法适用于1~8岁的小儿,急救者仅用一只手掌按压,方法同双掌按压法。
②人工呼吸。急救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 深吸一口气,张开口以封闭患者的嘴周围,向患者口内吹 气,吹气量在1 000 mL左右,所有人工呼吸(见图4-8) 均应该持续吹气1 s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入并使 胸廓起伏;过度通气(多次吹气或吹入气量过大)可能有 害,应避免。直到患者胸廓抬起才可停止吹气,松开贴紧 患者的嘴,并放松捏住患者鼻孔的手,将脸转向一旁,用 耳听有无气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鲜空气为第二次吹气做 准备。当患者呼气完毕,即开始下一次同样的吹气。
伤害急救常识 1.1 复原卧位
2. 复原卧位的注意事项 (1)患者上面的手臂不要压着下面手臂的动 脉,以免妨碍血液循环。 (2)如果患者脊椎受伤,现场没有足够人手, 或救助者自觉训练不足,非必要时切勿移动患者。
伤害急救常识 1.2 心肺复苏术
一旦发生心搏骤停,如得不到及时的抢救复苏,4~6 min后会造成患者脑 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部分城市 轨道交通车站还配有除颤器(AED),如上海地铁部分车站配备了体外除颤器, 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心肺复苏术使用。
·托颌法。托颌法(见图4-7)在怀疑患者颈椎 有损伤时使用。患者平躺,急救者位于患者头侧, 两手拇指置于患者口角旁,其余四指托住患者下 颌部位,在保证头部和颈部固定的前提下,用力 将患者下颌向上抬起,使下齿高于上齿,但要避 免搬动患者颈部。人工呼吸
1. 心搏骤停的识别 心搏骤停的识别一般并不困难,最可靠且出现较早的现象是患者意识突然 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轻拍其肩膀并大声呼喊以判断意识是否存在,食 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或观察其呼吸是否规律。如果以上体征均 不存在,就可得出心搏骤停的结论,并应该立即实施初步急救和复苏。
伤害急救常识 1.2 心肺复苏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