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挥网络优势使学生乐学语文(部分内容)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小学程月摘要[摘要]活泼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语文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语文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语文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别人的想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资源兴趣拼音识字导言小学低年段是一个人学习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质量的好坏,对孩子的一生有着无法估量的影响。
从年龄特点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存在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学习起来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极易被感兴趣的,特别是对一些直观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新颖、色彩鲜艳的物体所吸引。
由于他们的注意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旧式传统的课文挂图、制作简单的投影片、单纯的听课文录音已吸引不了学生。
而网络作为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以拥有海量信息、资源共享、友好的界面、交互的便利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
这也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等,它以其形、声、光、色、意相统一的优势,创造了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为学习者,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提供了充满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人文性、工具性的广阔而自由的学习空间。
可见,兴趣对低年级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的感知材料丰富。
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下面,我将以小学语文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拼音和识字的教学经验为例,谈谈我对发挥网络优势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好语文的一些体会。
一、拼音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教学是这样要求的:“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拼音教学与识字、阅读教学在现行教材编排上是相对独立的,一年级新生一进校门,就要用整整6周的时间来学习汉语拼音,这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我们传统的拼音教学,教师既教得累,学生也学得很苦。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的语言能力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在这一关键时期对儿童神经系统中的语言器官适当地加强刺激,就能更大程度地开发出学生的潜能。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由于学生的知觉存在着不随意性、片面性、不稳定性等特点,所以在拼音教学中如何调动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显得更为重要。
(一)、设计动画情境,营造愉悦氛围人教版教材在拼音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集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于一体。
每一课都有一个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图,指导学生观察、说话、激情,引出学习的内容。
但是由于画面是静止的,刺激的强度还不能足以让学生进入情境,不能足够地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
我在教学中,把情境图制作成为POWERPOINT动画。
如“i、u、ü”一课的情境动画是这样设计的:随着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展现一幅夏日小河的画面,清清的河水,绿绿的水草,一只小蚂蚁在岸边要过河,可是它不会游泳,非常着急,该怎么办呢?一只乌龟游了过来,把小蚂蚁背过河去。
一条鱼儿看见了,连连夸奖。
如此,那么生动的画面、那么动听的音乐、那么可爱的形象,那充满人文的内容,学生一看,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出来,此时学生已经不需要教师过多地去组织教学,只需稍稍点拨,一首有趣的儿歌便脱口而出。
学生喜欢哪个形象就用鼠标点击一下,这样与蚂蚁的“蚁”、乌龟的“乌”、鱼儿的“鱼”谐音形似的“i”、“u”、“ü”便从画面上跳了出来,画外音:“你想学会我吗?”、“你想和我做朋友吗?”等鼓励的语言,此时此刻,学生欢呼雀跃,学意盎然。
另外,我还制作了“比尾巴”“影子”等情境动画。
从动画设计的创意来看,画面要鲜艳美观,动作要精心设计,注意对象与背景形成反差,声音与音乐形成对比。
这样,通过动画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无意注意就很容易地被唤醒,觉得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于是每天都期待着语文课的到来。
(二)、运用动画演示,揭示拼读规律拼音教学中,准确拼读是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字母读音与表音的图片结合起来,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迁移,如“p”的发音与“泼水”的“泼”联系起来,我们还要开发更有效的手段来突破拼读教学的难点。
1、口腔动画,辅助发音在拼音教学中,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声母中的鼻音与边音、平舌音与翘舌音,韵母中的前鼻音与后鼻音,一直是教学的难点。
我根据它们的发音规律,利用互联网的功能,找到了口腔的纵剖面的发音动画。
学生在观察、模仿的基础上,通过动画的演示,找准发音的位置与感觉,通过练习、矫正,学生很容易地掌握发音的要领,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2、动画演示,教学拼读学生在学习拼读时要掌握声母与韵母相拼、三拼音的拼读方法与技巧。
在教学声母与韵母拼读时,我找到了网上一位老师设计的“小猴推字母”的动画,动画形象地说明了推声母的速度要快,推韵母的速度要慢,然后揭示“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拼读规则。
在学习中学生将动画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通过练习、内化形成熟练的技能。
(三)、运用课件演示,促进书写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书写明确地指出:“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非常重要,为以后汉字的书写打下基础。
在拼音书写教学中,我把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和教师的示范作用紧紧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轻松而扎实、活泼而有趣。
1、用课件帮助认清字型人教版教材在拼音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注意了直观性,将字母与音近形似的事物放在一起,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能掌握字母的形状特征。
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将图片和字母通过课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如在教学“i”时,一只可爱的蚂蚁爬了出来,然后立了起来,画外音:“小朋友,你看我长得多么像‘i’呀!”接着画面上出现了字母i,画外音:“小朋友,请你把i和我放在一起比一比,看我们哪儿长得一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用鼠标将i拖拽到蚂蚁上,一比较就很容易地记住了字母的外形,并深深地储存在头脑中。
这种教学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它不是强迫学生去观察、比较,而是让学生自愿地主动地去参与、去玩耍、去观察、去比较、去认识。
2、用课件帮助明确位置学生在学写字母时,要先认识四线格。
传统教学是将四线格画在黑板上,教师告诉学生,而网络教学就改变了这种方式,采用“自我介绍”式地出示:画面上走出长着四肢的四线格,开始向学生介绍自己:“小朋友,想认识我吗?我的名字叫四线格。
”上格区域闪动几下,“这是我的‘头’——上格。
”中格闪动几下,“这是我的‘腰’——中格。
”下格闪动几下,“这是我的‘腿’——下格。
”“小朋友,认识我很重要,写字母要看清,写错位置会闹笑话的。
”在字母书写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鼠标把字母往四线格里拖一拖、放一放、比一比,找到字母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位置。
这样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不着教师过多地讲解和强调了,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比传统教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3、用课件帮助记住笔顺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掌握字母书写的正确笔顺非常重要,不但顺应了字母书写的规律,而且为以后书写汉字奠定了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找到运笔流畅的感觉。
在字母书写教学中,我先通过动画的演示,画外音:“小朋友,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写得好!”学生看清了字母书写的笔顺,并熟记于心,再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感受运笔的规律与特点,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
(四)、运用游戏形式,巩固拼音教学知识的巩固既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基础,又是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
对于巩固汉语拼音的教学,过去我们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各种练习,如多读、多写、多练,学生虽然一定程度上形成拼读的技能,但是枯燥乏味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基于这些认识,我在汉语拼音的巩固教学中,充分利用儿童喜欢游戏的心理,设计制作游戏形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这样既能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1、连线游戏在声母学完后,安排了这样的巩固练习,按声母表顺序连线。
传统教学是让学生读一读,连一连,学生连错了再纠正,教师教起来费力费时,学生学起来没有趣味。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具有很强交互性的游戏,画面上出现一只小熊的身体骨架的支点,每个支点上各有一个声母,画外音:“小朋友,你想和我成为好朋友吗?请你连一连,让我变成一头活蹦乱跳的小熊吧!”学生便用鼠标连线,连对了一次,画外音:“你真棒!接着做!”如果学生连错了,画外音:“别灰心,再想一想!”当整个小熊都顺利地连完后,这只小熊便活了,动了,仰仰头,招招手,高兴地大叫一声:“你真了不起!我们是好朋友啦!”通过媒体的鼓励激发,让学生自己去玩,自己去学,自己去练,根本用不着教师去罗罗嗦嗦地讲解了。
2、拖拽游戏拼音教学中还有这样的练习:一组拼音词与之相对应的拼读情境图,把拼读练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
如“y w”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拼读情境图,初夏,一个乡村的池塘里,一只鸭子在嬉戏,一只青蛙坐在荷叶上唱歌,几条鱼儿在快乐地游泳,池塘边的大树上有一窝小鸟在嗷嗷待哺,远处一间民屋在冒着炊烟……把与“窝”、“屋”、“鸭”、“鱼”、“蛙”相对应的“wō”“wū”“y┓yú”“wā”联系起来。
我把这个美丽生动的画面补充了一个画外音:“多么可爱的夏天啊!小朋友,你能把这个动画里都有些什么说出来吗?”“再看看我的下面有几个音节,你读一读,能把它拖放到图上正确的位置上吗?”学生自己说一说、读一读、拖一拖,拖对了媒体便表扬:“你真棒!”拖错了便鼓励:“再读一读,想一想!”。
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幼小的自尊心,又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3、射击游戏教材中在每一课都编排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音节表,把常用的音节都列了出来,学生通过朗读练习,从而掌握音节的拼读。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读,或者学生读,教师纠正,这样教学耗时费力,学生也学得索然无味。
我在教学中,把这个部分的内容做成了打气球的射击游戏:媒体拼读,学生用鼠标点击媒体所拼读的音节,如果点对了,一个大气球便“啪”地被射中了,如果点错了,画外音:“再听一听!”媒体又播放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