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阅读:小石潭记(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 佁.然不动:______(2) 俶.尔远逝:____ (3) 悄怆幽邃....:____ (4) 以其境过清.:____ 2、翻译句子(1) 全石以为底。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为.坻为屿B、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俶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4、第2、3、4段文字依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潭中气氛。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二)1.本文作者_________,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山水游记多篇,合称_____ ____ 。
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⑪蒙络.摇缀()⑫潭中鱼可百许.头()⑬斗折蛇.行()⑭悄怆幽邃.()⑮ 佁然..远逝()..不动()⑯ 俶尔⑰悄怆..幽邃()⑱ 以.其境过清()3.翻译句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⒋请用第4段中的两个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5.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确切意义。
越.明年()增其旧制.()予观夫巴陵胜.状()朝晖.夕阴()前人之述备.矣()至若春和景.明()沙鸥翔集.()而或.长烟一空()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3、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抱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谈谈第二段末提到的“览物之情”包含哪些感情?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5、根据你的理解与积累,请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国历史上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旷达胸襟的"古仁人",并写出他们的名句。
(二)阅读《岳阳楼记》3—4段,回答问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薄:景: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 请从选文中找出概括“迁客骚人”“悲”、“喜”情感的语句。
4.“迁客骚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是和。
(三)阅读《岳阳楼记》4、5、6段,回答问题。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至若春和景.明(2)把酒临.风2.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亭记若夫,,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将文中空缺部分添好:,,2、解释画线加粗的词语:①野芳发而幽香:②佳木秀而繁阴:③宴酣之乐:④觥筹交错: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②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4、辨别下列字的意思。
(1)谓太守自谓也()(2)而朝而往,暮而归()太守谓谁()而不知人之乐()而乐亦无穷也()(3) 乐游人去而禽鸟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5、文章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其中包括风景画和风习画,而风习画由、、、四个画面组成,其中的画面是核心,其余三幅画面为写这幅画面服务,起到陪衬作用。
6、简答题:第一段主要写景,第二段主要写人。
全文扣住一个“乐”字,请你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简要分析欧阳修的“乐”和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五柳先生的“乐其志”中的“乐”的不同含义。
比较阅读(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发,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重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⒈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亲贤臣,远.小人 B.然则何时而乐.耶山水之乐.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D.或异二者.之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⒉甲文中划线的句子可以翻译为;乙文第①段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用来比喻。
⒊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为主,乙文以为主。
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乙文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思想。
⒋想一想,两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那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二)(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划线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浩浩汤汤(tāng )B、衔远山(xián )C、互相轩邈(miáo )D、泠泠作响(líng)2、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
(1)横无际涯(2)先天下之忧而忧(3)猿则百叫无绝(4)窥谷忘反3、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在景物描写方面,甲段主要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突出洞庭湖的景色特点。
乙段则从视觉和角度进行描写,体现从富阳至桐庐沿途(用原文作答)的特点。
满井游记廿二日天稍和,借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澜,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与“呷浪之鳞”中的“鳞”字意义河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锦鳞游泳 B鳞浪层层 C毛羽鳞鬣 D鳞次栉比2、下列“之”的词性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蝴毛羽鳞鬣之间局促一室之内城居者未之知也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脱笼之鹄倩女之靧面曝沙之鸟髻鬟之始掠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项()①作.则飞沙走砾A做 B起C发作②余寒犹.厉A像 B还C特别③游人虽未盛. A壮实 B成年C很多4、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①以物比人②以人比物③以物比物5、翻译下面的句子始知郊田之外未始天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二)⒈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B.花朝节/后C.柳条/将舒未舒D.每/冒风/驰行⒉下列“之”字词性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脱笼之鹄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郊田之.外局促一室之内C.脱笼之.鹄呷浪之.鳞D.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⒊翻译下面的句子。
⑪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⑫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文中加着重号的词“泉、茗、罍、蹇”用法有什么变化?与朱元思书(一)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