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答案.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答案.docx

八年级下册文言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
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

(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山行六
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
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
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加点字词。

①造.饮辄尽造:到、往②环堵.萧然堵:墙壁
③翼然
..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④得之心而寓.之酒寓:寄托
2、翻译句子。

①因以为号焉因而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②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3、用文中句子填空.
①《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②《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环滁皆山也。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①五柳先生: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

(忘怀得失)
②醉翁: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表达与民同乐情怀。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
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加点字词。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
①每有会意
..
领会②期.在必醉期:希望
③援疑质.理质:询问④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
⑤走.送了走:跑⑥俟.其欣悦俟:等到
2、翻译句子。

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贪慕荣华利禄。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能够读遍各种书。

3、乙段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衬托对老师的恭敬,突出自己求学的勤恳和艰辛。

4、两个文段的主人公在兴趣方面的相同点是:都喜欢读书。

5、比较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在读书的方式和目的上的异同。

同:都有对知识的渴求。

异:五柳先生读书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宋濂读书除了对知识的追求以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读书获取功名。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加点字词。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②树林阴翳.翳:遮盖
③太守谓.谁谓:是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⑤是进.亦忧进:在朝廷做官⑥微.斯人微:没有
2、翻译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

3、两个文段创作的时代相同,作者的遭遇相同(同为被贬官),请说说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与政治抱负。

欧阳修:把被贬官的失意寄寓在游山玩水之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范仲淹:直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饱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