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ppt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ppt
⑴为完善实验体系,填补空白的实验。如 “浮力产生原因”的演示实验、 “研究熔化 和凝固”的分组实验、“影响电阻大小因素” 的分组实验等;
A C E
G B D F H
h
影响电阻大小的 因素
观察水 熔化凝 固装置
⑵为改善课本中规定实验的演示效 果:“焦耳定律演示”的演示实验、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演示实 验、“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演示 实验等;
(4)、实验现象的直观性: 有些实验的现象看不到或不明显, 要设法让学生看到。 如何知道音叉在振动呢? 如何看到电能转化热能? 为了突出实验的主体,要注意实 验器材主体与背景的颜色。
8、超前性原则 使用新的教材,一定要提前较长的時间 备课,而且要能备一章的课。因为新书在很 多地方都较原来的课本内容做了改进,应增 加—些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而新实验器具 的制作和准备要花去大量的时间。
⑷在演示“内能转化 为机械能” 实验时,教 师用电子打火器上面套 上一只胶卷盒,酒精被 点燃后,胶卷盒飞出去。 要防止胶卷盒飞到学生 身上造成伤害;
⑸在演示“碘的升华” 时,不 要将碘放在烧杯中加热使碘升华和 凝华,因为实验时总有少量的碘蒸 气从烧杯口逸出对学生造成伤害, 改用“碘锤”;
⑹在“观察雪树” 的实验中, 应将椎形烧瓶的瓶口用橡皮塞塞 紧,不使萘的气味外逸。
四、对八年级教材—些实验的改进
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用塑料袋 包好浸没在水槽中,听声音的变化, 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2、观察水的凝固和冰的熔化实验; (1) 将饱和食盐水溶液装入大一 些的塑料饮料瓶中 ,放入家用 冰箱的冷冻室内冷却,使温度下 降到-15℃ ~ -20℃。
二、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 、实验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 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a)
(b)
(c)
(d)
2、实验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例如“研究气泡在充水玻璃管中运动 规律的实验”
3、实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受到 浮力,以区分两种密度相 接近的清水和淡盐水。
清水 盐水
4、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初中阶段可以布置学生做的小制作有: “自制乐器”、“潜望镜”、“小孔成 像”、“照相机”、“量筒”、“天平”、 “密度计”、“小鸟入笼”、“土电话”、 “水果电池”等。当然,不必也不可能全 部安排学生制作,每年做2~3个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小试管的上升,并非仅由大气压力 作用的结果,而是三个力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⑴在演示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最好不要做 “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的实验;
⑵在演示气体对外做功、 内能减小的实验时,要注 意橡皮塞不能对着学生, 不能让沸腾的水溅在学生 身上;
⑶在演示压缩空气做功, 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棉 花燃烧的实验时,要防止 玻璃器皿的突然破裂、硝 化棉的爆燃,可采用普通 火柴头做燃烧物,不要用 乙醚或硝化棉;
⑶与新的教育理论、教育体系相适 应的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分 组实验等。
演示实验在设计中应排除次要的干扰 因素,突出研究对象这一主要矛盾,特别 是建立、巩固物理概念或引入课题的定性 演示,没有必要为追求过分精密而使仪器 结构复杂或操作过程、方法复杂化。 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辨别纸币 红外线具有能量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定律
5、启发性原则 教师的演示实验,应对知识在做演示实验时,应有意识地将一个 实验分段完成,或将几个实验组合完成。
引言中的“长、短蜡烛” 、“烧瓶烧 鱼”的实验、光直线传播中“手影” 的实 验、浮力中“乒乓球不上浮” 的实验、浮 力中“潜水艇” 实验等,都是学生喜欢观 看的实验。 生动有趣的演示的实验可通过眼、耳等感 觉器官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 留下难忘的记忆,从而提高实验的观察效果。
5、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三、物理实验设计的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不论何种实验的设计和改进,首先要 考虑的是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的科学性, 特别是从表面现象看没有问题,而在伪象 掩盖下可能存在科学性错误。
设试管倒过来的瞬间,小试管底 部离管口的平均深度为 h ,此时 以小试管为研究对象,受力情况 是:(1)重力G, (2)大气压力F1=p0S (p0为大气 压强,S为小试管外径截面积)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
及学生分组实验
研究
一、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1、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
《课程标准》指出:
物理学是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
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 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2、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 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 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 一些基本的物理量”;“通过参与科学探 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 实验方案”;“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 作、调查等种学实践活动”。
(3)水对小试管底部的向下的平均压力F2= pbS (pb为小试管底部外侧所受平均压强), 设方向向上为正,小试管所受合力为:
F合=F1-F2-G
设倒置的瞬间水尚未流动,则 F2 的大小为: F2=(p0-ρ水gh)S=F1-ρ水ghS ∴F合=ρ水ghS—G 若ρ水ghS >G,则F合>O,小试管就要向上运 动;若ρ水ghS <G,则F合<O,小试管就要向 下运动。
(2)将浓食盐水倒入烧杯内(约 70~100ml),放入己装有3 ~ 5g水的探究装置。观察水的凝固 过程
7、直观性原则 (1)、实验引入的直观性:
能用实验表达的物理现象,不要 用课件,除非不能做或不允许做的 实验。
(2)、实验器材的直观性:
能用简易仪器做的实验就不用精密仪 器;能用日常生活用品做的实验就不用 专门仪器,要让学生看到实验仪器后教 师一说就能理解。
(3)、实验过程的直观性: 所用的实验器件要足够大,要保证 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观看到。 要抬高对于细小的实验元件或微弱 的实验现象,最好用幻灯机或实物投影 仪放大到屏幕上。 实验器材,最好制作一个专用提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