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30
是不能脱离材料的含意。
这则故事的理解可以有三种角度: 第一,从牧羊人来看; 第二,从牧羊人之子来看; 第三,从旁观者来看。
从牧羊人的角度来看:
乌鸦是自不量力。所以,牧羊人才不无嘲讽地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诚然,既然是乌鸦,既 不具备雄鹰的利爪、锋喙,又不具备雄鹰的勇力、速度, 它不具备能够抓走山羊的客观条件。牧羊人对它的评价 显然是击中了乌鸦的要害了。
两条大鲤鱼
空间不宽
捞鱼的结果
三条鲫鱼 原因 井里捞鱼 水域狭窄
几只米虾
空白
藏鱼不多
这则材料的主旨:
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 有丰硕的收获。
3、辨证关系法——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 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 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 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 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 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发
①深刻
展 特 ②丰富
①较深刻 ②较丰富
①略显深刻 ②略显丰富
①个别语句 有点深刻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2006全国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 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 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 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 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 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认识的差异。
父亲和儿子对一只鸟的不同认识,反映了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并不一致。其实,这是 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能要求他人的认识和 自己的认识总是一致,因为,人们的认识受主 客观条件限制太多。
如何审题立意?
1.抓关键句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 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 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 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 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 倍。材料中设置的关键句主要包括开头句、 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反复出现的词 语句子。
• 例1、巴西球王贝利在足坛上初 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 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 一个。而当他在足坛上崭露头角, 已成为世界球王,并踢进一千多 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 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 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 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 住关键的句子“下一个”,初露锋芒 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 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 为世界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 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 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与广东省作文题比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
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
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 围之内。
1、材料+ 一个话题 2、材料+ 多个话题 范围扩大,可
2.勇气的可爱。乌鸦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 身上透露出的那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仍然值得肯 定。但是,这种勇气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 否则,只会留下让人嘲笑的话柄。
3.批评的善意。
牧羊人对乌鸦的批评虽然非常尖锐,但充满善 意。牧羊人并没有因为乌鸦自不量力而置乌鸦于死 地,而是提出了善意的批评。自不量力者并非仅有 乌鸦,我们都可能因为追求某一目标而有时陷入自 不量力。但是,犯了错误,能够认识错误,进而汲 取教训即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误者要善 于总结教训,看见别人犯了错误,要给予善意的批 评。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文与我们平 时作文的区别在哪里?
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一类文(20—17 二类文(16—12 三类文(11—7 四类文(6—
分)
分)
分)
0分)
内 ①切合题意 容②中心突出
基 20 ③内容充实 础 分④感情真挚 等 级
①符合题意 ②中心明确 ③内容较充实 ④感情真实
①基本符合题意 ②中心基本明确 ③内容单薄 ④感情基本真实
例3、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 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 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 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 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 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 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 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 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 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 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 勃生机。
从牧羊人之子的角度看:
这只乌鸦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鸟。孩子并没 有弄懂父亲对乌鸦自不量力的嘲讽,但是,孩子 却从童心中发出了对乌鸦的喜爱:这只鸟很可爱。
从旁观者看,这则故事,事浅而意深。它具有多 重含义:
1.从实际出发。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必须从自 身的实际出发。不顾自身的客观条件,一味盲目 地学习他人,结果不但不能得到成功,有时还会 陷自己于尴尬的困境之中。
2、以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 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 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 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2、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 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 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 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 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 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①偏离题意
②中心不明 或立意不 当
③没有什么 内容
④感情虚假
①符合文体要求 ①基本符合文体
表 ②结构严谨
要求
达③语言流畅
②结构完整
20 ④字体工整
③语言通顺
分
④字体较工整
①大体符合文体 要求
②结构基本完整 ③语言基本通顺 ④字迹清楚
①不符合文 体要求
②结构混乱
③语言不通 顺,语病 多
④字迹潦草 难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