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岗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花岗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花岗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花岗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花岗镇被确定为全县四个扩权强镇试点乡镇之一,为推进我镇扩权强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在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激发镇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扩权强镇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开展扩权强镇工作的重要意义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是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富民惠农、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花岗镇作为肥西县一个近郊大镇,要抓住机遇,加大探索力度,用好用活政策,最大限度地激发镇村干部的积极性,努力把我镇建设为省会城郊特色产业明显、经济地位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明星镇。

二、总体思路和具体目标 1、总体思路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核心是“放权、让利、加责”,实施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必须坚持以区域协调发展为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富民惠民为根本,立足自身,主动转变职能,以改革的精神,主动配合协调,理顺创新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好固有的管理不足,自主决策、自主发展,打造公共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

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使花岗镇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2、具体目标推进政府的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党委、政府管理的层次和水平,促进经济更快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富裕。

逐步建立起责权明晰、责权相称、事权一致、有能有为的法制型、效能型、服务型政府。

确保全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15%以上,各项发展指标明显高于全县发展的平均水平,把花岗镇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新农村建设示范镇。

三、基本任务完善规划编制,引领经济科学发展 1、完善花岗镇总体规划在原花岗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花岗、董岗、四合、孙集四集镇的详细性控制规划,以规划为龙头,制定政策,创新机制,通过建设用地置换项目的开展,将分散的村庄逐步向镇区和中心居民点集中;通过多种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迁村并点,撤村建居工作,加快人口转移步伐。

同时,对全镇35个行政村的村民集中居住区、聚居点进行定点规划,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农房建设依法实施规划管理。

2、制订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在现有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建材、服装等产业的基础上,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思路,突出农业产业发展、完善产业定位,加快推进在董岗、正新为花生示范基地规划,在蔡冲、胜利为精品苗木基地规划,在四合为休闲观光农业基地规划,在八里、花园为无公害蔬菜基地规划,在孙集为畜禽养殖业基地规划等,为镇乡经济持续稳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3、制订和完善项目规划进一步强化“以项目为载体”的发展思路,按照产业发展规划,高规格设计、整合、包装花岗镇建设、交通、工业、农业、旅游、水利项目。

2009年,突出抓好工业聚集区一期建设、花生市场、花岗新城建设、“村村通”“组组通”工程、舒王墩汉墓一期建设、大官塘水库治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以及建设用地置换等重点工作,以项目为载体整体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工作。

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1、充分发挥花岗镇作为合肥市发展改革试点镇的优势,开拓创新发展思路,加大中心城镇建设步伐,以完善集约节约用地机制为突破口,优化土地的开发利用,加快花岗镇的人口集聚、居住集中、产业集聚发展,最大程度地开发花岗镇的各类资源,使城镇功能更加完备,人口集聚能力更加强大,促进农民向集镇集中居住。

根据发展状况,探索建立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和监督机制。

2、充分发挥传统产业优势。

围绕城郊型特色农业,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一是发展特色农业,按照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分片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传统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以董岗片为主区域,建设万亩皖中花生农业示范区;以花木城为依托,以蔡冲、胜利为核心,建设2万亩精品苗木花卉生产基地,以四合“2814”项目为核心,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以温氏公司为支撑,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以钟声公司为辐射,扩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正大果树研究所为依托,大力发展经果林;以万亩传统西瓜种植为基础,引导农户进行反季节生产。

二是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以我镇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为载体,以晟萌公司、裕华粮油为带动,积极争取引进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农副产品由粗加工向精加工延伸,提高农产品经济附加值。

3、发挥近城优势。

花岗镇距县城不足10公里,206国道穿境而过,依据《花岗镇总体规划》,突出规划引领,完善功能配套,进一步推进大建设,以城市理念,以城市的标准,把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土地置换等结合起来,引导农民向城镇集聚。

加快中心集镇与一般集镇建设,未年三年完成花岗、董岗、四合集镇排水管网铺设以及董岗、四合街道的平面改造,加强市容市貌整治,进一步提升集镇品味。

利用近城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不动摇,积极开展全民招商活动,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借助外力,加快花岗发展。

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休闲、社会服务、教育文化等第三产业,积极培育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拓宽持续提高农民收入的渠道。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功能 1、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全镇道路、水渠、圩堤进行全面摸排,力争三年内完成“村村通”水泥路152公里,“组组通”砂石路260公里,实现镇域道路全循环,力争在五年内完成境内主干渠道硬化工程,确保渠道水畅。

同时配合县市容局、水务局、交通局、环保局、发改委等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内外资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力争在三年内建成蔡冲垃圾处理厂、聚集区的污水处理厂,继续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力争三年内实现农村饮用水覆盖率达100%,同时加大对道路、供排水、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的投入,使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初步达到小城镇建设标准。

2、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肥西县第三人民医院规划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扩建花岗职高、花岗小学;新建汪堰、陈岗15个村室;完成红堰、蔡冲等5个农家书屋建设;建成群光、花园等3个体育健身场所。

在2009年度完成村村通广播工程、居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进一步完善花岗镇五保供养中心建设,加大对大官塘水库的整治,完善农村五保供养救助制度,完成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管理,整合设备设施,实现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全覆盖。

进一步完善就业登记、服务、管理网络,提高就业率。

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镇域经济发展模式 1、工业方面:一是着力改变招商引资方式,发挥花岗镇在外成功人士较多的优势,突出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提高招商工作“软实力”。

二是突出包装重点工业项目,结合推进花岗镇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有针对性突出抓好“皖中花生”、“老奶奶食品”为代表的生态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包装工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三是积极培育重点企业。

“点”“面”结合,重点培育“温氏公司”、“润德水泥”、“恒华管桩”等优势企业,使花岗镇工业企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方面发展。

2、农业方面:坚持农民自愿与教育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股份试点工作,鼓励农户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鼓励农民经批准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参与非公益性项目的开发经营,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具备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快进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

开展“全民创业”工程,争取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在群光、陈岗村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示范。

3、商贸方面。

充分发挥花岗地理位置和产业资源优质,积极建立专业市场,在董岗建立皖中花生市场,在四合建立水产品和无公害蔬菜市场,在聚集区建立畜禽加工市场等三个农副产品市场,在花岗集镇建立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市场,使花岗镇成为辐射合肥、舒城乃至省外城市农副产品的商贸流通集散地。

4、旅游方面。

以“紫薇园垂钓中心”、“潜溪山庄”等为典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以“老母鸡家园”、“渔丰山庄”等典型,发展娱乐、美食、旅游;以舒王墩汉墓、神威将军庙、周屯寺等为典型,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依托紫蓬山风景区、在叶岗打造独幢、别墅型山庄,发展休闲、渡假旅游。

充分挖掘花岗旅游资源,力争在五年内形成镇域环状旅游线路,融入市县旅游经济圈。

积极创新镇机构改革 1、完善“大部门制”。

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优化部门结构,提高政府效能和服务水平,完善机制设置。

2、优化“一站式”服务。

理清扩权后的各项审批权限,进一步优化审批手续,健全和完善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制度,优化“一站式”服务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3、创新综合执法工作。

成立综合执法中队,整合镇域内公安、司法、民政、工商、城管、卫生、教育、计生等各方面资源,建立综合执法中队,对市容市貌、违章建筑、殡改、计生日常执法管理等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综合管理,创新公共服务管理新机制。

4、创新综合服务水平。

成立项目服务中心,抽调业务能力棒、服务水平高的机关工作人员,从招商、项目立项、环评、规划设计、报建、土地报批到项目落地建设均由服务中心全程办理,“一站式”服务。

创新农村金融改革 1、积极协调镇内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三大金融机构,加快建设农业项目融资担保平台,整合信贷资源,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金融保障。

2、积极争取建立村镇银行。

加大镇村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试点的争取力度,健全和完善“银政企”互动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落实联席会议,增进三方合力,壮大农村金融力量,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为我镇建设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3、探索建立互助性质的村镇合作金融组织,完善镇金融机构体系,以花岗商会为平台,建立资金供给互助机制,增加资金供给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积极探索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符合基层实际的干部选拔、任用、激励、退出机制,每年投入专项经费,建立健全“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制度”,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

结合县委组织部后备干部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村干部后备干部管理办法》,由镇财政投入经费,选拔一批村级后备干部,充实村工作力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