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综述

茶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综述


清除率不足 50%。 浸提液的酸碱度对茶多糖的浸 出率及生物活性有较大影响, 因此提取活性茶多 糖宜用水作溶剂。 1.2.3 浸提时间、浸提次数、料液比
有研究指出,浸提时间、浸提次数、料液比均 与茶多糖的浸提率成正比, 但是考虑到后续工作 的繁琐及当茶叶被浸提三次后大多茶多糖已被提 出,因此,料液比不宜过大,浸提次数不超过三次 为 宜 [5-11]。
强酸强碱提取会使糖苷键断裂、 构象发生变 化,稀酸或稀碱提取,受到相关条件的限制,用稀 酸提取,时间宜短,温度不宜超过 5 ℃;用稀碱提 取,应在氮气中进行,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两 种提取液均应迅速中和至 pH=7, 并应迅速透析, 条件控制不当,多糖会发生降解[9]。 另外,在酸性或 碱性环境下提取的多糖活性低, 对羟基自由基的
离工艺进行了综述。
1 茶多糖单独提取工艺的综述
粗 茶 多 糖 的 提 取 工 艺 流 程 一 般 为 [4]: 茶 叶 → 预 处理→水浸提 (2~3 次)→过滤→滤液 45 ℃减压 浓缩→(乙醇、 丙酮、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沉 淀→离心→沉淀物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交替洗 涤 2 次→真空低温干燥→茶多糖粗品。 1.1 预处理
丙 酮 沉 淀 法 : 任 健 等 [21]以 信 阳 毛 尖 为 原 料 , 通 过正交实验得出丙酮沉淀法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 艺条件,离心时间为 12 min,丙酮加入量为 125 mL
(即浸提液∶丙酮=1∶2.5),沉淀时间为 10 h,最佳条 件下多糖得率为 2.09%。
十 六 烷 基 三 甲 基 溴 化 铵 (CTAB) 沉 淀 法 : 杨 其 林 等 [22] 以 信 阳 毛 尖 为 原 料 , 通 过 正 交 实 验 得 出 CTAB 沉淀法提取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 离心 时间为 12 min,CTAB 加入量为 25 mL(即浸提液∶ CTAB 体积比=2∶1),沉淀时间 为 6 h,该条件下 多 糖得率为 1.34%。
超 滤 法 :据 严 明 潮[23]使 用 超 滤 膜 提 取 茶 多 糖 的工艺研究认为时间、 温度与茶多糖的提取率呈 正相关,但考虑到能耗、效率、成本等因素,提取茶 多糖的最佳工艺 参数,温度为 50 ℃,提取时间为 45 min,超滤膜选择截留分子量为 8~10 万道尔顿 比较合适。
陈 海 霞 等 [24]用 乙 醇 沉 淀 法 、 超 滤 法 和 CTAB 沉淀法三种不同的提取工艺得到了三种茶多糖 提取物,对提取物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并对茶多 糖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超 滤法所得多糖的纯度和活性均最高, 对羟基自 由基抑制率可分别比另外两种沉淀法提高 23.5%和 37.1%; 分 别对三种多 糖得率、 多糖 含 量、多酚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 果 表 明 CTAB 沉 淀 法 提 取 的 茶 多 糖 提 取 物 得 率 可 达 1.85% , 但 多 糖 含 量 偏 低 , 杂 质 较 多 , 其 中 蛋 白 质 含 量 为 2.81% , 而 醇 沉 淀 法 则 带 入 大 量 多 酚 类 物 质 。 与 CTAB 沉 淀 法 和 醇 沉 淀 法 相 比, 超滤法提取的茶叶多糖收率偏低, 但多糖 含量高, 其多酚、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较低, 便于茶多糖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且较好保持了 茶多糖的生物活性。 霍江雷[25]的研究证实了超滤工 艺能缩短茶叶多糖初步纯化的时间, 提高了茶多 糖的质量。
Key words: Tea polysaccharides; Extraction; Separation
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是从 茶叶中提取 的一种糖蛋白复合物,不是单独一种化学成分,它 实际上是一类组成复杂且变化较大的混合物,具 有很多生理功效,如降三高、抗血栓、减慢心率、增 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等,尤其是明 显的降血糖功效和免疫活性, 茶多糖有望成为防 治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增强免疫功能的纯天然 药物[1-3]。 提取是茶多糖分离纯化的第一步,直接关 系着茶多糖的纯度和活性,本文就茶多糖提取、分
LI Chun-lei, BU Zhao-sheng, LI Zhi-peng
( Weif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Shouguang 262700, China )
Abstract: The extraction process of tea polysaccharided includes independent extraction and comprehensive extraction. Pretreatment, extracting condition and precipitation condition of tea polysaccharides in the extraction process we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xtraction rate, purity and activity of tea polysaccharide. Therefore, this paper summarized independent extraction proces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arameters for tea polysaccharid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nzyme extraction and 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methods, parameter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recipitation extraction. Meanwhile, it introduced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 extraction.
加酶提取是近几年来研究的一种提取多糖的 新型工艺。 有报道采用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 等酶类对植物细胞进行破壁提取可提高多糖得 率。 周小玲等[12]对不同酶提取茶多糖作了研究,不 同酶法对提取的茶多糖的单糖组成种类影响不 大,但对粗茶多糖提取率有重要影响,4 种工艺获 得的茶多糖总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果胶酶、复 合酶、胰蛋白酶、不加酶水提法。 郭艳红等[13]研究 酶种类、 添加量、 温度和 pH 值对多糖含量的影 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 0.8%的茶叶水解酶,在 pH 值 5.5, 温度 48 ℃的条件下茶多糖含量最高, 得率为 2.01%,中性糖含量为 54.27%,酸性糖含量 为 15.41%,蛋白质含量为 7.91%。 李星科等[14]研究 了复合酶(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配比为 1 ∶ 1)提取 茶多糖所得茶多糖是水提法的 1.92 倍。
关键词: 茶多糖;提取;分离
中 图 分 类 号 :TQ2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5-0306 (2015)01-0043-05
DOI:10.15905/ki.33-1157/ts.2015.01.009
An Overview of Extraction and Seperation Process of Tea Polysaccharides
酶提取法有诸多优点, 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 性:酶有最适温度和最适 pH 值,因此需要严格的 温度和 pH 值范围,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在酶提取
李春雷,步召胜,李志鹏:茶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综述
45
法的过程中, 有可能酶会和茶叶中的多糖发生反 应,从而实验出现误差;酶提法成本较高。 1.2.5 微波辅助提取
在沉淀离心的工序中,加入的沉淀剂的种类、 剂量、沉淀时间、离心时间等都会对茶多糖的提取 产生影响,我们分述如下:
乙 醇 沉 淀 法 : 据 刘 亚 林 等 [20] 的 醇 沉 法 提 取 普洱茶茶多糖的研究表明, 影响因素排序为乙 醇的加入量>离心时间>沉淀时间,最佳的工艺 条 件 为 水醇比为 1∶5,沉淀时间为 1.5 h,离心时间 为 5 min。
微波浸提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浸提法中先加热 介质再加热原料内部的缺点, 加热方式是瞬时穿 透式加热。 聂少平等[15]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在微波 提取茶多糖的过程中, 影响多糖提取率各因素的 主次关系为微波时间>微波强度>固液比, 最佳工 艺为微波时间为 75 s,微波强 度为 100%,固液 比 为 1:15。 王晓琴等[16]研究发现对茶多糖得率影响 大小排序为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浸提温度>料液 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 420 W,微波时 间 为 40 min,浸 提 温 度 为 65 ℃,料 水 比 为 1 ∶ 50, 在此条件下乌龙茶多糖得率为 3.14%。李粉玲等[17] 研究发现, 影响微波辅助提出茶多糖得率的因素 排序为微波功率>浸提次数>料液比>微波时间,最 佳提取工艺料液比为 1∶40, 微波时间为 120 s,微 波功率为 80%,浸提两次,浸提温度为 75 ℃。 由此 发现所得结论不尽相同, 这可能由于所用实验材 料不同所致, 但都有共同的效果就是茶多糖有效 成分的得率较高,并且还具有节省时间、节能等优 点, 在工业化提取植物有效成分方面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 但也有不足之处,微波加热条件下难以 实现恒温过 程 , [15,18-19] 而 且 微 波 是 一 种 高 能 电 磁 波, 一旦泄漏, 必将给人身及财产带来极大的危 害, 因此微波浸提在工业应用中存在很大的安全 隐患。 1.3 沉淀
浸提温度对茶多糖的提取率、 生物活性有很 大影响,茶多糖在热水中的浸提得率高于冷水,随 浸提温度的升高有利于茶多糖的溶出。 陈海霞[5]以 低档绿茶为材料研究发现: 当温度高于 70 ℃后, 浸提率上升趋势减慢。 周向军等[6]以乌龙茶为实验 材料研究了茶多糖的提取工艺, 发现提取的最佳 温度为 80 ℃。 原龙等[7]认为提取温度超过 85 ℃会 破坏降血糖的有效成分,综合前人研究发现,提取 温度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 在 60~85 ℃之间提取 率较高,且不会破坏其活性。 而李布青等[8]研究认 为,茶多糖主要为水溶性多糖,高温易失活,宜用 冷水反复浸提,冷水浸提法虽含有较多杂质,总糖 含量亦较低,但能保持很好的生物活性。 因此,在 提取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升温来追求提取率, 要在 保证生物活性的前提下来提高提取率。 1.2.2 浸提酸碱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