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1.《新华日报》2.《纽约时报》3.伯明翰学派4.社交媒体5.沉默的螺旋二、简答题1.简述新闻与宣传的异同。
2.简述史量才的报刊从业活动。
3.简述英国BBC的体制。
4.简评尼尔•波兹曼的媒介理论。
三、论述题1.试述20世纪20年代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
2.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意义。
3.论述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舆论格局的变化,并论述主流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艺术。
新闻实务公共部分一、名词解释1.解释性报道2.新闻敏感3.编辑方针4.提要题5.金字塔式结构6.社论二、简答题1.简述新闻报道中选择角度的意义2.简述新闻采访中现场观察的重要性3.简述传统报刊编辑与网络新闻编辑的异同三、论述题请谈谈,我们目前传统报纸中言论版的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言论版改进的看法。
指定选作一一、综合应用题请根据下列材料(新闻发布会内容6日),改写一篇用于7日“早间中国”广播《新闻与新闻摘要》节目的广播稿,时间不超过2分钟。
二、应用写作题全国各地陆续出现雾霾现象,有专家表示,这与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有关,但根本原因,是人们的过度开发破坏导致。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新闻评论,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1200字。
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5 分/个)1.民生新闻2.新闻出版自由二、简答(10 分/道)1.简述新闻批评的原则;2.简述新闻媒介开展受众调查工作的意义。
三、论述题(20 分)结合现实,如“窃听门”事件、英国凯特王妃事件等,谈谈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新闻史一、名词解释(5 分/个)1.进奏院状2.《大清报律》3.“红色中华通讯社”二、简答(10 分/道)1.谈谈黄远生的记者“四能说”的意义;2.说说美国政党报业的特点。
三、论述(15 分/道)材料内容:主要是关于“范长江新闻奖”,“邹韬奋新闻奖”与两奖合并成的“长江韬奋奖”的简介。
问题:结合范长江和邹韬奋的新闻实践,谈谈评定“长江韬奋奖”的意义。
新闻业务一、简答(10 分/道)1.间接式导语的定义与分类;2.新闻特写的分类。
二、微博反腐是 2012 年的一大热点,结合这一现象,写一篇评论,字数 1000 字左右。
(30 分)2012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媒介融合2.舆论监督二、简答题(每题10分)1.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和优势2.媒介批评的内容和方法三、论述题(20分)结合实际,谈谈我国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意义。
新闻史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报章文体2.西行漫记3.《朝日新闻》二、简答题(每题10分)1.近代中文商业性日报的兴起与发展。
2.工业革命对报业的重大推动和影响。
三、论述题(15分)中国党报历史上三次改革新闻业务一、简答题(每题10分)1.专访的特点和要求2.广播评论的类型及特点二、评论写作(30分)2011年6月21日,有网友爆料说一个新浪微博名字为“郭美美Baby”的炫富,随后使郭美美从网络走入现实,在社会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请根据这一事件,自选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新闻评论。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新闻史一、名词解释(5′×3)1.“定本”制度2.《万国公报》3.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二、简答题(10′×2)1.简述清政府制定的报刊出版法律2.简述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传播内容与特征三、论述题(15′)谈谈你对 19 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认识和评价。
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5′×2)1.公共新闻学2.法兰克福学派二、简答题(10′×2)1.简述新闻与舆论的关系2.简述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三、论述题(20′)联系实际,谈谈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新闻业务一、简答题(10′×2)1.简述录音采访的特点及其采访要求2.简述人物通讯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二、论述题(15′)结合实际,谈谈电视现场报道的特点和报道要求。
三、应用题(15′)根据下述材料,写作一篇 800 字左右的评论。
武汉 300 亿建全球第三高楼投资约 300 亿元,设计高度 606 米,8 日破土动工的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将打造成仅次于阿联酋迪拜塔和上海中心大厦的中国第二、世界第三高塔。
消息一经发布,即引发了关于这幢超高建筑的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讨论。
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由上海绿地集团投资建设,位于武昌滨江商务区,是汉沪两地迄今为止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合作项目,未来它将成为武汉规模最大的现代服务业综合体。
其核心部分即为全球第三高楼绿地中心。
据介绍,绿地国际金融城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300 万平方米,规划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特征,集商业、金融、办公、高星级酒店、文化娱乐、高档居住于一体。
整个项目计划 5 年后全部建成。
8 日,“武汉绿地国际金融城暨绿地中心开工奠基典礼”举行。
绿地集团与美国万豪国际酒店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由后者进行运行白金五星级酒店。
与泰国正大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打造高端的购物中心。
与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与武汉政府签订保障性居住区合作协议,参与建设 50 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
据了解,绿地中心的高级公寓、写字楼、商务会所等各项功能都定位在世界级别,该项目将成为世界 500 强、大型国企、优秀民企等高端商业运营机构在中部地区的“华中总部首席商务空间” 。
武汉亿房研究中心负责人认为,武汉作为一个特大中心城市,无论是出于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形象的需要,超高层建筑都是必然选择,将来武汉的摩天大楼会越来越多。
2010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新闻史(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苏报案2、范长江3、中央通讯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托马斯·杰斐逊对美国新闻事业有何贡献。
2、简述西方发达国家报业发展的历程。
三、论述题(15分)简述《新华日报》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新闻理论(50分)一、名词解释(10分)1、报刊的“四种理论”2、舆论监督二、简答题(2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2、简述失实报道产生原因以及对策。
三、论述题(20分)新媒体出现对现有的新闻传播格局形成冲击,试论述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
新闻业务(50分)一、简答题(20分)1、简述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与要求。
2、简述新闻“跳笔”的特点和要求。
二、论述题(15分)论述网络编辑的特点和要求三、应用题请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时评,字数不超过800字。
世界媒体峰会共同宣言北京·20092009年10月8日至10日,世界媒体峰会在中国北京举行。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世界传媒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通讯社、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形态的170多家传媒机构参加了峰会。
我们以“合作、应对、共赢、发展”为主题,围绕八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分析了世界传媒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探讨了国际金融危机、迅速变化的受众需求和不断涌现的高新科技背景下,传媒机构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我们相信本次峰会深化了认识,扩大了共识,加强了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我们关注,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传播技术新型化以及世界文化多样性与共通共融,为世界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也为媒体报道世界事件和全球问题构建了重要舞台。
我们希望,世界各地媒体向全世界传播真实、客观、公正、公平的新闻信息,促进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促进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我们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特别是给世界传媒业造成的严重冲击。
我们还就媒体应对危机、创新发展的策略和经验交换了意见。
我们认为,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世界传媒业的环境与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积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应用高新技术成果,加强与用户的互动,鼓励受众的参与,将有助于推动世界传媒业变革和进步。
我们希望,在世界传媒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各种形态媒体,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功能互补,不断创新,共同发展。
我们相信,通过世界媒体峰会搭建的有效平台,各媒体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开展信息交流、人员交流、技术交流和经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分享机遇与成果。
我们确信,本次峰会的举行将对世界传媒业产生广泛、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推动世界各地媒体共同应对挑战、增进彼此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本次峰会由新华通讯社、新闻集团、美联社、路透社、俄塔社、共同社、英国广播公司、时代华纳特纳广播集团和谷歌共同倡议发起,新华通讯社承办。
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新闻理论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10 分)1.社会责任论2.媒介公信力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简述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对传播者的制约作用。
三、论述题(20 分)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西方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实践的认识与评价。
新闻史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10 分)1、约翰·威克斯2、反“客里空”运动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简述普利策对美国现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2.简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传媒经营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20 分)论述刘少奇的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新闻业务一、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简述平面媒体编辑在版面中使用新闻照片时应注意的专业要则。
2、简述新闻评论的基本类型。
二、论述题(15 分)谈谈人物通讯报道对象的基本类型(试结合实例)三、应用题(15 分)分析下列时评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篇幅不超过 800 字。
标题:时评需要更多样作者: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最近,“时评”这一现象引发了争议。
有论者尖刻地批评这是一种“脑残”文体。
当然也有不少人肯定这一文体不可替代的价值。
这些讨论凸显了这一文体对于社会的独特意义,显示了其影响力已经不可忽视。
时评目前已经成为报刊等传统媒体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舆论的重要部分。
不论是传统的主流报刊,还是近些年流行的都市报刊,现在都高度重视言论的社会影响,几乎都有专门的时评版面,也有一些时评人开始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欢迎。
这说明无论是报刊本身的选择,还是读者的需求,时评的流行都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时评是对于社会现象的快速反应,也往往是从一个具体的事实例出发对于社会趋势的分析。
不少时评能够切中时弊,表达公众的意见,反映民意的走向和民生的现实要求,对于社会有相当积极和正面的影响。
同时,时评也是传统纸质媒体和互联网“打通”的成果。
一些互联网上的“网评”,由于其特色而成为了报刊争相转载的对象。
而报纸上的“时评”,如果有影响力,也会在网络中形成转载和跟帖的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