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1.刘勰的文学理论名著是:2.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中的“王”指的是:3.《战争与和平》作者是俄国文学巨匠:4.《感情与形式》的作者是美国符号论女美学家:5.清代百回长篇小说的《镜花缘》作者是:6.话剧《玩偶之家》的作者:7.《日出》作者:8.《日出·印象》作者是法国印象派画家:9.歌剧《魔笛》作者是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10.《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导演:二、名词解释1.艺术传播2.交响乐3.审美体验4.类型片5.富春山居图三、简答题1.古人论画云:“盖画品高下,不在乎迹,在乎意。
”对这句话可进行简要评析。
(举例可不限美术)2.一方面,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的源泉,另一方面,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想象。
简述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之间的关系。
3.雪莱说:“凡是他人独创的语言风格或诗歌手法,我一概避免模仿,因为我认为,我自己的作品纵使一文不值,毕竟是我自己的作品。
”这样做是否意味着不继承传统艺术。
四、论述1.简论“实用艺术”中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2.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艺术批评出现了社会化、多样化的态势,但专业的高水平的艺术批评依然“量少质低”,为此有关方面多次强调加强与繁荣艺术批评。
请你结合实例,就如何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展开深入阐述。
一、填空1.交响诗《牧神午后》是印象派作曲家()的作品。
2.琴歌《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的绝句创作而成的。
3.古希腊戏剧《美狄亚》是()的作品。
4.电影《公民凯恩》是()国导演奥逊威尔斯的作品。
5.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江苏扬州画坛上的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郑燮等人被称()。
6.《松花江上》是一首()题材的歌曲。
7.话剧《茶馆》的剧作者是()。
8.电影《城南旧事》导演是()。
9.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产生于()年。
10.《响屐舞》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表演的舞蹈。
二、名词解释1.装饰艺术2.李斯特3.《天外边》4.戏曲音乐5.彩陶6.花儿7.迪斯尼8.景深镜头9.新派武侠片10.西部片三、简答题1.简述多媒体时代的基本特征。
2.简述影视作品的声画关系。
四、论述题请结合作品,分析时空变化在叙事结构上的意义。
一、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榆树下的欲望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剧作家()戏剧2、《白毛女》的执笔是丁毅和()戏剧3、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的()书法4、《亚威农少女》的作者是()绘画5、影片《悲情城市》的导演是( )电影6、《威廉退尔》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家()的代表作歌剧7、新凤霞和赵丽蓉为代表人物源于唐山的剧种是()戏剧8、《党同伐异》的导演是( ) 电影9、中国电视剧的最高政府奖是()电视10、《中国艺术精神》一书的作者是()艺术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壁画美术(绘画)2、诗无达诂艺术鉴赏3、国际歌音乐4、梅兰芳戏剧(戏曲)5、宝莱坞电影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有人提出“题材决定论”,,有人提出“题材无差别论”,谈谈你的理解。
2、贝多芬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3、清朝诗论家叶燮在《原诗》中认为,诗歌创作主体应具备四种素质:才、胆、识、力。
从艺术创作动力的角度谈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四、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1、艺术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从艺术创作的这两种趋势谈谈你的看法2、有人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也有人说,“越是西方的,就越是世界的”。
谈谈你的理解。
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艺术学综合考试考研试题一、填空1.美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电影2.70年代中国拍摄的一部动画片,取材于《西游记》电影(动画)3.《美学散步》作者艺术4.由于影片《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奖得主电影5.80年代由张凯丽.李雪剑等主演的一部反响巨大的电视剧电视6.杜丽娘是哪部戏剧作品中的人物戏剧(戏曲)7.《西藏组画》作者美术(绘画)二、名词解释1.留白美术——绘画2.谢晋电影(导演)3.南焦北黄戏剧(导演)4.波普艺术艺术5.摇滚乐音乐三、论述1.所引用的一句话是否有“形式至上”的倾向(题目实质是论述内容形式的关系)2.“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3.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论述你的看法四、大论述1.艺术中“丑”为什么具有审美价值?2.艺术与传播媒介的关系和影响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综合考研试题一填空1.资治通鉴的作者2.亚里士多德文艺理论著作3.神曲的作者4.戏剧麦克白斯的作者5。
小二黑结婚的作者6 王实甫的元代杂剧7 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8 最后的晚餐的作者9 影子武士的导演10 人间词话的作者二名词解释1 戏曲程式2 塞尚3 园林4 视觉艺术5 电视电影三简答1 说明“形式大于内容”艺术里的现象2 试析艺术的继承和创新3 (这个以前考过的原题。
就是去年考的07年的字都没变)舒曼说在一个美术家心目中,诗歌变成了图画。
等等在王宏建的书上第二章大家自己看看很容易找的)分析不同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的相通现象四论述1 道德和艺术的关系2 (这个题引用了王宏建的艺术概论的第一章里内容,引用了罗丹对他的作品《老妓》的评价)分析艺术中“美”与“丑”的相互转化的现象【注】艺术类综合考试在2005年以前的考试科目都为“综合考试[文学](含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2005年开始改为“综合考试[艺术学](含中外文史基础知识及多种艺术门类基础知识)”,各年题型可能略有变化;07年之前(含07)真题更新完毕。
考试说明:总分15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艺术类各专业(音乐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均为此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名画《向日葵》的作者是_____。
2. “吴带当风”指的是唐朝画家______。
3. 华彦钧(瞎子阿炳)的著名的二胡曲________。
4.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作者是奥地利的_________。
5. 《推销员之死》作者是美国著名剧作家_________。
6. 我国影片《天云山传奇》的导演是_______。
7. 电影《野草莓》是_______导演的作品。
8. 《悲剧心理学》是我国美学家_________的早期著作。
9. 孔尚任的戏曲代表作品是_______。
10.1958年播出的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 赋、比、兴2. 爱森斯坦3. 明清传奇4. 伦勃朗5. 节奏三、简述(每题20分,共60分)1.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克莱夫·贝尔说“艺术不是也不可能是再现性的”“再现往往是艺术家低能的表现”。
分析这两种看法的关系。
2. 舒曼说“在一个美术家心目中,诗歌却变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
分析不同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的相通现象。
3.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鲁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四、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1. 文化素养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结合实例谈)2. 结合具体案例,说明现代媒介传播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
【注】艺术类综合考试在2005年以前的考试科目都为“综合考试[文学](含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2005年开始改为“综合考试[艺术学](含中外文史基础知识及多种艺术门类基础知识)”,各年题型可能略有变化,考试说明:总分15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艺术类各专业(音乐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均为此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又称为_____交响曲。
2. 李清照的词《声声慢》中著名一句__________。
3. 柏拉图的_____提出艺术是“理式”的摹本。
4. 《大卫像》的作者是_____。
5.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画家_____。
6. 《上海屋檐下》的剧作者是_____。
7. 费穆导演的代表作是_____。
8. 《等待戈多》的作者是_____。
9. 《广岛之恋》的导演是_____。
10.《艺术问题》是美学家_____的代表作。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 毕加索2. 协奏曲3. 兴、观、群、怨4. 肥皂剧5. 空间艺术三、简述(每题20分,共60分)1. 对“审美距离”的理解。
2. "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3. 怎样理解艺术生产传播中的“经典”与“流行”的关系。
四、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1. 如何理解“美是形象的真理”。
2.结合艺术个案或现象,就当前中国艺术文化如何处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进行阐述。
(可就某一门类艺术来说,也可综合阐述)【注】艺术类综合考试在2005年以前的考试科目都为“综合考试[文学](含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2005年开始改为“综合考试[艺术学](含中外文史基础知识及多种艺术门类基础知识)”,各年题型可能略有变化。
考试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上无效。
本卷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各专业(音乐学、设计艺术学、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生都做,共90分;第二部分,各专业考生分别选做自己专业的试题(跨专业做题不给分),共60分。
两部分共计150分。
第一部分(共90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大音希声”出自一书。
2、《闲情偶记》的作者是。
3、法国的丹纳在其一书认为影响文艺发展的三种主要因素是种族、时代和环境。
4、《拍案惊奇》编著者是。
5、最早的文人词总集是五代赵崇祚所编的。
6、小说《百年孤独》作者是哥伦比亚作家。
7、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作曲者是。
8、宋代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作者是。
9、明传奇《牡丹亭》作者是。
10、前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的导演是。
二、简释每题(每题5分,共20分)1、写意2、有意味的形式3、象征4、通感三、对下面一则短文作艺术分析(共20分)要求:从阅读时的真实感受出发,重点赏析艺术刻画的精妙之处,表述力求精炼,无需面面俱到、长篇大论。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论述(共40分)谈谈你对法国文学家J·里卡尔杜的“古典小说是对冒险的叙事,现代小说是对叙事的冒险”之说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