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讲 公共礼仪

第七讲 公共礼仪

第二单元第七讲公共礼仪公共礼仪,在此是指人们置身于公共场合时所应遵守的个人行为规范。

它的基本要求是:独善其身,礼貌待人。

本章所讲授的内容包括有关行路、乘车、乘船、乘机以及住宿宾馆的礼仪等。

学习目标1、重视公共场所的各种活动与个人表现。

2、掌握基本的公共礼仪。

3、在公共场合里独善其身。

4、在公共场合里礼待他人。

5、避免在公共场合失礼于人。

人是社会的人。

除个人生活外、家庭生活之外,人们还必不可少地要置身于公共场合,参与社会生活。

在此种情况下,与他人共处,彼此礼让、包容、理解、互助,也是做人的根本。

公共礼仪的基本内容,就是人们在公共场合与他人共处时和睦相处、礼让包容的有关行为规范。

运用公共礼仪是遵守社会功德的基本要求。

一、行路(步行)礼仪步行,指的是人们举步行走。

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讲,步行无一例外的都是其活动的基本方式。

在公共场所无所不在的步行,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礼貌修养程度。

根据社交礼仪,步行时须自尊自爱,以礼待人。

步行不但有普遍通行的礼仪守则,而且在不同的条件下还有各自不同的具体要求。

1、基本要求步行,不管是一个人独行,还是多人同行;不管是行走于偏僻之地,还是奔走于闹市街头,都有一些基本的礼仪要求遵守。

基本要求有三点:(1)始终自律步行,对一般人而言,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个人在室外所进行的活动,往往并无熟人在场。

在此种缺少他人监督的时刻,讲究礼仪的人尤其需要慎重。

遵守社交礼仪,在步行时就要对自己始终自律,严格约束个人行为。

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不大吃零食。

在步行时大吃大喝,不仅吃相不雅,不够卫生,不利于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有可能给其他过往的行人造成不便,直接有碍于人。

第二,不“吞云吐雾”。

香烟是一种有害个人健康的“类毒品”。

在步行时吸烟,必定会污染空气,甚至还有可能烧坏别人的衣物,令人望而生畏。

第三,不乱扔废物。

在步行之时,若有必要处理个人的废弃物品,应将其投入专用的垃圾箱。

不要随手乱丢,不要破坏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

第四,不随地吐痰。

步行时,若需要清嗓子、吐痰,应于旁边无人时进行。

要将痰吐在纸巾里包好,然后投入垃圾箱。

不要将其“自行消化”,更不能随地乱吐。

直接吐入垃圾箱,也是不文明的。

第五,不过分亲密。

恋人或夫妻一起步行时,不应勾肩搭背、又抱又搂、边走边吻,表现的过分亲密。

将此类个人隐私当众“公演”,极不自重,而且也会令其他在旁之人感觉不自在。

第六,不尾随围观。

发现街头冲突时,应予以劝阻,但切莫围观、起哄、煽风点火。

对不相识的异性,不应浅薄轻浮,频频回首顾盼,更不许尾随其后。

第七,不毁坏公务。

对公共场所的各种设施、物品,要自觉爱护。

不要攀折树木、采折花卉、蹬踏雕塑,不要在墙壁上信手涂鸦、划痕,不要践踏绿地、草坪。

爱护公物,应成为每个人主动自觉的行为。

第八,不窥视私宅。

对于自己毫不相干的私人居所,不要贸然上前打扰,更不要趴在其门口、窗口、墙头偷偷观望,否则会干涉他人的活动自由。

第九,不违反交规。

步行时无比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必要时要看红绿灯或听从交警指挥。

不要乱闯红灯,翻越隔离栏,或在马路上随意穿行。

(2)相互体谅在步行时,对任何人,即使一位素昧平生的人,都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照顾、相互体谅,并有好相待。

第一,热情问候。

路遇熟人,通常应问候对方,至少也要以适当的方式向其打个招呼,不应对其视若不见。

但也不要说个没完,更不要站在马路中央谈话,影响他人通行。

对其他不相识者,如正面发生接触时,也有必要首先向对方问好,然后再论其他。

第二,答复问路。

有人向自己问路时,应尽力帮助,有可能时还可为之带路。

不要不耐烦,或不予理睬。

向他人问路,应选择合适的对象,并且事先要用尊称,事后勿忘道谢。

第三,帮助老幼。

遇到老弱病残者,或孕妇、孩子有困难时,应主动上前加以关心、帮助,不要视若不见,甚至对其讥讽或呵斥。

第四,扶正斗邪。

碰上打架、斗殴、偷窃、抢劫或其他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应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与坏人坏事大胆斗争。

第五,彼此谦让。

通过狭窄路段时,应请他人先行,不要争先恐后。

在拥挤之处不小心碰到别人,立即要说“对不起”,对方则应答以“没关系”。

不要若无其事,或是借题发挥、寻衅滋事。

(3)保持距离步行多在公共场合进行,故而应当注意随时与其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根据社交礼仪的规范:人际距离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

它不仅反映着人们彼此之间关系的现状,而且还体现着其中某一方,尤其是保持某一距离的主动者对另一方的态度、看法,因此,对此不可马虎大意。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步行时,对此应正确加以运用。

第一,私人距离。

当两人相距0.5米之内时,即为私人距离。

它又称亲密距离,仅适用于家人、恋人、至交之间。

男女同行时,通常男子应走在女子的左侧,当男子与两个女子通行时,应走在外侧而不应走在中间。

与一般关系者,尤其是与陌生人、异性共处时,应避免采用。

第二,交际距离。

当两人相距在0.5与1.5米之间时,即为交际距离。

此种距离,主要适用于交际应酬之时。

它是人们采用最多的人际距离,故又称常规距离。

第三,礼仪距离。

当两人相距在1.5至3米之间时,即为礼仪距离。

它有时亦称敬人距离。

该距离主要适用于向交往对象表示特有的敬重,或适用于举行会议、庆典、仪式。

第四,公共距离。

当两人相距在3米开外时,即为公共距离。

它又叫作“有距离的距离”,主要适用于与自己所不相识的人共处。

在公共场合步行时,与陌生之间应尽量采取此种距离。

2、具体情况人们在步行时往往会置身于不同的处所,面临着不同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既要遵守上述要求,又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1)漫步(散步)散步,是指以随意行走为表现形式的一种休息方法。

它一般不受时间、地点、速度方面的限制。

个人散步时,无须顾虑太多。

只要注意安全即可。

多人散步时,尤其是与尊长、异性一起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漫步时,要注意在位置的具体排列上符合礼仪。

多人并排行走时,一般以右为尊,以内侧为尊;以左为卑,以外为卑。

若并行者多于三人时,通常以居中者为尊。

多人单行行走时,则大都以前为尊,以后为卑。

(2)道路上行进在道路上行进,尤其在街头巷尾行走,要注意:一是要走人行道,不走行车道,并自觉让出盲道。

无人行道时,应尽量选择走路边。

二是走在右侧。

在道路上行走,按惯例应自觉走在右侧一方,而不应逆行于左侧一方。

三是单行行进。

不要并排行走,更不允许多人携手并肩而行,否则将人为地制造路障。

四是保持速度。

不要行走过于迟缓,阻挡身后之人。

尽量不要在道路上停留、休息,或与亲朋好友进行长谈。

(3)上下楼梯第一,上下楼梯均应单行行走,不宜多人并排行走。

第二,不论上楼还是下楼,都应身靠右侧而行,即应当右上右下。

将自己左侧留出来,是为了方便有紧急事务者快速通过。

第三,上下楼梯时,若为人带路,应走在前头,而不应走在被引导者之后。

第四,上下楼梯时,需要脚下留心,故不应进行交谈。

站在楼梯上或楼梯转角处进行交谈,必然有碍他人通过,亦不允许。

第五,与尊者、异性一起下楼时,若其过陡,应主动行走在前,以防身后之人或有闪失。

第六,上下楼梯时,要注意与身前身后之人保持一定距离,以防碰撞。

(4)进出电梯注意两大问题:第一,注意安全。

当电梯关门时,不要扒们,或强行进入。

当电梯人数超载时,不要心存侥幸,非挤进去不可。

必要时自己应主动退出。

当电梯升降途中因故暂停时,要耐心等候,不要冒险攀援而出。

第二,注意顺序。

与不相识者同乘电梯,进入时要讲先来后到,出来时则应由外而里依次而出,不要争先恐后。

与熟人同乘电梯,尤其是与尊长、女士、客人同乘电梯时,则应视电梯类别而定:进入有人管理的电梯,应主动后进后出。

进入无人管理的电梯时,则应先入后出。

此举既是为了控制电梯,同样也是为了力求安全。

(5)出入房间个人出入房间,若无他人在场,自然不宜过分拘束。

若有他人在场,尤其是遇上比较正式的情况,则应在以下几点上多加注意。

第一,开关房门。

不论出入房门,都应以手轻叩、轻推、轻关,绝不可以身体的其它部位代劳。

例如,不能以肘推门、以脚踢们、以臀拱门、以膝顶门,也不能听任房门自由开关。

第二,注意面向。

进门时如有人已在房内,应始终面向对方,切勿反身关门、背向对方。

出门时,若房内依旧有人,则在行至房门之前、开门、关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都应尽量面向房内之人,不要以背示人。

第三,讲究顺序。

在一般情况下,应请尊长、女士、来宾率先进入房间,率先走出房间,必要时应主动为之效劳,替对方开门或关门。

若出入房间时恰逢他人与自己方向相反,也要出入房间,则应对其礼让。

一般讲究的是,房内之人先出,房外之人后入。

倘若对方为尊长、女士、来宾,亦可不尊此例,而优先对方。

(6)通过走廊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单排行进。

在走廊里行走时,至多允许两人并排行走在一起。

这样是为了不阻挡别人。

第二,主动右行。

这样做的话,即使有人从对面过来,也会两不相扰。

若在通过仅容一人通过的走廊时遇上对面有人过来,则应面向墙壁,侧身相让,请对方先通过。

若对方首先那样做了,则勿忘向其道谢。

第三,缓步而行。

通过走廊时,宜步伐和缓,并悄然无声。

因为走廊多连接各个房间,若快步奔走、大声喧哗、制造噪声,难免会干扰别人。

第四,循序而行。

不要为了走捷径、图省事、找刺激,而去跨越某些室外的栏杆、或行走于其上。

(7)拥挤之处在机场、商厦、车站、码头、农贸市场、超市等人多拥挤之处,应关注以下方面.第一,不逗留过久。

不要在此处聊天、休息、看热闹,从而使之拥挤更甚。

第二,不阻挡他人。

没有万分必要,最好不要在这种场合与人拉手、挽臂、搂抱而行。

第三,不手舞足蹈。

如猛然挥手、踢腿蹬脚等动作。

第四,不高声谈笑。

不要大喊大叫、大吵大笑。

(8)排队在公共场合,每逢许多人需要同时做某件事,而又需要区分先后次序时,排队通常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排队应遵守的礼仪规范有三条。

第一,养成排队的习惯。

需要排队的时候,就要保持耐心,自觉地排队等候。

不要起哄、拥挤、插队,或破坏别人排队。

排队自觉与否虽系区区小节,但却能反映出人格的一个侧面。

第二,遵守排队的顺序。

排队的基本顺序是先来后到,依次而行。

排队时,不仅要自己做到不插队,而且还要做到不让自己的任何熟人插队。

第三,保持适当的间隔。

排队时,人与人之间最好保持05—1米的左右的间隔,不能一个人紧挨着一个人,前胸贴着后背。

否则会让人很不舒服,甚至会影响他人所办的事情。

如在银行取钱等。

二、行车礼仪主要介绍汽车驾驶与乘坐车辆的礼仪规范。

1、汽车的驾驶对大多数让人而言,驾驶车辆外出早已并非谋生的手段,而已是提高其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的一大乐趣了。

驾驶汽车时,每一名驾驶者都必须牢记出行有礼、礼让三先。

在技术合格、服从管理、安全驾驶、礼让他人等四个方面,一定表现得好上加好。

(1)技术合格在世界各国,驾车上路均应提前取得正式资格,并进行系统的知识学习、技术培训与正规考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