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论1、医学模式:指解释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整体思维方式。
①生物医学模式把人作为生物体进行解剖分析,力图寻求每一种疾病特定的生理、病理变化,研究相应的生物学治疗方法。
该模式以疾病为中心来解释病人的健康问题,视疾病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
将疾病从病人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抽离出来,形成了该模式的重要缺陷(1、忽视了病人的需求:医师致力于搜索各种资料作为疾病证据,作为评价病人健康状况的标准。
而对于病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不予评价,致使诊疗过程机械化和失人性化。
2、医患关系疏远,病人依从性降低:病人被动接受医师的检查和处理,医师的关注重点在于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对疾病的热衷和对病人的冷漠,致使医患关系疏远,必然导致病人依从性的降低。
3、医师思维的局限和封闭:强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客观意义,而忽略了与病人密切相关的人格、个人经历、经济情况、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导致促进健康的措施收效甚微。
)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和处理疾病与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该医学模式强调,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不仅是由各种组织器官构成的有机体,而且是具有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成员。
在生物医学模式中,病人是待修理的机器,疾病是机器上损坏的零件,医师是负责修理各种零部件的工程师。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以人的整体健康为最终目标,疾病是病人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病人的需求和期望与生理疾病同等重要。
2、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①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合理营养、饮水卫生、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②预防保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③合理治疗: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提供有效治疗、防止疾病恶化、争取早日痊愈④社区康复:对丧失功能和有功能缺陷的人士,提供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的帮助,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
3、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5、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Family Medicine):是一个面向家庭与社区,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及社会学科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
6、社区卫生服务概念: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7、康复医学:又称第三医学。
指利用一切医疗的、训练的、心理的各种方法来促进病人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的恢复,使他们能重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二、临床全科理念1、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是受过正规全科医学训练的科班医生。
2、全科医疗是由全科医生所从事的医疗实践活动.它是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个体化和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特点:(一)四性两化:①连续性服务:包括从生到死的生命周期、健康-疾病-康复的疾病周期(三级预防)和任何时间地点的持续责任。
②协调性服务:全科医生是为病人组织各类资源的中心和枢纽,健康代理人。
③综合性服务:服务对象:所有的人,服务内容:防治保康教一体化,服务层面:生物-心理-社会,服务单位:个人-家庭-社区。
④可及性服务:地理上:接近,使用上:方便,关系上:亲切,结果上:有效,价格上:便宜(可接受)。
⑤人性化服务:全科医疗重视人胜于重视疾病,它将病人看做有个性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疾病的载体,其照顾目标不仅是要寻找有病的器官,更重要的是维护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
⑥个体-群体一体化服务:每个人的健康和疾病都与其社会背景、社区文化和家庭因素相关,全科医疗不仅面向每个前来就诊的个体患者,也必须考虑其背后的群体对象,包括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等。
(二)另外,①全科医疗是基础医疗保健,提供首诊和以门诊为主体的服务;②中国全科医疗提供“六位一体”的服务,即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生指导。
3、全科医学的回归的原因:医学模式转变;健康观念的转变;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增高;医疗费用的上涨。
4、社区医生(一)基本素质:人格魅力与高尚医德;深厚的医学基础知识;扎实的临床医疗功底;熟练的公共卫生技巧;良好的人际交流沟通;不断的继续学习欲望。
(二)基本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改善医患关系;全面了解病人;正确诊断处理;实行长期关怀;注重健康教育。
三、以人为本的健康照顾1、疾病、病患和患病:疾病disease :医学术语,指可以判明的人体生物学上的异常情况,可以从体格检查、化验或其他特殊检查加以确定。
病患illness:有病的感觉,指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和判断,认为自己有病,可能确实有病,也可仅仅是一种心理或社会方面的失调。
患病sickness :指一种社会地位,即他人(社会)知道此人现处于不健康状态。
2、全科医师的任务:①无疾病时(易感期):预防保健、健康咨询、生活方式指导,关系协调等整体性照顾,防止疾病的发生(一级预防)。
②疾病尚未分化(临床早期):尽早识别问题,早查早治,提供适当干预措施,逆转健康向疾病发展的进程(二级预防)。
③疾病确诊时(临床期):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避免残障,提供康复和善终服务。
特别对于一些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建立互动协作式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三级预防)。
总之,全科医师的责任不仅是对病种或知识、技术负责,更必须对人负责。
全科医师的责任还在于维护其服务人群的健康,提高其服务人群的生命质量。
3、全科医生应诊中的四项主要任务:确认并处理现患疾病;管理连续性的问题;适时提供预防性照顾;改善病人的就医遵医行为。
4、问诊方式(开放式问诊):用BATHE方法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作出相应的处理。
Background:背景,了解病人可能的心理或社会因素;Affect:情感,了解病人现时的情绪状态;Trouble:烦恼,了解问题对病人的影响程度; Handling:处理,了解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Empathy:移情,对病人倾诉表示理解和同情关切,使他感受到医生对他的支持。
5、健康信念模型:被用来规划健康促进计划和解释人们能否养成新的健康习惯的原因.该模型提出影响病人采取相应措施的因素:1.对该疾病的严重程度的认识 2.针对疾病采取相应措施的利弊得失,采取行动所存在的障碍 3.病人采取行动的可能性4.将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触发因素。
6、如何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患交流:1.明确交流目的:交流目的——交流方式2.交流前的准备:以病人为本全面收集信息,客观观察和分析评价患者的健康问题3.解释和讨论:发现、初步诊断、治疗措施、不良反应,病人反馈4.非语言的交流: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诊室装扮。
四、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1、家庭:是通过生物学关系、情感关系或法律关系连接在一起的一个群体。
2、家庭类型:1.核心家庭:是指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和/或无子女家庭。
特点是:规模小,结构简单,一般只有一个权力中心,比较容易做出决定。
2.扩展家庭(exended family):由存在血亲、姻亲或收养关系的两代以上的亲人组成的家庭,包括主干家庭(linear family)、联合家庭(composite family)、联合主干家庭(joint-stem family)。
①主干家庭是指由一对已婚夫妻及其至少一位的父母或祖父母,以及其他未婚亲属所组成的家庭。
特征:除有一个权力和活动中心外,还有一个次中心;每一代只有一对夫妇。
②联合家庭是指一对以上的已婚兄弟姊妹所组成的家庭。
③联合主干家庭是由一对已婚夫妻,至少一位夫或妻的父母或祖父母,至少一对夫或妻的已婚兄弟姊妹,及其他未婚亲属所组成。
特点:家庭规模大,家庭成员多;关系、结构复杂;可以有多个权力中心;可获得、可利用的家庭内外资源更多,更广;应对家庭压力、家庭危机的能力也更强。
3.其他家庭类型:包括单亲家庭、单身家庭、同居家庭以及同性恋家庭等。
3、家庭的功能:生殖和性需要的调节功能;满足感情需要的功能;抚养和赡养的功能;社会化功能;经济的功能;赋予成员地位的功能。
4、家庭内在结构:家庭的内在结构是家庭的主要内涵,是社会的缩影。
家庭的权力结构、角色、价值观和相互作用模式形成了家庭的内动力,每个家庭都有其传统和特点,构成了不重复的家庭。
①权力机构:传统权威型、工具权威型、感情权威型、分享权威型。
②家庭角色:是成员的特定身份,没有选择的余地。
由于角色的变换产生了角色学习、角色期待、角色认知、角色冲突的机制内涵,对角色的认知帮助我们科学的评价家庭角色的扮演是否成功,如何调制不成功的角色。
③家庭内的沟通,形成了家庭特有的“相互作用模式”,发送者、信息和接受者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影响沟通效果,而直接明快的沟通应该为社会所提倡。
5、家庭周期具有下列特点:(1)随时间而发生变化(2)有起点以及终点(3)每个家庭都随着阶段发展(4)每个阶段都存在其特定的发展课题(5)家庭周期存在正常的变迁和意外的危机(6)家庭生活周期是生物学、行为学以及社会程序的传递。
八个阶段:新婚、第一个孩子出生、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期、孩子离家期、空巢期、退休期6、家庭圈:是以患者的观点看待家庭成员与自己关系自绘的圆形圈。
用代表其主观认识的家庭每一成员的圆圈绘制在代表家庭的大圈中。
圆圈越大代表在家庭中的权利越大,圆圈越靠近代表相互间的关系越亲密,反之即表示相互间的关系越疏远。
也可将自己生活中的重要宠物绘于图中。
7、家庭APGAR问卷:A(Adaptation)适应度,是指当家庭面临危机或压力时,如何利用家庭内外资源来解决问题。
P(Partnership)合作度,是指家庭成员如何分享决定权和责任。
G(Growth)成长度,是指家庭成员经过相互支持指导而达到生理、心理、社会上的成熟以及自我实现。
A(Affection)情感度,是指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的关系。
R(Resolve)亲密度,是指家人彼此共享的时间、空间以及经济资源。
该问卷是评估家庭功能的工具,主要是用于全科医师初次与家庭接触时,通过该问卷尽快对该家庭的情况作较为全面的了解。
8、家庭照顾:定义:全科医生在行医实践中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社会、家庭背景,考虑家庭对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的影响与作用,以及通过对特定家庭的评估、咨询、干预等手段使家庭正常发挥其应有功能,维持家庭的正常发展,为家庭成员的幸福和病人的治疗与康复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