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当今社会的德现状与对道德问题的思考

论当今社会的德现状与对道德问题的思考

论近几年社会的道德现状与对道德问题的思考朱德银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2级1班指导教师:万婧论文摘要:中国将进一步加速体制转轨和经济转型,加速走向市场经济、法制经济信用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所带来的观念上的,利益上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并将对中国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近期食品被查出含有有害物质,女子当街狂煽母亲,小悦悦被多次碾压而无人救助等问题说明:当今社会必须进行道德设。

Paper abstract: China will further accelerate the system switcher and economical reforming, will accelerate to move towards the market economy, the legal system economical credit idea which in this process brings, in the benefit collision is inevitable, and will have the profound influence to China's society, food is found out in the near future includes the deleterious substance, the female facing the street incites crazily the mother, but small pleased by many times the roller compaction questions and so on nobody rescue was explained pleased: Now the society must carry on the morals to suppose关键词:道德现状,道德建设。

一、近几年的道德现状(一)近几年接二连三的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

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急病,严重者可致死。

还有“瘦肉精”,“地沟油”,“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

这些问题除了法律、法规,监督体制的不健全外,也是道德沦丧的一种体现。

(二)进日一段少年当街辱骂并狂扇自己亲身母亲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大家都表示难以想象怎么会有这样的不孝之女,竟然对自己的母亲进行如此的辱骂和殴打。

视频中,女子对母亲辱骂得及其的难听,甚至在受到警察劝阻时狂扇自己的母亲的耳光,警察不得已将其制服,没想到被其直踢裆部,最后将其艰难的摁倒在地。

据悉,该女孩是银向母亲索要钱财遭拒,所以才做出上述举动的。

我中华民族素来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明清时,如果儿子打骂父母或公婆,儿子杀害父母亲,要被处以凌迟,而如今在大街上发生此事,可见一定要加强道德建设,恢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辆车碾压,7分钟内,18个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四)5月13日,11点30分左右,浦东仁济医院的二楼大厅内上演让人惊心的一幕:一名父亲因夫妻矛盾,竟然将自己的1岁亲生儿子狠狠摔砸在医院大厅水泥地上,可怜一岁男婴颅骨骨折、伤势危重。

而事情的起因,只是夫妻二人因家庭琐事争吵,只能迁怒于无辜的儿子。

虎毒不食子,身为人父既然能做出这样的事情,这说明在这方面我们的道德缺失得太严重了,除了道德还有法律的缺失。

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一)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法律法规的缺失或者是不健全,亦或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食品特供制度等。

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有《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食品安全管理条例》《产品质量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虽然这些法律构成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本框架,但是由于出台早,要去标准低,以及现实情况的飞速发展,有些条款以及不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体系,对待严重的食品问题,已经不能有效的规范和合理的操作。

比如说《食品卫生法》第四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食品经营的,都必须遵守本法。

”从此条可以看出,《食品卫生法》的“食品”概念是狭义的,并没有包括种植、养殖、储存、等环节中的食品以及与食品相关的食品添加剂、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者或使用。

而食品安全问题本身涵盖了从农田到餐厅的全过程,法律应当反映出食品在这个过程中的整个生物链条,仅仅只对食品生产的某个阶段进行管理,从而导致了很多问题。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

例如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等。

同时,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食品安全”等重要基本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义。

针对小悦悦被无数次碾压而无人救助,女子当街狂扇自己亲身母亲,父亲摔自己的亲身儿子等一系列问题,也跟法律的缺失有关。

在“百善孝为先”的古代,不赡养父母要受到惩罚。

《唐律》规定:“詈祖父母者绞。

”“詈”就是辱骂得意思,辱骂父母或祖父母的会被绞刑,一般是斩首。

依《唐律.斗讼》规定:“诸子孙违反教令及供养有缺陷者,徒三年。

”明清时期刑法稍有减轻,但依然要打一百大板。

这里的“供养有缺”还不是指的不赡养父母,而是指子女本来有条件让父母吃的穿的好一些,却舍不得出钱,只给父母提供次等的伙食和衣裳。

这罪一定要父母打鸣冤鼓去官府上告,官府才会受理,算是比较轻的刑法。

但是根据汉律,如果有当爹的三天没吃上饭,儿子也不理不管。

那么这儿子就要被“弃市”就是被处死后扔到大街上让人围观。

汉代律法中杀母的罪等同于大逆罪。

更恐怖的是,如果真的犯了杀父杀母的大罪行,有的地区甚至会用比凌迟更可怕的大刑——剥皮萱草、磨骨扬灰。

不仅如此,处事的地方官吏也要受到惩罚,县官有的会被免职,而县里负责教化民智的“老师”也会被下狱乃至被斩。

在古代因为有法律的规范,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尊老爱幼的民族。

百业孝为先,在古代对父母很孝敬的人可以直接被举为孝廉。

在以前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而如今却不复存在了,可见有法律的约束才能锻造出有素质的国民,道德是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的。

(二)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人一直以来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儒家思想又来源于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变“学在官府”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

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统一,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处,人口凋敝,生产破坏,以道家的思想进行统治;当国家稳定之后,不能再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而以儒家思想为宜。

所以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

虽然融合了,但是还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道家、法家为辅助。

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德治”,“礼治”,“人治”。

“德治”教育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心里上的改造,使人心善良,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

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丈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

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

“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

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过是《四书》《五经》。

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自称,讲究含蓄。

到了清朝末年,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科技技术得不到发展,军事设备落后,政治贪污腐败,民不聊生,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更是使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志之士都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来拯救处在危难之中的中国。

任何文化都不会永远保持不变,因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在发生变化,而且不同文化之间会有交流。

从最本质的角度来讲,文化的变迁来自人们的发现和发明。

人们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成果是新的物质产品,也可以是新的思想。

这些新产品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文化变迁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不同文化的接触而发生的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一个群体向另一个群体或社会借取文化要素,并把自己融进自己文化之中的过程。

当一个群体向另一个群体借取了文化要素,并把他们融进自己的的文化时,自己本来的文化就发生了变化。

文化传播的主要模式有两种:直接接触或者是通过媒介。

在两种文化发生接触时常常会发生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是两种文化在接触时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的相互反对情况。

它常常表现为某种文化的拥有者排斥、另一种文化,当一个族群刻意要抵制另一种文化时,他们或者采取封闭的策略,或者对异文化进行否定性的批判。

文化冲突可能发生在根本的价值领域,也可能发生于日常生活的表层,当然前者要激烈得多,同时油根本的价值冲突导致的文化变迁更加深刻。

两种文化的接触不一定发生文化冲突,而是发生文化融合。

文化融合以拥有两种文化的群体相互交往为基础,通过长期的相互交往,原来的文化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而趋于一致,正常的文化变迁就应该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这些年来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只要是传统的东西我们就批判,只要是西方的东西我们就很乐意接受。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西方的暴力文化不断地侵蚀着中国的青少年,比如说暴力电影。

动不动就是杀,机枪抱起来就扫,这就是为什么暴力犯罪会越来越猖狂,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动不动就拿起刀子杀人。

近些年来,原本安静宁和的校园这块净土上,现在也接二连三的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因此校园安全也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