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三个最重要的王朝我們中國有著上下5000年的歷史,在這5000年的歷史當中多個王朝演繹著王朝更迭史。
而在這其中有著以下王朝存在著:夏商、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其中大一統的王朝有著:秦、漢、隋、唐、元、明、清。
但其中統一中國當今版圖的國家也只有元、清(在中國歷史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之內的是元朝,其次是明朝和清朝;明朝雖然初期擁有新疆東部和西藏,但自始至終都沒有統一北元,為此明朝修建了近200年的長城,因此明朝沒有統一今天中國的所有版圖)。
我這裏排除唐朝:因為終唐朝一代都沒有將西藏、雲南統一到中國的版圖之內。
版圖最大的排名前三應該是清、元、明。
在中國歷史以上的朝代當中其中有三個影響整個中國歷史的朝代:秦、漢、清。
在這裏排名的標準是:一、軍力的強大;二、經濟的繁榮、三、版圖的遼闊;四、制度與文化方面;五、給後世留下的基業。
首先講秦朝(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6年)。
第一、在軍力方面:秦朝一統天下六國、北驅匈奴、南收南越;秦朝的軍力在當時的環境之下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秦始皇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
期間疆界大幅擴展。
除佔有原東方六國的疆域,更征服南越及閩越地區。
在北方佔領了河南地,將匈奴勢力一度驅逐到陰山以北。
第二、經濟方面,秦朝經過商鞅變法,即重視農業生產和對外戰爭,以農業生產支持對外戰爭,以軍功授爵賜予土地。
同時由國家法令具體指導農業生產。
第三、版圖方面:秦朝初立便北擊匈奴;南下百越。
疆域迅速擴展並進一步完善炎黃地圖,但因為秦二世而亡,所以沒能對北方遊牧民族進行收復統一。
然其當時疆域西部已達到今甘肅、四川;西南到雲南、廣西;北到陰山。
第四、制度與文化方面:創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設立郡縣制,統一度量衡和文字。
第五、給後世的留下的基業:秦所立的中央集權制和郡縣制成為中國幾千年封建制的楷模,而其統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更是方便了全國人民的文化與生活交流,特別是秦朝開創的天下大一統的觀念更是深入人心並影響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史。
其次講漢朝,其中漢朝分為西漢與東漢。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短暫的秦朝之後出現的朝代,分為“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9年)與“東漢”(西元25年—西元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後世史學家亦稱兩漢。
西漢為漢高祖劉邦所建立,建都長安;東漢為漢光武帝劉秀所建立,建都洛陽。
兩漢存在的時間約為422年,這段時間國家一統,民族融合以及到漢民族的初步形成。
其中西漢時期被稱為中國歷史的第一黃金時期。
第一、在軍力方面,完成國家統一;對外方面漢朝徹底將匈奴趕到了歐洲,其中漢將軍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山更成為千古佳話。
第二、在經濟方面有西漢的文景之治,漢朝時期,鐵農具的牛耕是最重要的生產工具,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
一些新式耕田法,如代田法、區田法相繼誕生。
國家注重興修水利,尤以關中地區為最。
著名的水渠有成國渠、六輔渠、白渠等。
東漢時期,出現了翻車和渴烏等水利工具,增加了農業生產效率;歷史上有名的絲綢之路也是在西漢時期產生的。
第三、版圖方面:南越首次直接歸中央管理;西漢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陰山以北。
西元前111年,漢朝平南越,又佔有了海南島,在該地設十郡。
在西南地區,漢朝征服了諸國,邊界推移到雲南哀牢山和高貢黎山。
東北地區滅亡了衛滿朝鮮,設置了東北四郡。
大漢帝國的國土已基本成型。
而在西域設郡也加強了對西域的控制。
漢時的版圖除了西藏和外蒙外,現今中國版圖基本上都納入了漢朝的版圖,並擁有今天不屬於中國版圖之內的越南北部。
第四、制度與文化:漢朝官制實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較大的權利。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稱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長;太尉管軍事,是武官首長;御史大夫掌監察,輔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
漢武大帝採納董仲舒、公孫弘等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成為以後的中國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
武帝時期設置太學,是中國古代第一所公辦學校,專門培養才學之士 。
第五、給後世留下基業:首先是我們漢民族的稱號的由來,這得益于漢朝的強大和多民族的融合之後漢民族的初步形成;其次是在版圖方面使中國南方的閩越和雲南正式納入中央管理範圍之內;再次就是形成了封建史上的統治思想—儒家思想;最後是徹底打垮了威脅中原農耕民族政權的匈奴遊牧民族。
最後講一下清朝。
清朝(西元1636年~1911年,一說1616年建立,1644年起為全國性政權),又稱大清,簡稱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滿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
第一、在事力量方面:清朝前期滿八旗的騎兵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騎兵(這一點也是西方史學界所公認的)。
在清前期清軍平朝鮮(朝鮮仁祖出城投降。
仁祖將親明反清的主要人物弘文館校理尹集、修撰吳達濟及台諫官洪翼漢縛獻清軍,隨後出城,在三田渡拜見皇太極,行三跪九叩之禮,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屬國,朝鮮服屬了清朝統治,並在三田渡地區建立“大清皇帝功德碑”(即三田渡碑)。
)、定蒙古、統一中原、戰沙俄、滅准。
格。
爾並使脫離了中央王朝統治1000多年的新-----疆再次回歸中國版圖之內、粉碎廓爾喀對西藏的入侵(清將福康安在廓爾客首都加德滿都城下與廓爾喀簽訂城下之盟)、征緬之戰(此戰雖然沒有達到征服緬甸的目的,但卻改變了中南半島的歷史進程,使緬甸滅亡泰國統一中南半島的夢想破滅)、收臺灣、攻安南(今越南)。
清朝中後期由於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清朝割地賠款並簽署了1000多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談到清中後期的歷史,也許很多國人會感受到恥辱,說句公道話:清中後期的悲劇更多的是時代的不幸:一統的、處於封建時期的中國遇上了領先於世界的歐洲白種人,自從新航路開避以後整個世界都處在西方白種人的淫威之下,一部世界近現代史也就是白種人主導世界的歷史,直到今天仍沒有改變:當今的世界秩序仍舊是白種人所制訂的,聯合國5常有4個是白種人國家。
歐洲的進步取決於其思想的解放和覺醒、取決於科技和文明的進步。
也許有的人會說,如果沒有清朝、而是明朝的延續,那麼中國歷史會進入資本主義時期,因為明朝已初步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狀態。
我看這簡直是在扯蛋:其實明朝的封建專制和對人們思想的控制不會比清朝好了多少------明朝的特務統治,明太祖通過打擊功臣、特務監視等一系列方式加強皇權,使明帝專制程度淩駕中國歷代各朝之上。
其次,在當時的世界除了歐美以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其他的亞非拉的國家還沒有哪一個能進步到資本主義,我想當時的中國也不例外。
第二,經濟方面,開創了康乾盛世,中國人口首次突破三億大關,這是封建史上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
第三,在疆域方面: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是:北起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即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南海島礁),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區及緬甸北部,西盡鹹海與蔥嶺地區,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亞巴爾喀什湖,東北抵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東南包括臺灣、澎湖群島。
極盛時總面積達1300多萬平方公里。
除此之外,許多周邊國家都成為清朝的藩屬國,在盛清之時的藩屬有:東邊的李氏朝鮮、琉球,中南半島有安南、南掌(老撾)、暹羅(泰國)、緬甸,西南有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不丹,中亞和西亞有浩罕、哈薩克、布魯特、布哈爾、山克、愛烏罕(阿富汗)以及南洋的蘭芳共和國等。
清朝的疆域在中國封建史上按實際控制面積而言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元朝。
第四,制度與文化方面:雍正設立的軍機處成為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核心權力機構,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幾乎可忽略不計,政治權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為清代中央集權制度的頂峰。
在民族政策和邊疆區域劃分方面:清代在東三省、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地,設專門的轄區,採取和內地不同的行政管理辦法。
在蒙古地區實行盟、旗制度。
旗,是中央政權領導下的基本行政單位。
在WEI*地區,設總理回務劄薩克郡王一人,治理該部政務,又設協理圖撒拉克齊二人以佐之。
清朝在新疆還派駐了伊犁將軍,掌天山南北最高軍政大權,下設參贊大臣一人輔之。
在西藏,達*(駐拉薩)和班CHAN(駐紮什倫布)掌政令,行教化,同為政教僧俗領袖,但他們“並受成于駐藏大臣”。
清朝遷都北京後,在舊都盛京設內大臣一人,副都統二人。
在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西南各省的一些少數民族區,清初仍沿襲明代土司制度,有宣慰、宣撫、招討、安撫、長官諸司,亦有土府、土州、土縣的設置。
雍正後,清政府陸續將土官改設流官,進一步加強了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直接統治。
其實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真正有效並長久地控制了中國境內的遊牧民族的政權。
而漢唐時期中原農耕政權對邊疆遊牧民族更多的是採取的是鞠駕和懷柔的政策。
在文化方面,小說達到了封建史上的最高峰。
京劇形成。
第五,為後世所留下的基業:首先是疆域,中國今天的版圖基本上是繼自清朝。
雖然清朝中後期由於國家的衰落而導致大量領土的丟失,特別是在北方被俄國人給幹掉了數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滿族的入關而取代李自成和晚明,在一定程度上講是中華民族的幸運,如果是李自成統一中原或者是明朝退居江南而變成南宋第二,那麼今天中國的版圖也許就沒有今天這麼大了。
明末時期明朝的版圖是300多萬再平方公里的領土,很多明粉們天天吹明朝有多大,但有一個鐵的事實可以反駁他們:現代的長城絕大多數是明朝所修建的長城,終明一代修建了200多年的長城;今天的北京即為國門,明朝是天子守國門,過了北京和長城就是國外了。
明朝並沒有控制過今天的內外蒙古,更沒有控制過今天新疆的全部。
滿清入主中原以後採取民族聯姻並加之以武力的方式控制並籠絡了蒙古;前後花了70到80年的時間收回了脫離中原王朝1000多年的新疆。
如果李自成立的中原王朝能夠存在200年的統治的話,那麼憑著農耕民族喜歡安逸的民族個性、也許今天的內蒙、新疆、西藏等地很可能不會處在李氏王朝的統一之下。
雖然中國歷史當中的唐朝、元朝的疆域都很大,但清朝所處的時代卻相當關鍵:在近現代史上各個民族國家疆域的大致劃分和西方殖民者在全世界入侵以前,滿族成功的統一了中國絕大多數的版圖。
在世界近現代史上的土耳其和伊朗都曾經很大,但他們卻在近現代各個民族劃分大致劃分之時丟失了巨大面積的領土。
今天的土耳其和伊朗的國土萎縮到不到200萬平方公里的範圍之內,他們今天只能徹底淪為世界三流的國家。
如果滿族沒有及時入關、沒有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以前完全國家和中華民族的統一、並沒有將東北、內蒙、新疆、西藏納入中國版圖之內的話。
那麼今天的中國版圖也許就是中國歷史上宋朝與明朝的翻版,而中國失去了東北、內蒙、新疆和西藏的話,那麼中國將會失去巨大的戰略縱深,也許今天中國的命運就是宋朝與明朝的翻版。
失去了上述地區的戰略縱深,那麼中華民族也就失去了鹹魚翻身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