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技术

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技术

普通稠油热采直井井身结构示意图 特、超稠油热采直井井身结构示意图
273.05mm表层套管 346.00mm一开钻头 G级加砂水泥返至地面
273.05mm表层套管 346.00mm一开钻头
G级加砂水泥返至地面
阻流环
热应力 补偿器
177.8mm 油 层 套 管 : 钢 级 TP100H、壁厚9.19mm。 177.8mm×193.7mm变扣接头 193.7mm外加厚套管:钢级TP120TH、 壁厚 17.14mm 。下入位置:油顶以上 20m至油底以下10m。 193.7mm×177.8mm变扣接头 阻流环 177.8mm油层套管 247.6mm二开钻头
井液体系。
1. 直井热采钻完井工艺技术 2. 定向井(丛式井)热采钻完井工艺技术
3. 水平井(分支井)热采钻完井工艺技术
(一)稠油钻完井工艺技术
1.直井热采钻完井工艺技术 普通稠油直井热采完井均采用二开、7”套管下部双地锚提拉预应力 30~40吨射孔完井。采用该种完井方式的油井在辽河有5000多口。 特稠油和超稠油热采完井是在普通稠油直井热采完井方式基础上,油层 部位采用φ193.7mm外加厚套管和热应力补偿器。采用该种完井方式的油井 在辽河有2000多口。
孔隙度22%~30%,平均空气渗透率500~5500×10-3μm2 ,同
一储层渗透率级差可达几十倍,甚至几百倍。
(4)油藏类型多,油水关系复杂
按油气水组合关系可分为七种油藏类型,包括块状边、顶、底水油藏, 纯油藏,厚层块状气顶油藏,块状底水油藏,底水潜山油藏,层状边水油 藏,油水互层状油藏。
(5)稠油种类多,原油性质变化范围大
丛式井井眼轨迹示意图
(一)稠油钻完井工艺技术
3.水平井(分支井)热采钻完井工艺技术
热采水平井二开井身结构示意图
水平井(分支井)热采钻完井采用二、三开钻井,水平段筛管完 井;分支井主井眼筛管、分支井眼裸眼完井,其它工艺与直井和定向 井相同。
热采水平井三开井身结构示意图
273.05mm表层套管 346.00mm一开钻头
蒸汽驱举升 工艺技术 SAGD举升
工艺技术
稠油冷采举升 工艺技术
(三)稠油举升工艺技术
1、 10~12型游梁抽油机、21/2’’油管、D级杆、
普通抽稠泵和排砂抽稠泵、井筒掺稀油或活性
水降粘。 该模式适用于油藏埋深 1300m 以内,普通稠
抽油机
油冷采和蒸汽吞吐井筒举升,采用该模式的井
数占辽河稠油总井数的65%以上。
311.1mm二开钻头
215.9mm分支井眼
215.9mm三开钻头
241.3mm二开钻头
悬挂器
177.8mm调长套管 +177.8mm割缝筛管 (钢级TP100H、壁厚9.19mm)
(二)高温注汽工艺技术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热采开发方式主要有蒸汽吞吐、蒸汽驱和SAGD, 配有 50t 、 23t 、 11t 、 9.2t 固定式和活动式四种蒸汽发生器共 322 台, 年注汽能力近3000万吨。
抽油杆
掺稀油或活性水
抽油泵
(三)稠油举升工艺技术
主要泵型为双级流道抽稠
泵和动态密封一次管柱泵。前 者采用了中部固定阀二次进油
技术,流体入泵阻力小,与常
规抽油泵相比,具有较高的泵 效。后者可完成多次的注汽 —
干度损失5%~10%/km
锅炉出口干度 ≥75%
井口入口干度 ≥70%
等干度分配器
该工艺较蒸汽吞吐增加了地面等干度分 配器和分层注汽工艺,注汽管柱采用单层注 汽管柱或分层注汽管柱。 在齐40块150个汽驱井组应用。
井底干度≥50% 井底干度≥50%
单层注汽
分层注汽
(二)高温注汽工艺技术
2.蒸汽驱注汽工艺——等干度分配技术
领先水平。
(二)高温注汽工艺技术
3.SAGD注汽工艺——水平井双管注汽技术
通过地面等干度分配
智能调控系统,根据动态
油管悬挂器
监测结果,可以对内管、
外管注汽速度进行调整。
油管悬挂器
N2 4 1/2 ″真空隔热管 1.9″无接箍油管 变扣 1.9″无接箍筛管
3
1/ 2
″油管
3 1/2 ″筛管
丝堵
双管注汽井口
3.SAGD注汽工艺——水平井循环预热技术
在进入SAGD操作阶段前对注入 井和生产井进行注蒸汽预热,以热 传导方式加热地层,在注采井间形 成热连通和水力连通。
(二)高温注汽工艺技术
3.SAGD注汽工艺——汽水分离技术
采用旋风分离筒分离汽水, 分离效率高,可将锅炉出口75%蒸 汽干度提高到95%以上。
油层
安全接头 +分层汽驱层间密封器 偏心式分层汽驱配汽装置 偏心式分层汽驱配汽装置
同心管分层注汽管柱图
油层
偏心投捞式分注管柱图
现场应用100多井次, 施工成功率100%。
偏心配汽工作筒 配汽阀及投捞工具
(二)高温注汽工艺技术
3.SAGD注汽工艺
井口入口干度 ≥90%
干度损失5%~10%/km
井口入口干度 ≥90%
常规注汽技术
蒸汽吞吐注汽 工艺技术
常规井分层注汽技术 特殊井分层注汽技术 水平井注汽技术
蒸汽驱注汽 工艺技术
蒸汽等干度分配技术 蒸汽驱长效隔热注汽工艺技术
蒸汽驱分层汽驱工艺技术 高效汽水分离技术 SAGD间歇注汽技术 水平井双管注汽技术
SAGD注汽
工艺技术
(二)高温注汽工艺技术
(三)稠油举升工艺技术
针对不同油藏埋深、不同油品性质、不同开采方式、不同温度条件、不
同供液能力,形成了机、杆、泵、管、井筒降粘举升配套工艺,主要形成以 下几种模式: 蒸汽吞吐举升 工艺技术
普通稠油举升工艺技术 特、超稠油举升工艺技术 分层采油工艺技术
耐高温泵举升工艺技术 过油层深抽技术 塔架式抽油机 SAGD大排量举升技术 螺杆泵举升工艺技术
开发方式 蒸汽吞吐 蒸汽驱 SAGD 天然能量 注水开发 动用储量 63680 3558 486 5775 10320 104t 年产量 104t 599.4 30.1 17.1 37.0 62.2 产量比例 % 80.3 4.0 2.4 5.0 8.3
非混相驱
381
已结束
已结束
辽河油田的稠油油藏具有以下六个基本地质特征。
可同时对1~4口井蒸汽流量进 行等干度分配。 计量范围4~20t/h,误差小于 ±5%。
(二)高温注汽工艺技术
2.蒸汽驱注汽工艺——长效隔热技术
真空隔热油管 隔热管接箍密封器
1000m井深蒸汽干度由32%提高到50%以上,
长效隔热效果显著,满足中深层蒸汽驱的要
注 汽 管 柱
压力补偿式隔热 型汽驱伸缩管
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三种油品稠油储量分别占辽河油田稠油 储量的69%、14%和17%;产量分别占47%、15%和38%。
(6)油藏埋深跨度大,具有正常的温度压力系统
已探明的稠油油藏埋藏深度从500米到2600米均有分布。地温梯度 3.0℃/100m~3.3℃/100m,压力系数0.9~1.0。
普通稠油
出口干度≥98% 出口干度 ≥75%
双管注汽井口 KSR-21/370
井筒氮气隔热
井底干度≥70%
井底干度≥70%
汽水分离器将75%干度提高 95%以上。 直井注汽管柱可满足间歇注汽 要求。 水平井采用同心双管注汽保证 了水平段均匀注汽。 已在13个SAGD井组。
直井注汽 (可间歇)
水平井双管注汽
(二)高温注汽工艺技术
辽河油田稠油油藏分布图
已开发 开发准备
(1)探明稠油储量大 截 至 2007 年 12 月 三 大 领 域 共 探 明 38 个 油 田 , 探 明 石 油 地 质 储 量 23.56×108t,其中稠油 10.86×108t。投入开发 32个油田,动用石油地质 储量18.62×108t,其中稠油动用地质储量8.42×108t。 (2)稠油产量比例高 1995年原油产量达到高峰,为1552×104t,其中稠油844×104t。 2008年产油1205×104t,其中稠油产量748×104t。 (3)稠油开发方式多样 目前辽河油田的稠油开发方式主要有六种: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 辅助重力泄油、天然能量冷采、注水和非混相驱。 不同开发方式储量产量比例
双地锚
双地锚 177.8mm 油 层 套 管 : 钢 级 TP100H、壁厚9.19mm。 241.3mm二开钻头
(一)稠油钻完井工艺技术
2.定向井(丛式井)热采钻完井工艺技术 辽河油田地处世界级湿地保护区,为减少污染、节约用地、方便管理, 大多数稠油油藏均采用定向井(丛式井)平台钻井,完井方式与直井相同。
伸缩管
密封器 油层
封隔器 自动配汽阀 油层 油 层 油层 油层
油 层
配汽器
油 层
油层
油层
油 层
定量分层注汽管柱
预设分层配汽管柱
自动分层配汽管柱
(二)高温注汽工艺技术
1.蒸汽吞吐注汽工艺——特殊井分层注汽工艺
出砂井分层注汽管柱
侧钻井分层配汽管柱
侧钻井选层注汽管柱
(二)高温注汽工艺技术
2.蒸汽驱注汽工艺
求。
泄压式高温 长效汽驱密 封器 Y441强制解封 汽驱封隔器
Y441强制解封汽驱封隔器
泄压式高温长效汽驱密封器
压力补偿式隔热型汽驱伸缩管
隔热管接箍密封器
(二)高温注汽工艺技术
2.蒸汽驱注汽工艺——分层注汽技术
4 1/2"真空隔热管 1.9"无接箍油管 隔热管接箍(配接箍密封器) 真空隔热管 压力补偿式隔热型伸缩管 多级长效密封器 多级长效分层汽驱密封器 强制解封汽驱封隔器 多级长效分层汽驱密封器 Y441汽驱封隔器 上层筛管 插入式对接器 内伸缩管密封盒 层间密封器 伸缩内管 Ss76-150汽驱伸缩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