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古诗文

四年级古诗文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受此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译文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游园不值――想观赏园内的风景却没有人在。

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

应怜――应该爱惜。

应,应该;怜,可惜。

屐齿――屐是木底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

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满园的春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译文扣了好久的门,也没有人来应门,大概是主人怕我的木屐踩坏他院子里的青苔吧。

一枝红杏从院墙上伸出来,想必是满园的春色管也关不住吧。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唐)杜甫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注释⑴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⑵畏:一作“里”。

⑶料理:按《世说》和《晋书》中的料理,乃安排、照顾之意,施于杜,殊欠妥帖。

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于料理条下归纳了四个义项:安排、帮助、排遣、逗引。

认为杜诗之料理为安排、帮助之意。

⑷盏:一作“锁”。

⑸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

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

”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 之句。

⑹爱:朱注:叠用爱的字,言爱深红乎,抑爱浅红乎?有令人应接不暇意。

一作“映”,一作“与”。

⑺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小路。

⑻恰恰啼:正好叫唤起来。

“恰恰”乃唐人口语。

⑼爱:一作“看”。

⑽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①寻:寻访。

②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③不遇:没有见到。

④童子:小孩。

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⑤言:回答,说。

⑥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⑦处:地方。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注释1.泊船:停船。

泊,停泊。

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

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译文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①滁(chú)州:州名,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淑三市县地。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译文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将晓:天将要亮了。

篱门:篱笆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

仞(rèn):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

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

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的统治,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

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少数民族的泛称。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题:写。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府邸,官邸(dǐ),旅店,客栈。

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贵族。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译文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地呈现在我眼前。

西湖游船上轻歌曼舞日夜不歇。

游客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他们简直把暂时脱身的杭州,当成了如梦般繁华的汴州!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凉州词:乐府曲名。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译文精美的酒杯之中斟满甘醇的葡萄美酒,勇士们正要开怀畅饮,却又被急促的琵琶声催促着要上战场。

如我醉倒在战场上,请君莫笑话我,从古至今外出征战又有几人能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