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28首【杜甫(唐)】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地生活。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清代三十六诗仙图卷之杜甫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是现实主义诗人。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
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
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
1.望岳2.前出塞九首(其六)3.春望4.蜀相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7.旅夜书怀8.登高9.江南逢李龟年10.赠花卿11.房兵曹胡马12.兵车行13.月夜忆舍弟14.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15.绝句二首(其二)16.孤雁17.登岳阳楼18.江亭【陆游(宋)】1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0.游山西村21.冬夜读书示子聿22.书愤23.剑门道中遇微雨24.诉衷情25.咏梅26.钗头凤27.塞上听吹笛/高适(唐)28.终南望余雪/祖咏(唐)【唐杜甫】1.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1、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2、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3、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4、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5、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6、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7、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8、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前出塞九首(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译文: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
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
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注释:1、挽:拉。
2、当:应当。
3、长:指长箭。
4、擒:捉拿。
前四句极像谣谚.可能是当时军中流行的作战歌诀。
马目标大易射.马倒则人非死即伤.故先射马.蛇无头而不行.王擒则贼自溃散.故先擒王。
擒王句乃主意所在.下四句便是引申这一句的。
5、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
正承上句意。
沈德潜《杜诗偶评》:“诸本杀人亦有限.惟文待诏(文徵明)作杀人亦无限.以开合语出之.较有味。
”不确。
6、列国:各国。
7、疆:边界。
自有疆.是说总归有个疆界.饶你再开边。
和前出塞诗第一首中的“开边一何多”照应。
8、苟能:如果能。
9、侵陵:侵犯。
10、岂:难道。
最后两句是说如果能抵制外来侵略的话.那末只要擒其渠魁就行了.又哪在多杀人呢?张远《杜诗会粹》:“大经济语.借戍卒口中说出。
”在这里我们相当明显的看到杜甫的政治观点。
3.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1、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2、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3、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4、恨别:怅恨离别。
5、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6、抵:值.相当。
7、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8、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4.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注释:1、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2、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3、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
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
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
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
空:白白的。
6、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
频烦.犹“频繁”.多次。
7、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
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
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注释:1、秋高:秋深。
怒号(háo):大声吼叫。
2、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
三.泛指多。
3、挂罥(juàn):挂着.挂住。
罥.挂。
长(cháng):高。
4、塘坳(ào):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
塘.一作”堂“。
坳.水边低地。
5、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
忍能.忍心如此。
对面.当面。
为.做。
6、入竹去:进入竹林。
7、呼不得:喝止不住。
8、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