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选项 C 正确;
D、硝酸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16×3)=1:48,选项 D 错误。故选 D。
2.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未发生变化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l2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6):(16 5)=12:5,故正确; C、汉黄芩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是二 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D、汉黄芩素是由分子构成,应该说 1 个汉黄芩素分子中含有 16 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故错误。故选 D。
4CO2 + 2X + 6H2O 可知,反应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
为 4、12、2、1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4、12、0、14,根 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中含有 2 个硫原子、4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硫原子、2 个氧原子构成,则 X 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是 SO2。故选 D。
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 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2: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 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 A 错误;B、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 素,故 B 正确;C、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 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 C 错误;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 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3,故 D 错误。故选 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2HCl
【答案】D 【解析】 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 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错误;D、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 成了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H2+Cl2 2HCl,正确。故选 D。
12.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A+B=A2B 【答案】D 【解析】 A、由微观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化学变 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结合图示可知该反应在发生时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未发生变化,所以元素的种类一定未 变; C、由图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种类未变,从而可知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由反应图示中关于分子结构及分子的变化情况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2+B2=2A2B; 故选 D.
5.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的乙硫化醇(C2H5SH)。乙硫化
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 2C2H5SH+9O2
4CO2 +2X+6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 A.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 B.SO3
C.H2SO4
D.SO2
根据 2C2H5SH + 9O2
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 Si,1;C,1;Na,2;O,6;H,2;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
种类及原子个数为 Si,1;Na,2;O,4;H,2;比较分析可知 X 中含有 C 和 O 元素,其
3.长途运输鱼苗时,为了防止鱼苗缺氧,常在水来自加入物质 X,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2X+2H2O=2Ca(OH)2+O2↑,其中 X 的化学式为 ( )
A.CaO
B.CaO2
C.CaCO3
【答案】B
D.CaCl2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量。蒸汽。D.C+O2 CO2。12 g.由方程式可知 12g 碳和 32 g 氧气恰好反应,而给出的
氧气的质量是 16g,不足量,因此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按照氧气来计算。可生成 22g.错 误。 考点: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级反应物有一种是过量时的计算的知识。
10.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 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5 C.汉黄芩素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汉黄芩素中含有 16 个碳原子,12 个氢原子和 5 个氧原子 【答案】D 【解析】A、汉黄芩素的化学式为 C16H12O5,由化学式可知,汉黄芩素是由碳、氢、氧三种 元素组成,故正确;
【化学】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经典
一、化学方程式选择题
1.浓硝酸易挥发,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如下反应:4HNO3 4X↑+O2↑+2H2O,下列分析不
正确的是
A.X 的化学式为 NO2
B.HNO3 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 价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硝酸中氢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3
【答案】D
【解析】
固体质量差
168
106
44
62
x
y
2.2g
3.1g
168 = 106 = 44 = 62 x y z 3.1g
x=8.4g y=5.3g z=2.2g
【详解】
A、反应生成的 CO2 质量为 2.2 克,故 A 不正确;
B、样品中
Na2CO3
的质量分数为
12g-8.4g 12g
100%=30%
,故
B
正确;
Δ 8.已知 NaHCO3 受热分解生成 Na2CO3, 2NaHCO3 Na2CO3 +CO2 +H2O 。把 12 克
NaHCO3 和 Na2CO3 的混合物样品加热至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8.9 克。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反应生成的 CO2 质量为 4.4 克 C.样品中 NaHCO3 的质量为 8.6 克 【答案】B
C、样品中 NaHCO3 的质量为 8.4 克,故 C 不正确;
D、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为8.4g 23 100%+(12g 8.4g) 46 100% 3.9g ,样品中
84
106
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9g 12g
100%=32.2%
,故
D
不正确。故选
B。
【点睛】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碳酸钠的质量 样品的质量
13.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 H2.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 2+2X↑+4H2O,推测 X 的化学式是( )
A.N2O3 B.NO2 C.NO D.N2O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u+8HNO3 (稀)═3Cu(NO3)2+2X↑+4H2O 可知,反应前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3、8、8、 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 2、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 种类、数目不变,则 2X 分子中含有 2 个氮原子和 2 个氧原子,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氮原子 和 1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NO。故选 C。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2H2O 表示 【答案】A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1:1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故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故错误;
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 CH2O2 表示,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44:2=22:1,故错误。本题选 A。
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n=3
C.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生成了两种单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变化过程的微粒结构以及变化过程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H4+H2O
CO+3H2;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3,故正确; C、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及其质量均不改变,故错误; D、生成物一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错误。 故选 B。
100%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 碳和 16 g 氧气反应,可生成 28 g 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镁条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错误。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是因为其中的 C 变为 CO2 气体,其中的 H 元素变为 H2O 蒸汽逸 出,逸出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氧 气。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