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基本知识(1)

翻译基本知识(1)






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 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尽管不同的学者划分的过程不同, 但我们认为翻译大体上分为理解、表达和校核三个阶 段。 理解阶段:理解主要通过原文的上下文进行。译者必 须从上下文的关系中来探求正确的译法。所谓上下文 可以指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也可以指一章,一节, 以至全文或全书。对原文作透彻的理解是确切翻译的 基础和关键。 表达阶段:表达是译者把自己从原文所理解的内容用 本族语言重新表达出来。表达的好坏取决于对原文理 解的深度以及对译文语言的修养程度。表达是理解的 基础,但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必然能表达地正确。 校核阶段:校核是理解和表达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原 文内容进一步核实以及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的阶段。 校核是译文能符合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必不可少的 一个阶段。

三、翻译的标准
关于翻译的标准,或对合格翻译的要求,历代翻译 家有不少论述。 (一)泰勒的三标准 (二)严复的三字标准 (三)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四)其他翻译标准

(一)泰勒的三标准

1.将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 2.译文应当具有原作的风格和文体,而且要保全 原著的真实; 3.译文和原作要同样流利自如。
(四)其他翻译标准




玄奘:既须求真(faithful),又须喻俗;鲁迅:“宁信而不 顺”;傅雷:“神似论”; 钱钟书:“化境论”;刘重德:“信达切”;林语堂:忠实、 通顺和美; 许渊冲:“三美”(意美、音美、形美); Herbert Rotheinstein (赫伯特· 罗森斯坦):tri-ness principles: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gracefulness; Eugene A. Nida(奈达): natural equivalent(自然对等)― dynamic equivalent(动态对等); Sperber & Wilson: relevance theory(关联理论)

归纳总结: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翻译标准有各种各样的表述,但我们认为 翻译标准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忠实”;二是“通顺”。 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 容完整而准确的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 或任意增删的现象。 所谓通顺,是指译文必须通顺易懂,遣词造句力求符合语言 文字规范。译文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模糊、语言 晦涩等现象。 忠实和通顺是相辅相成的。忠实而不通顺,会令人感到莫名 其妙,无所适从;通顺而不忠实,脱离了原作的内容和风格, 通顺也就失去了意义,译文也就成了胡编乱造之作。因此, 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必须恪守“忠实”与“通顺”这两条翻译 标准,切实做到原文内容与译文内容与译文形式的辨证统一。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三)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1.翻译标准是多元(语音,语法,语义)的而非一元 的; 2.翻译标准既是多元的,又是一个有机的然而变动不 居的标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最高标准是最佳近 似度。这是一个形同虚设的抽象标准,真正有实际 意义的是一大群具体标准; 3.具体标准中又有主标准和次标准的区别。 4.多元翻译标准是互补的。
观点辨析:
问 题:翻译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不同 人翻译就有不同的翻译版本,因而翻译是没有 标准的。 分 析:翻译过程中,虽然不同的人翻译,可能 翻译的版本不同,但不管怎样,都必须围绕一 定的标准进行,否则无法去判断译文的好劣, 尽管不同的翻译家对翻译的标准表述不同,但 都承认翻译是有标准的。
观点辨析 : 问 题:翻译就是将一个国家的语言转 换成另一国家的语言? 分析:翻译可以是同一种语言内部的 转换活动,也可以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 换活动,因而并不是将一个国家的语言 转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语言。
对该定义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A.再现原文信息,而不是保留原文的结构形式; B.原文与译文之间是对等,而非同一关系; C.对等是贴切,自然的; D.意义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E.文体成分也很重要。 Equivalence : Formal Equivalence: 偏重于原语的表达形式 Dynamic Equivalence: 最贴近原语信息的自然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 译文的功能于原文的功能基 本一致。达、雅 ---- 《天演论 译例言》 信( faithfulness):“易曰:修辞立诚。诚者无他, 真实无妄之知是也。” 达( expressiveness): 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 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 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凡此经营,皆 以为达,为达既所以为信也。 雅( elegance):“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因为雅 与文字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他主张用汉以前的文 字,“ 实则精理微言,用汉以前句法则为达易, 用近世俗利文字则求达难。”
观点辨析


题:翻译的题材不同,翻译过程就不同。 分 析:翻译的题材十分广泛,包含:小说翻 译、诗歌翻译、散文翻译、新闻翻译、法律 翻译、旅游翻译、经贸翻译、科技翻译等等, 尽管在各自的表达上存在着不同的特点,但 翻译的基本过程是基本一样的,即分为理解; 表达及校核三个阶段 。
归纳总结

二 、翻译的分类


根据翻译手段:口译、笔译、机器翻译 根据翻译主体性质:人工翻译、机器翻译 根据翻译语言:言内翻译、言际翻译、符号 翻译 4、翻译题材: 政论文、应用文、科技文、 文学等或小说翻译、诗歌翻译、科技翻译、 新闻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等
观点辨析


问 题:机器翻译可以取代人工翻译吗? 分 析:机器翻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 大的进展,特别是作为作为人们的辅助翻译工 具,机器翻译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机 器翻译可以避免翻译过程中机械、重复、琐碎 的工作,有效的提高翻译效率,但机器翻译要 达到人工翻译一样的流畅程度,还有一定的距 离,而且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而机器 翻译是不能取代人工翻译的。




(四)翻译的过程大致包括理解与表达两个 大的步骤,但实际运作中,翻译由阅读—理 解—表达—检验四个阶段构成。(郑延国)。 (五)翻译可以分成四个过程:分析;切分; 转换;重组(张梅岗) (六)翻译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阅读并分析原文; 2.将原文转换成译入语; 3.对译文进行修改。
第一章 翻译基本知识
一 、翻译的性质(定义) 二、翻译的分类 三、翻译的标准 四、翻译的过程
一、翻译的性质(定义)


理论研讨 : 人们对翻译性质的认识 :由现象到本质;由低级到高级。
(一)宋僧法云《翻译名义集》中:盖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 地之言。 音虽似别,意则大同。 (二)唐贾公彦《义疏》中: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三)张培基: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 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四)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的定义对我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在该定义中,奈达提出了“功能对比”的理论:
四、翻译的过程
---不同学者对翻译过程的划分:
(一)翻译要经历七个过程
1.仔细充分准备; 2.认真理解原文; 3.斟酌再三措辞; 4.推敲组句成文; 5.有限润饰加工;

6.连贯始终根本; 7.大局出发审核(杜乾元)
(二)翻译过程可以分为:理解;表达;审
核(陈新) (三)翻译过程可以分为:理解;表达;审 校(孙致礼) 翻译可以分为两个过程,那就是:原文理解 过程和译文表达过程(戴文进)
翻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翻译分类,但我们 认为一般从语言学角度来说,可以分为: 语内翻译: 即把在同一种语言内部用一些语言 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或叫作改变说法,如 古汉语改成现代汉语。 语际翻译:即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信息转换, 是用一种语言符号和句式解释另一种语言符号 和句式,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严格意义上的翻 译。 符际翻译:指不同符号系统之间的信息转换, 可以指用非语言符号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 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如交通信号和人类语言 之间的信息转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