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公元589---公元907)
隋唐是服饰文化发展的鼎盛时 期。 靴子常用彩皮或织锦制成尖头短 靴,靴上镶嵌珠宝。贵夫人的履 大多具有各种各样装饰精美的高 耸履头,最高达30厘米。
民间崇尚手工编制鞋履,喜 爱穿蒲草编织的履,
宋、辽、金、元
(公元960---公元1333)
宋朝缠足之风愈演愈烈。缠足履(三 寸金莲)演变出不同的形制,把唐朝崇尚 的“小头鞋履”推到了三寸为美的程度。 文人推波助澜造出了“金莲文化”。一 般劳动大众不缠足、穿平头鞋、圆口鞋、 蒲草鞋。辽、金、元都是北方少数民族 建立的政权,在与汉人的交流与学习中, 服饰鞋 履胡汉交融。但以靴为主,花式 繁多:计有朝靴、花靴、旱靴、钉靴等
明、清时代
(公元1368---公元1911)
明恢复汉唐的服饰鞋履, 百官上朝穿与唐相同的靴履, 除皮革制作外,也有毡、缎 等织物制成。但必须染成黑 色,俗称“皂履”。鞋底用 木头做成一定厚度, 外涂一 层白粉,因而又称“粉底皂 靴”。民间女子仍以三寸金 莲为俗,此时出现高跟缠足 鞋,一般跟高达4~5厘米。
商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1766---公元249)
殷商时代丝纺织业有了较 大发展,开始用丝织品做色彩 斑斓的缎面鞋,
战国七雄之间的争斗,推 动了中国服饰的一次大革命— —胡服骑射。赵武灵王是服饰 的改革者。为适应战争的需要, 引进了西北地区 胡人的穿戴— —短衣、长裤和革靴。从此既 便于泥泞寒冷之地行走,又便 于马背乘骑的鞋饰——靴子盛 行了两千年。隋唐宋元明几乎 代代皆穿用,直到清朝才改为 布制的靴子。
清强行推行民族服饰,妇 女 喜穿木底鞋,中间脚心部 分有一块10厘米左右的木底。
袒露禁忌 《论语·乡党》 “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 《礼记·内则》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观念的变化、思想运动影响文化发展。
4、教育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地位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 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 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公元280---公元585)
北方民族常用的靴子相继在中 原流行。
靴子一般以兽皮为面料,男女 通用。但不能作正式礼服使用, 穿靴不得入殿。
当时最盛行的是木履和丝履, 木履即用木料制成的鞋,亦称木 屐,上至天子,下至文人、上庶 都穿木屐,屐为木底下装前后两 个齿的鞋,便于在雨水泥地中行 走。
隋、唐、五代
4.改革开放之后,服饰朝着多元化、个 性化发展.
思考:封建王朝、中华民国、社会主 义新中国不同社会制度下服饰的变更与 发展说明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 度在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引起
要求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的调整
社会制度的变革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 观察我国服饰文化的发展,从中能 看出文化发展有什么特点?
汉 朝
清 末
辛
现
亥 革
在
命
后
(一)、文化继承
与发展的关系
同
一 文化继承
过 程
文 化
的
传
两
承
个
方 面
文化发展
继承
取精去糟
区别
文 化 继
发展
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
承
与 文
1、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
联面
化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
秦代、汉代
(公元前221---公元220)
秦汉时期皮革资源多,穿皮鞋是生 活俭朴的表现。此外有履(用丝绸制作)、 屐(木鞋)、不借(草鞋)。
秦汉时期男女鞋款已显区别,男人 穿方头鞋履,表示阳刚从天(尊天方地 圆说)。女人则穿圆头鞋,意喻温和圆 顺从夫。
汉代贵族死后鞋穿金缕玉履,配套 金缕玉衣。
魏晋、南北朝
外部因素 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
1.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服饰都有严格的 等级标准。自宋代开始就明文规定,只 有皇帝能穿黄龙袍,普通庶民是不许使 用龙的图案和穿黄色的衣服.
2.民国政府确定:男子礼服为中山装, 女子礼服是旗袍.
3.建国初期,中国服饰受前苏联的影响 最大。军队中的女干部穿着大翻领、偏 襟、斜插口袋的列宁装,与短发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分析:根据题干的要求是让我们选出继承和发展 的关系,而不是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因此,④ 不符合题意。正确选项是A。
辨析题:
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商 代 武 士 复 原 图
西 周 武 士 复
战 国 武 士 图
原
图
思考影响服饰差异的因素有哪些?
导致
决定
经济、政治的变化
文化形态的变化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外部原因)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 要影响
(1)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 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 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 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发
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
展
求。
的 辩
系 3.在继承基础上发展,
证
段 ,发展是目的
系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2)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 施文化创新。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
(1)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 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2)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 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 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巨 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 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前提
必然结果
文化的继承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的发展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社
科
思
教
会
学
想
制 度
技 术
运 动
育
荒古原始年代
最初原始人类把动物兽皮 裹在脚上。再把毛皮割成皮条, 将毛皮在足部捆扎,这样先人 们创造了人类最原始的裹足皮 (鞋)。
随着人类智力和技能的不 断进步,又充分利用了更广泛 的制鞋材料——植物叶茎,用 简单工具编成草鞋。故史书上 常把兽皮和草茎作为最古老的 鞋材,而皮鞋和草鞋称为最古 老的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