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1.环境问题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2.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
3.国际社会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存在利益冲突
二、中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和国际合作 1.履行国际公约的行动
2.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思考1:保护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影响着世 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因此环 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是一项造福全人类的公 益事业。没有各国的合作,任何国际环境保护的目标都 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进行广泛而有效的国际合作才能 完成。因此,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2:国际合作中最重要的是认真履行国际条约规定的 义务,加强环境管理信息、技术的交流。国际社会要为 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提供改善环 境的经济支持。
促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 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请你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节约用电,资源循环利用,适度消费,乘坐公共 交通工具,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等。
[思路导引] 第(1)题,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 很容易判断出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表现是 全球变暖。第(2)题,四措施中只有推广水电等绿 色能源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第(3)题,所有 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减排和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 国家减排都体现出共同性原则;目前发达国家减 排和对发展中国家暂时不做减排的要求,体现出 公平性原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交 易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环保技术的转让。 第(4)题,作为个人可从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减 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等角度 来分析(合理即可)。
绿色消费 认购“环保标志”产品,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 此表给出了部分环境伦理观及相应的行为准则。 环保选购 环保电池,选绿色包装,购买绿色食品。
其中,“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 重复使用 少用一次性用品,少用塑料袋,自配餐盒,少用一次 利用;分类回收,循环再生”属于消费环境伦理; 多次利用 性筷子。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自然,万物共 分类回收 回收废塑料、废电池、废纸、生物垃圾,再生绿色肥 存 ”体现了人与自然如何相处的伦理观。 料和各种废弃物,战胜垃圾公害。 循环再生
由于这些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 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 境资源,并排放出废弃物,势必造成滥用资源 和环境污染,从而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案例公产的悲剧
假设有一片草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于段提高牧草产 量,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每头奶牛产奶1 000升。如果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 30升。 现有三户牧民在上面放牧,牧民甲养10头奶牛,牧民乙 养20头奶牛,牧民丙养10头奶牛,这时三个牧民的收益 分别是多少? 牧民甲:10头x1000升/头=10000升 牧民乙:20头x 1000升/头=20000升 牧民丙:10头x 10升/头=10000升 总计:40000升。
2.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宪法》是环境保护法的立法依据和指导原则。 《环境保护法》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做出规定和 调整 的综合性立法,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中的 有关规定,又是制定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基本依据。 《环保单行法》 国际条约、国际公约(有关保护环境资源方面)
一、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 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 国际行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 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
单纯靠技术手段已经无法彻底 解决环境问题。
2.公产与资源环境退化
公产: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
材料三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 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而对发 展中国家暂时不做减排要求;发达国家 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 放,就可多排放一吨相应气体,即获得 一吨排放权。2008年中国某公司与丹麦 签署二氧化碳减排贸易协议,丹麦将向 中国购买63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指标。
如何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狭义):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
广义:按照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 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手段,通过全面的规划,对人们的 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 需求,又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 环境管理的目的: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要发展经济 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容许极限 的双重目的 环境管理的核心: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关 系,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宣言、政策、国策以及法律 等手段,调整人和自然的关系 建立环境伦理意识,帮助人们全面地、 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个人在环 境保护中 责任
尊重自然和其它物种存在的权利 尊重和保护环境
环境道德的主要内容
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不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及乱倒废弃物,节约用电、用 水、用纸,慎用清洁剂,禁止露天烧烤,做“公交 族”、“自行车营销”,用电子贺卡取代纸制贺卡
二.环境管理对象和的执行主体 三.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环境管理的手段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3、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环境管理的手段: 主要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具体内容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规划及行政决议、 行政 通过行政程序 决定等,对从事开发活动的人、财、物等实施 手段 直接管理环境 管理 制定环保法律法规,组建执法队伍,通过强制 法律 运用法律武器, 手段调整开发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并通过司法 手段 依法管理环境 程序实施行政、经济或刑事制裁 手段 定义
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 拒食野生动物,拒用野生动物制品,不猎捕和饲养野 生动物,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作动物的 朋友,善待生命,不买卖珍希木材用具,植树造林, 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草,随手铲拾宠物粪便。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 在经过马拉松式的13天艰难谈判后,联合国 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19日下午在丹麦首都哥本 哈根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任重而道远。 材料二 200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在墨 西哥举行,环境日主题为“地球需要你:团结起 来应对气候变化”。旨在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 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绿色生活习惯,以减少 温室气体的排放,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探究问题
1、如果三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牧民的收益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 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 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 应如何解决? 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
经 济 手 段
运用税收、 征收有偿使 用费以及奖 励、罚款等 经济手段间 接管理环境
税收和 项 财政补贴、 市场 押金制 收费制 目 信贷优惠 交易 度 度 市场 环境税、补助金制 举 干预、 资源使 度、税收 例 责任 用税 减免 保险
既普及了 环境科学 宣传教 知识,又 育手段 是一种思 想动员
前提: 草场可以供养奶牛的最大数量为40头,每头奶牛 产奶1 000升。增加一头奶牛就会使每头奶牛产量减少30 升。 假定牧民丙多放养1头奶牛,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 为41头,这时每头奶牛都不能获得足够的草料,致使平均 产奶量将下降。此时,三个牧民的收益分别是多少呢? 牧民甲:10头x 970升/头=9700升 牧民乙:20头x 970升/头=19400升 牧民丙:11头x 970升/头=10670升 总计:39 770升。
4、理性的方法是协商解决,并减少奶牛数量。 5、可以给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并在牧民中广泛宣传,自觉执 行;必要的时候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执行。——
环境管理
案例”公产的悲剧“说明了
个人利益 矛盾 整体利益
从计算的结果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导致 整体利益的损失。 解决办法: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通过专业的环境教育培养各种环境保护的专 门人才,提高环境保护人员的业务水平;还 可以通过基础的和社会的环境教育提高社会 公民的环境意识,来实现科学管理以及提倡 社会监督的环境管理措施
借助既能提高生产率,又能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 技术手 制到最小限度的技术以及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手段 段 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5、我国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个群众性民间环保组织—— 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分院“自然之友”
时间: 1994年3月我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较大的民间环保团体
宗旨: 开展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有中国 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
二、个人环境道德修养
个 人 道 德 修 养
个人在环 境保护中 态度
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 了解环保法律,并积极利用法律保护环境。
中国的环境管理
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①我国的环境保护三大政策: 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以及强化环境管理 ②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简称32字方针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③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已经纳入法律体系中的 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我国最早施实的是“三同时”制度。
温故知新
1、请你解释一下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 足其需求的能力。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工厂实行清洁生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选购带环境标志 的产品。其中,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 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