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历史学,是面向过去立足当下的真与爱之学。

其基本任务有二,还原与解释。

惟有求真,方能还原;惟有深博之现世关怀,方能有上乘之历史智慧。

中小学历史教育多重记诵,因目标仅在于文明常识之灌输。

而大学之后,应有求真、育爱之史法与史观,方有资格成为文明的传承者与创造者,方可称为此项学问之入门。

学问以目录学为门径,特面向历史系新生制作此提要,以供大一阶段学习之用。

习史者首当明本人、本地、本国之史,故以国史训练为主。

读书当择版本,否则便是乱读,亦望切记。

一、人文读本1、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三卷本: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何光沪等主编《大学精神档案》(四卷本:古代、近代、当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思想操练:丁东、谢泳、高增德、赵诚、智效民人文对话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提要:大学之道,要育材更要育才,此理甚明而世难行。

新世纪初丁东、谢泳、夏中义诸贤起而倡行“精神成人”,人文教育始进入教育各阶段实践层面。

读这些书,可以成为一个富于良知和力量的知识分子,一个明了自身使命、权益和责任的现代国民,一个置身人类文明前沿的世界公民。

二、通史读物1、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李泽厚,中国开放时代的启蒙者。

其思想将被超越,但所提“儒道互补”、“美在积淀”、“巫史传统”、“情感本体”等命题今日仍有意义。

而这部美轮美奂的《美的历程》,实为由美育爱的通史最佳入门读物。

2、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最富中国情怀的通史,但同时需提防其文化自恋情结。

结合更为平实的吕思勉《吕氏中国通史》读较佳,但后者写作对象并非新手,要在观摩其方法和立意。

3、秦晖《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与其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秦晖已是溢出史界的公共知识分子,本书是论述传统中国法家本色最为深刻的作品,同时也为当今和未来的中国提出了富于建设性的构想。

大一阶段可选读第二章《“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

4、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出于对现行中国通史教材不满,面向研究生而作。

但作为淹贯而稀缺的通识作品,至少前编前三节与后编整体值得推荐,其农业产权三分法的视角独具慧眼,行文随列书目的方式十分适合新手阅读。

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较1987年版新增了5篇。

探讨道与势的紧张与合作,切中中国文化史的脉搏。

而其高扬主体性的旨趣,今日更显意义。

6、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同心出版社2007年版在守土重迁的农业中国开拓性地发掘游民文化,从而揭示传统中国的另一面,李慎之先生“发现另一个中国”的评价切中肯綮。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董书慧、王昶、徐正源译《全球通史》(第七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由于具备融汇贯通的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以及优美隽永的文笔才思,此书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最畅销的世界通史读本。

三、文化元典1、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2、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3、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99年版儒表法里是传统中国的基本设计,儒道互补是传统中国人的基本状态。

三者造就了传统中国的张力和韧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

4、(古希腊)柏拉图著,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西方文化源头,西方首个哲学体系。

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观三大领域的命题,皆是后世西方文明的不竭资源。

四、史籍1、包伟民编选《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旨在指点门径与精神成人,目前最好的历史学入门读物。

2、(西汉)司马迁撰,顾颉刚等标点《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最具求真与博爱精神的古史经典,史学入门的基本读物。

需注意,目前《史记》最佳版本,实为日人泷川资言、水泽利忠的《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选择中华书局版只是出于易得之变通考虑。

3、(古希腊)希罗多德撰,王敦书译《历史》,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与《史记》相辉映的西方史学之祖,奠定了叙事体在西方史学编纂的正宗地位,史观由神本步入人本,是今日理解古代西方的基本典籍。

4、方志1-2部习史当从足下始,史学者应有所至采气之习惯。

故方志应读一至二部,一部为家乡方志,一部为大学所在地方志,可以其中人物卷为主,便采气故。

鉴于修志者古多宿儒而今多泛泛,则选读志书宜古不宜今。

5、家谱习史更宜从自身始,不明我史,何谈他人之史?幸运的是,浙江是全国家谱保存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浙南的同学找家谱时将发现运气更好一些。

家谱的意义还在于,它往往是从来无人染指的史料,同时也是锻炼史料辨析能力的好标本。

五、名家与代表作1、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三联书店2001年版2、汪荣祖《史家陈寅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独立人格,壁立千仞;自由思想,尺幅千里。

3、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陈垣《通鉴胡注表微》,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5、陈智超辑《陈垣史源学杂文(增订本)》,三联书店2007年版6、陈智超编《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增订本)》,三联书店2006年版目录、校勘、史源、年代、避讳诸般武器皆精,陈援庵考证无敌。

7、(美)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本),中华书局2007年版从一个普通年份入手见出大历史视野,以纪传体叙事揭示缺乏数目字管理的各领域症结,黄仁宇告诉我们,历史可以写得如此深入,而且好看。

8、(美)孔飞力撰,陈兼、刘昶译《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三联书店1999年版汉学三杰之一孔飞力以视角见长。

从自湖州德清县蔓延十余省的全国妖术大恐慌事件及其应对中,他成功地探讨了清乾隆这一极权巅峰时期专制权力与常规权力之间的冲突和限制,从而为近现代中国给出了有意义的启示。

9、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版茅海建以翔实的史料与精到的分析,解开了长期套在近代史研究上的忠奸模式封条,历史性地呈现了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的偶然和必然。

10、唐德刚《袁氏当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唐派散文固然好看,唐氏史识更为不凡。

秉承业师胡适的自由精神,唐氏将袁氏当国放到帝制传统与共和实践的大视野中重新审视,这段关键历史因而由平板变得立体,由生硬变得有血有肉。

11、(英)吉本撰,黄雨石、黄宜思译《罗马帝国衰亡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现代史学影响最大的杰作,西方叙事体史学的魅力尽为彰显,理性旗帜高扬。

12、(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撰,唐家龙、曾培耿等译《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年鉴学派中坚人物的扛鼎之作,以长时段视野和社会经济史的手法,有效结合了微观与宏观,融会贯通了伟大和日常。

13、(法)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撰,许明龙、马胜利译《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年鉴学派第三代的代表作。

对象更为日常微观,而研究则深入到了人的精神世界。

又一部史学经典兼畅销书,这种双重身份在我国史界仍为稀缺。

14、(美)罗伯特·达恩顿撰,吕健忠译《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新文化史是当前史界最为深刻的变革。

当社会史路向变得日益琐碎和生硬,史学转而开始关注人类文化的能动性,热衷于叙述和想像则是后现代主义的烙印。

随笔体的《屠猫记》,是雅俗共赏的新文化史代表作。

15、卢建荣《一位父亲的叮咛:颜氏家训》,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说教式的家训,在台湾新文化史旗手卢建荣笔下,竟成了对话体小说,作者认为这样可以撇开形式提炼中国家教的精神,并创造出适合国情的新模式,实在是富于才情和慧识。

卢氏著作等身,《飞燕惊龙记》、《咆哮彭城》等也精彩得紧,选择这部的理由是其在大陆出版而易访得。

六、史法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史学界的朴实楷模,铅华不染但最具效用。

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中华书局2003年版杜泽逊《文献学概述》(修订本),中华书局2008年版何忠礼《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文献学、史料学,史学者之武库;目录学,史学者之指南。

七、史观(英)柯林武德撰,何兆武译《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对史学自然科学化的反动,从而为史学赋予了性灵。

许冠三《新史学九十年》,岳麓书社2003年版香港史家许冠三的这部作品,是对20世纪中国新史学历程的总结之作。

王学典《史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国内史学理论代表作。

八、历史小说(日)司马辽太郎《项羽与刘邦》,南海出版公司2006年版20世纪最有影响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

潇水《骇版战国》,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有趣而且时尚的历史。

阿越《新宋》之《十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严谨且有抱负的穿越历史小说。

三部曲只看《十字》足矣,之后就是网络小说的老毛病,渐长渐臭。

九、期刊与网站期刊可去图书馆3楼现刊处人文期刊:《读书》、《大学人文》专业期刊:《中国史研究动态》、《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文史》、《史学月刊》、《考古学报》、《文献》、《文史知识》时事网站:联合早报凤凰资讯思想论坛:猫眼看人/list.asp?boardid=1史学论坛:国学网、往复论坛、学术批评网下载电子书论坛:龙腾国学、读书中文网、新浪微盘、百度网盘购书网站:孔夫子旧书网期望:读书求知只是应有之义,要在采气为我所有,成就自家见识。

大一阶段读书之外,希望能够创作历史随笔、书评、札记、小考、散文、小说、科普作品等。

撰写论文,不妨等到大二炼气阶段再说。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另外,希望同学们多多利用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

一些书图书馆能借则借,不能借则下电子版,或网上(京东、淘宝、当当等)购买。

相关网站:贵州数字图书馆:/注册账号可下书下论文知乎:https:///相当于百度知道扇贝:/学英语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zhs各种书乡音苑:/好玩的方言百度网盘搜索:http://so.baiduyun.me/各类资源电影图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