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必备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归纳对于高考每分必争的考生们来说,语文的争夺重点就是阅读理解了,怎么才可以答好语文阅读题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生必备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题型答题技巧分析情节结构问题一般来说,梳理情节有三种方法:一是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一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一是抓住场面,梳理情节。
此类题型的常见提问方式有: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是如何讲述__故事的?③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④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这类题目常见的答题角度有四个:①线索。
这是小说情节整体分析首要的思考角度。
要看它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小说的线索安排同散文的差不多,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特点,如有的使用明暗双线;有的使用多重线索,如时空线、感情线等。
②叙述视角和方式。
叙述视角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人称叙述;一种是无限视角,指用第三人称叙述。
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我”“他”不同视角第1页共12页的交叉,然后再分析。
分析叙述方式,主要看小说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及平叙中哪种(些)方式,一般先指出采用了倒叙、插叙、平叙等方式,然后再分析。
③组织材料的详与略。
这一点不太常用,也不常考。
④安排情节的技巧,如使用了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拆构法及“欧·亨利笔法”等。
分析环境描写问题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这就是小说的环境。
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解答分析概括社会环境描写作用题,需要“三步走”:第一步,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
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一般常用的答题模式为:①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②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所谓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
它是小说考查环境描写的重点。
其重点方向在于:特点、作用。
分析概括景物特点,首先要看描写的是哪些景物;其次要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
如果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概括。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它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做这类题时要特别注意审题,注意“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答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分析自然环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有:①指向环境: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指向情节:推动……发展,暗示……转换,勾连……情节,为……做铺垫,为……埋下伏笔。
③指向人物:暗示……思想,侧面写……性格,烘托……心理。
④指向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深化……主旨。
分析精彩句段在情节中的作用解答句段在情节中的作用题目,应按照以下步骤:第一步,阅读全文,梳理情节脉络并作概括。
一般按情节发生发展的阶段分点概括,每一阶段可采用这样的语言表述形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
第二步,细读所给文字,分层抓住其层意或关键词语。
这一步工作是基础、前提,绝不可粗略读之。
第三步,分析所给文字在情节上发生了哪些关联。
所谓关联,就是情节发生发展的依据,或者因果关系。
人称使用的问题第3页共12页回答此类题目,应该知道运用各种人称的作用,比如,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能使语言生动,便于直抒胸臆,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客观地叙述。
任务形象的问题回答此类问题,要以文本对该人物所作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相关叙述性语言为根据赏析。
回答人物赏析题时,必须注意: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
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
分析题有两种思路:a.概括→分析:先给出一个总的评判,即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形象(性格)的特点,用“__×是一个……的人物形象”的句式完成;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论证分析。
b.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
同时,组织答案时要学会用术语答题。
如正面人物常用以下词语概括: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乐于助人、宽容、大度、严于律己、聪明、机智、深谋远虑、有志气、有作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等。
反面人物则换成相应的反义词语。
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方面的问题先从小说的叙事技巧说起。
叙事(记叙)作为小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其技巧表现在叙事的人称和方式两个方面。
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给人真实生动之感。
运用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运用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叙写展现自由灵活。
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补叙能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作某些交代。
再谈小说的描写技巧。
小说中的描写有两种,一是环境描写,主要指景物描写;二是人物描写,它是描写的重点。
景物描写技巧:(1)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2)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3)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4)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5)白描和工笔。
第三谈小说的语言技巧。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对话、独白等,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要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二是叙述人语言,即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的语言风格。
一方面,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
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第5页共12页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
另一方面,不同的,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
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
另外,也包括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如20__年山东卷第19题考查的就是对老舍小说语言的京味、口语化特点的掌握。
回答此类题目,应先引用文本具体语句,再指出其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关于探究作品主题和标题的问题主题意蕴类探究是一种基于文本内的探究,探究的内容多是小说所表现的丰富意蕴或深刻内涵,以及的创作意图。
它不是直接概括主题,而是挖掘主题的丰富性或深刻性。
小说的思想、情感意蕴都是附着在小说的具体形象之中的,探究时特别要善于抓住小说中不同的人、事、物,再分析探究所附着的意蕴即可。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
命题者偏爱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
常见的探究题有三种:一是侧重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
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象征义或比喻义。
标题作用的探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设置悬念;②贯穿始终、使结构严谨的线索;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④推动(暗示)情节发展;⑤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以某种艺术手法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启示(思考)类探究题是近年新增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有启发性,更容易让考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这类试题,要求在准确把握人物精神实质、关键语句内涵及丰富主题的前提下,结合社会生活写出自己的感受、启示等,侧重探究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这类题型是一种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拓展延伸的题型,多由小说所写的内容、人物、主题而感,向“现实”或“人生”延伸,有时也可借鉴“写法”作审美探究。
无论哪类探究,紧扣文本内容,结合现实(人生)等角度读出“自我感悟”是其基本要求。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分享认清文体。
初步判断出文体的大致类型,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小说,因为不同文体的答题套路都是不一样的。
积累基础知识。
无论文章多么的深奥难懂,但是考试考察的知识点都是大致相同的,所以只要基本功扎实,考试就不用发愁。
一般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它们的作用、标题和文章结构。
通过文章的标题以及关键句(一般是首段和每一段的段首)了解文章的结构,一般文章结构方式有总分、递进、并列等几种。
第7页共12页情感表达。
掌握文章情感的表达方式,一般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五种。
此外,要特别注意文章中人物、环境和场景的描写方法和作用,这些往往是考试的重点。
词语和句子。
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理解一些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一般可以通过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以及与上下文的关系,然后通过它们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语境正确地鉴赏文章。
题型分析。
平时多做高考真题和练习题的训练,掌握常见的考试题型和答题方法,这样考试的时候即使对文章一知半解,也能依葫芦画瓢多得分。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步骤阅读理解成绩分数不高很多时候是因为步骤不明、思路不清造成的,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明确阅读理解答题步骤,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思路清晰,才能有条理的答题。
1、做语文阅读理解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