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及其基本理念
任务型教学(T 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

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Skehan在“Task—based instruction”中对任务做了如下描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

”也就是说,任务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而不是强调学生使用何种语言形式;任务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进行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

我们可以把任务型语言教学定义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应用结合起来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许多方面,有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等等.其中一个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假设”(input and interaction hypothesis)。

掌握语言大多是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

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语言。

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掌握所学语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社会的合作活动.这种活动是无法被教会的。

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有他人传递的。

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它强调人的学习与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

社会互动理论强调人的学习和发展发生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互动中。

人们掌握语言主要是通过互动,或者说交流。

任务型教学的目标:任务型课堂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集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的句子是否正确,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这些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学生是直接的受益者。

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

(二)任务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任务的目标(Goals).指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而希望达到的目的。

任务的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解决某项交际问题,也可以是训练某一项基本技能等.
2、构成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Input)。

输入材料必须具有知识性,应以现实生活中的交际为目的,是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从而学习语言而不是局限与教材。

3、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Activities)。

任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想连,层层深入,并由数个微任务(mint—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

(三)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1. 活动要真实。

活动应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特定的交际任务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2。

活动要有针对性。

所设计的活动应吸收全体学生参加,而不是只让部分水平好的学生参加。

因此,我们必须把活动设计为若干形式,以保证有效的分层次教学.
3。

活动应具有激励性。

我们所设计的活动的结果应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四)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环节
1.前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
2.任务循环流程(Task-cycle):
a. 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b。

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c. 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

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

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如果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呈现任务,而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并让学生完成,那么这就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驱动过程中那么强烈。

所以,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

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

任务环(T ask—cycle)是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

在时机成熟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突出主题进行迁移操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优点
1. 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 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

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附:任务型教学实例
任务:采访一位名人
目标:通过采访一位自己感兴趣的名人,掌握如何用所学语言获取信息的技能。

材料:介绍某名人的文章或个人资料
话题:Weather, Friends
语言技能:Speaking, listening and writing
活动形式:四人小组活动
操作过程:
a:教师布置任务并提出具体要求。

b: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采访对象。

c:教师提供收集材料的样本。

d:学生分小组确定个人职责(采访对象、记者、记录员、听众、汇报员)并自制采访表。

e:学生小组采用问答形式进行采访,记录员填写采访表.
f:小组汇报员向全班报告采访结果,教师和学生对采访作出评价。

g:根据采访获取的信息,各小组合作完成一篇200词左右的介绍某名人的短文.
h:文章贴在班级黑板或墙上供交流。

3。

总结任务
对所完成的任务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正确的概念,进行有提升的语言运用操练。

这一步主要分为两个环节。

(1) 分析:通过相互交流,学生进一步分析各自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和学生参与点评,使学生吸取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2) 操练: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一些口头或笔头的语言运用的情景和练习,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语言操练。

缺点:?。

相关主题